活动回顾丨专家带您识花草——何为“真梅”
2023-03-25 17:2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植物园官方发布

3月24日,国家植物园北园开展了专家带您识花草——何为“真梅”公益讲解活动,活动主讲老师为园艺中心高级工程师包峥焱。包峥焱在梅花栽培、引种驯化领域工作多年,理论和实践经验十分丰富,带着参与者赏梅之时,如数家珍般向公众介绍园区具有特色的梅花品种,以及梅花引种栽培、品种鉴别、真梅与其他类群梅花的区别等丰富的知识内容。为了巩固所讲知识,科普人员特意设置课后考试环节,帮助参与者巩固所学知识要点,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国家植物园(北园)园艺中心

包峥焱高级工程师线上课堂

梅原产中国,被誉为‘花中之魁’,在我国有悠久的应用及栽培历史。梅因其用途分为果梅和花梅。果梅是以采收果实为目的,多用于食品加工,常见的有蜜饯、梅子酒等食品。花梅即是我们常说的梅花,是以观赏花朵为目的。

梅的应用与栽培

人类对园林植物的应用及其栽培历史,多先从采用野生产品开始,继而人为地引种、选育、栽培有经济价值之类型,再从中分化而出以观赏为主的分支,最后达到了观赏、实用兼顾双赢的高级应用阶段。

人们对梅最早的应用是其果实。裴李岗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碳化果核,证明距今7000-7500年间,河南新郑一带确有野生梅树存在。陈俊愉院士推断这期间梅果实可能主要用于祭祖。

真正有史料记载的对梅的应用最早是殷商时代,那时还未发明醋,而梅果可产生酸味并有催熟的作用,所以用梅果作为酸味剂进行烹调。现今,云南大理一带的白族和丽江一带的纳西族仍然保持用野生梅子炖肉炖鸡的古风。

战国秦汉至南北朝,是梅的引种训化选种栽培阶段,也是我国栽培梅花的初盛时期。在经过慢慢的单纯采收野生梅果加以简单应用时段之后,先民逐渐引发了引种栽培梅树并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愿望和尝试,一旦实践成功,便向着进一步目标走去。

《西京杂记》中记载7个梅花品种:朱梅,紫叶梅,紫花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这也说明梅花引种训化已开始甚久。引种栽培梅树之起始时期,系距今3000年之前或更早。魏晋时期,陆凯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江南好友范晔。其内赋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陆凯对从果梅或花果兼用梅中分化出梅花用于观赏传情这一过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隋、唐至五代,是艺梅渐盛时期。带有开拓性的是唐代名臣宋璟和他的《梅花赋》,梅花的精神和本质,首次被发掘出来,从此梅花名声大振,梅便成为中华之魂的象征。此际咏梅诗人风起云涌,如杜甫,李商隐,王维,白居易等等,咏梅名作也大量涌现。而梅花的入画始于唐代,多作为鸟类的陪衬。

宋元两朝,是我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艺梅技艺大有提高,梅花的花色品种显著增多。梅画、梅书也纷纷问世。北宋名家林逋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已成为咏梅的千古佳句。南宋诗人范成大的《梅谱》,是我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以梅花品种为主的专著,该书共记载梅花11种。

明、清时,梅花品种续增多,艺梅达到昌盛时期。明王象晋《群芳谱》记载梅花品种已达19种之多。清陈淏子的《花镜》中记载有梅花品种21个。晚清时期叶基桢撰写的《植物学》,其第四篇《植物分类学》第二章《蔷薇科·梅》中对梅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描写。

近、现代时期梅花的发展由艺梅转为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梅花种质资源调查、育种及分类的研究,并建立用于梅花品种收集、观赏的各类梅园及梅种质资源圃。1998年,陈俊愉和他负责的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成为中国的首个国际植物品种国际登录权威,从此梅花研究与梅花业就大踏步前进。随着‘南梅北移’取得了重大进展,梅花的栽培分布早已跨越黄河北上,目前山东、河南、河北及北京已广泛栽植梅花。黑龙江、吉林、内蒙、新疆等地区也有了梅花的身影。

北京梅花的引种栽培

北京本无梅花的野生分布,所种植的梅花均为引种栽培而来。迄今发现的将梅花引入北京的记载始于元代,此后历代虽各有累进并绵延不绝,但直至20世纪50年代以前鲜见规模成功的报道。

解放后,随着梅花抗寒驯化、育种工作的发展,北京地区栽培的梅花品种越来越多。近些年各个公园景区也大量种植梅花,北京的赏梅景点不断增加,目前,国家植物园(北园)是收集梅花品种最多,展示面积最大的区域。此外,香山公园、紫竹院公园、中山公园、龙潭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鹫峰等广泛种植梅花,形成多个赏梅景点。

国家植物园(北园)从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梅花的引种工作,陆续从我国江南一带,山东,河南,以及日本等,多次引种梅花,目前栽植梅花品种79个,1000余株。

何为“真梅”

梅花主要包括真梅、杏梅和樱李梅三大部分。想知道三者之间如何区分,我们先从梅的自然分布说起。

我国川、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同时也是梅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从总体上讲,西藏、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河南、重庆及台湾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野梅分布,形成了一个较大面积的闭合分布圈。这些自然分布的梅以及由这些梅做为父母本杂交选育出的梅花品种,我们都称之为“真梅”,是观赏梅花中品种数量最多的一类。

梅花的栽培分布在绝大部分地区与自然分布相重合,目前长江流域仍为中国赏梅的集中地带,此区域分布着众多著名梅园,以栽植真梅品种为主。近年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自然分布之外的北方地区也逐渐出现了真梅的身影。

杏梅与樱李梅都来自于以梅为亲本之一的种间远缘杂交,带有‘混血’性质。杏梅来自真梅品种与杏或山杏之间的天然或人工杂交,樱李梅则是以紫叶李为母本,一宫粉梅花品种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后选育得来。这两类梅花较真梅品种显示出强大的杂种优势,表现出极佳的抗寒、抗旱及抗盐碱能力。目前在黄河以北寒冷地区广泛栽植,也是北方梅园的基调品种。它们与真梅一样,梅核表面皆具蜂窝状点穴而非平滑,这也是梅与杏、樱、桃、李等的本质区别。

三类梅花的识别特点

真梅:具典型的梅枝梅叶,小枝绿色或具有明显的绿底色,花单瓣、复瓣至重瓣,有典型梅香,花被丝托不肿大。果熟时黄色。

杏梅:枝、叶、花、果似梅而不典型,花单瓣、复瓣至重瓣,开花繁茂,无香或有杏花的微香,萼片多褐红色,花被丝托肿大。果熟时黄色。

樱李梅:枝叶似紫叶李,叶常年洒紫红晕,新叶、秋叶色尤艳。花重瓣,无香或有微香,萼片淡绿色为绛紫色所掩,边缘具细齿。花被丝托略肿大。花梗长,常呈垂丝状。果熟时紫红色。花期晚,开花时花叶同放。

▲第一排杏梅类

▲第二排樱李梅类

▲第三排真梅类

梅花品种分类

根据最新分类方案,梅花目前共分为11个品种群,分别为单瓣(江梅)品种群、宫粉品种群、玉蝶品种群、黄香品种群、绿萼品种群、朱砂品种群、跳枝(洒金)品种群、龙游品种群、垂枝品种群、杏梅品种群、美人(樱李)品种群。

‘单碧垂枝’梅

Armeniaca mume ‘Dan Bi Chui Zhi’

‘南京红’梅

Armeniaca mume‘Nan Jing Hong’

‘大盃’梅

Armeniaca mume ‘Da Bei’

‘大羽’梅

Armeniaca mume ‘Da Yu’

‘虎之尾’梅

Armeniaca mume ‘Hu Zhi Wei’

‘淡桃粉’梅

Armeniaca mume ‘Dan Tao Fen’

‘豫西早宫粉’梅

Armeniaca mume ‘Yu Xi Zao Gong Fen’

‘乌羽玉’梅

Armeniaca mume ‘Wu Yu Yu’

‘红冬至’梅

Armeniaca mume ‘Hong Dong Zhi’

‘埘出锦’梅

Armeniaca mume ‘Shi Chu Jin’

参考文献

[1]陈俊愉.中国梅花品种图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陈俊愉,陈瑞丹. 关于梅花 Prunus mume的品种分类体系[J].园艺学报  2007,34 (4):1055-1058.

[3]马金双,贺然,魏钰,孙宜等.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梅的应用栽培历史、文化及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2(1):326-355.

[4]许联英.北京梅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

国家植物园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