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出来的女高音 | 人物
2021-05-03 20:2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音乐周报官方

宋元明

4月17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次国内巡演最后一站登陆广州大剧院歌剧厅,上演威尔第歌剧音乐会。

作为此次巡演的合作艺术家之一,女高音歌唱家宋元明与乐团合作演唱了歌剧《茶花女》《唐卡洛》等多首威尔第歌剧选段。每当宋元明演唱完一曲,观众席的掌声都是喷薄而出,持久而热烈。很多观众一边鼓掌一边赞叹,看得出他们对这位年轻的女高音非常满意。

打“飞的”唱歌剧

宋元明出演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蝙蝠》

作为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能获得观众的一致认可,其实并不容易。这都得益于她10年舞台的磨练。2011年6月,宋元明在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蝙蝠》中出演女二号,这是她第一次在国内演出歌剧。从那之后的10年间,从《蝙蝠》到《艺术家的生涯》,从《茶花女》到《图兰朵》,从《日出》到《骆驼祥子》……宋元明仅在国家大剧院,就上演了近20部歌剧。这十年对于80后的宋元明来说,可谓以“复兴号”的速度在前进。

回想第一次结缘国家大剧院,宋元明笑称过程非常“离奇”。

2009年初,维也纳有一场中国艺术家的音乐会,由指挥家李心草执棒。当时在维也纳留学的宋元明在音乐会后台做兼职翻译,认识了指挥李心草,在那个没有“微信”的年代,宋元明留下了李心草的邮箱。

2010年9月,当宋元明获得第48届法国图卢兹国际声乐大赛第一名后,她突然想到李心草留给她的那个邮箱。于是,宋元明再次勇敢地给李心草发了一封邮件,汇报了一下自己参赛获奖的情况。结果这封邮件“石沉大海”,“我没有收到任何回复,我还想是不是我把邮箱记错了。”几个月后的一天清晨,睡梦中的宋元明接到一个电话:“您好!请问是宋元明吗?我们是北京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我们此前没听过您的演唱,您可以给我们寄一个视唱视频吗?”宋元明瞬间清醒。“就这样,2011年6月,我第一次站到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出演歌剧《蝙蝠》。”宋元明进组之后才知道,执棒这部歌剧的正是李心草。原来那封邮件并没有“石沉大海”,是李心草推荐了她。宋元明说自己一路走来有太多贵人相助,许多指挥家、乐团在听过她的演唱后,都主动邀请与她合作。

宋元明16岁留学维也纳,毕业后选择留在维也纳。“我几乎跑遍了欧洲的大小歌剧院试唱,也给无数经纪人试唱过。”宋元明说自己是个能吃苦的人,“我最疯狂的经历是一周之内从北京往返德国两次,就为了兼顾两边的演出。”很长一段时间,宋元明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练歌,“我相信厚积薄发、我相信机会眷顾有准备的人,我并没有觉得这样的生活枯燥无味。”宋元明说,女高音必须要练。她有一套自己的练声方法,科学的方法结合愉悦的心情,是一定会提升唱功的。

宋元明演出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日出》

2014年起,宋元明连续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骆驼祥子》《唐帕斯夸莱》《日出》《茶花女》《风流寡妇》等歌剧中担任重要角色。2015年,宋元明曾为排演歌剧,在北京连续住了10个月。“我是个人来疯,喜欢接受挑战,我是个处女座,喜欢追求完美。”

期待返场吹一曲长笛

宋元明主演歌剧《檀香刑》剧照

宋元明出生在山东济南的一个音乐家庭,父母都从事音乐工作,但是父母手里的乐器,她都没相中。直到小学时学校普及竖笛,她学得特别快,“我吹得可好了,都能吹曲子。”宋元明想让母亲给她买竹笛来学习。妈妈说,家里都从事西洋乐器,还是学长笛好。就这样,10岁的宋元明正式开始学习长笛。

2000年,恰逢第二届全国长笛比赛在暑期举办,这个赛事只按照年龄分组,不按照专业、业余分组。当时15岁的宋元明已经学习了5年长笛,她的长笛老师要去参赛,随口问了宋元明一句要不要也去试试。无所畏惧的宋元明回答“必须去”。虽然比赛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也促使她下定决心:既然学,就要好好学。于是,宋元明特意到北京拜师,见了好多位老师,最终拜师中国交响乐团长笛副首席倪志杰。宋元明认为倪老师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老师。跟随倪老师学习一年后,宋元明考取了维也纳布莱纳音乐学院长笛专业。

16岁的宋元明只身一人来到维也纳。出国之前,妈妈嘱咐她一件事:到了维也纳找个声乐老师,听听嗓子。宋元明说,她嗓子的优势其实早就体现出来了,小学期间一直参加学校合唱队。“有一年学校准备合唱比赛,每天集训。有一天我妈来给我请假,老师不同意,跟我妈说不能影响了‘台柱子’的演唱。我妈当时就乐了,对我说,你还有这特长呢。”但是妈妈并没有给她找老师学习声乐,仅仅是提醒她,一定要保护好嗓子。宋元明的好嗓子应该是遗传了姥姥,“我姥姥虽然不是从事声乐工作,但是嗓音又高又亮,有一副大家公认的好嗓子。”

宋元明出国留学前从没跟国内专业院校声乐老师学习过,但参加中学生声乐比赛每次都能获得第一名。曾有个评委在讲评时说,宋元明将来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

宋元明到维也纳后,找到了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弗兰茨·卢卡索夫斯基教授,表达了自己想要跟他学习声乐的愿望。教授婉拒了宋元明,他说自己从没教过年龄这么小的零基础学生。心气高的宋元明没有退却,三顾茅庐,终于说动教授接收了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宋元明考取了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预科,一年之后在参加预科升本科的考试时,评委之一、维也纳歌剧院的一位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说,“我对这姑娘有印象,这一年她进步很大。”就这样,宋元明进入了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本硕连读6年,攻读“歌剧与轻歌剧”及“艺术歌曲与清唱剧”两个专业方向。与此同时,宋元明还兼顾着长笛的学习。2009年宋元明硕士毕业后,还继续攻读了艺术家文凭。

在长笛、声乐齐头并进的日子里,宋元明在声乐方面的天赋逐渐显露,这使得她不得不放弃成为长笛职业演奏家。“我特别舍不得我的长笛,那段时间做梦都会梦到在做选择,毕竟人的精力有限,还是要有所取舍。”宋元明在取得长笛硕士学位后,虽然主攻声乐,但是她仍继续跟随维也纳交响乐团的长笛首席学习,每周坚持上课。“我太爱长笛了,是长笛带我打开了音乐世界的大门,我与长笛不离不弃。”直到现在,宋元明只要有时间都会练练长笛。她期待有朝一日音乐会的返场曲目,可以吹一曲长笛。

好声音需要保护

作为女高音,宋元明有一个原则,不演唱能力范围外的曲目。“也许这是个大角色,也许会让你一战成名,但嗓音需要保养,好声音需要经营。”宋元明相信,音乐的灵性会随着你的年龄、阅历的增长而逐渐展现出来。

除了剧目,比赛是让音乐家迅速成长的另一方式。宋元明一共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声乐比赛共10个,其中6个都取得了好成绩——两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两个第三名。“学校信息栏上张贴着各种大小比赛的海报,我经常走过去看看。知名的大赛,一定要好好准备的,导师也给予精心指导。但很多时候的比赛,我都把赛场当成训练场。”宋元明17岁开始学习声乐,19岁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得第三名。“第18届斯洛伐克国际声乐比赛,我看比赛地点离维也纳挺近的,师姐让我陪她一起去,我就想着可以来个比赛一轮游。结果,我取得了青年组第三名。这个成绩让我很意外,同时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2009年11月宋元明获得第44届捷克“德沃夏克”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及“最佳歌唱家”双奖。2010年9月,宋元明获得第48届法国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惟一的第一名,当年的男声组一等奖空缺。这也是她的“封箱之战”。

2020年,宋元明正式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任教师,目前她的学生遍及附中、本科、研究生,接下来还准备带博士。从舞台走到讲台,宋元明并不打怵。“我觉得教学要尽心尽责。我人生中遇到的老师们就是我的榜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如何帮助他们取长补短,优势最大化,是需要我来做的。”宋元明说,自己的舞台经历为自己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案例。

除了歌剧,艺术歌曲是宋元明上学时攻读的另一个方向。“艺术歌曲非常唯美,有内涵,就像是抒情诗。”宋元明说艺术歌曲其实非常考验唱功,但对演唱水平的提升非常有帮助。近日,宋元明跟合作钢琴家张佳佳首次与拿索斯国际唱片公司合作,她们从理查·施特劳斯的经典之作中精选13首,既包含作曲家早期作品,也有被视为浪漫主义晚期“天鹅之作”的《最后四首歌》。宋元明与张佳佳自2017年合作“SONG&ZHANG”系列音乐会,以赏析音乐会的形式先后在多所院校举办音乐会,致力于推广普及名家名作。她曾以理查·施特劳斯经典艺术歌曲以及《最后四首歌》为代表作品进行讲演,以“理论融合实践”解读理查·施特劳斯的声乐作品及其艺术特征。

这么多年来,宋元明一直打着“飞的”工作。结束工作后她会立刻返回维也纳。“回维也纳不是来度假的,是要给自己‘照镜子’。我就是一个普通人,走下舞台,我需要静下心来,继续学习。”宋元明回到维也纳,会找维也纳歌剧院的艺术指导给自己上课,抠角色。“歌唱家旁边要有一双耳朵,帮你听、纠正你。”

文 | 孟绮


作者:

音乐周报官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