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六字文章”,实施“六力提升”,接续书写东城发展崭新篇章
2021-12-06 10:1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东城守望岗”“美丽院落”“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一系列基层治理和发展建设创新举措,贡献了东城智慧、东城经验、东城方案,也实实在在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楼宇升级、老旧小区改造……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喜人变化,让东城百姓畅享改革红利;社区“两委”换届完成,党建引领推动队伍战斗力提升……过去五年,东城区全面落实“崇文争先”理念,围绕“一条主线、四个重点”战略任务,全力加快“五个东城”建设,胜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东城区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不进则退的发展关键期。区委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我们将做好“六字文章”,实施“六力提升”。这既是中央和市委对首都核心区的要求,也是全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是践行宗旨、赤诚为民的使命。面对新的历史起点,党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明判大局大势,坚守首善定位,保持战略定力,稳住发展大盘,努力把东城区建设成为保障更有力、文化更多彩、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的和谐宜居首善之区。

做好社会秩序“靖”字文章,推动政治保障力提升

5.8万“红袖标”

坚守“东城守望岗”

每晚10点,家家户户进入梦乡之际,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关门队的志愿者们迎来了最为忙碌的时刻。

院门没关紧,推上;院门关着呢,拉一下,拉不开……每到一处楼门院,队员们都要完成这样一套“规定动作”。检查一道门,连1分钟都不需要。但是,查完0.15平方公里内的所有楼门院,45分钟就过去了。第二趟检查完成,时间已近午夜。作为社区“守望岗”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关门队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仅是韶九社区,在东城,全区168个社区都有“守望岗”。东城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全区共设置1882个“守望岗”,5.8万余名“红袖标”不间断参与志愿服务。

“守望岗”由8支群防群治力量组成,包括了最基础的社区居民参与共管共治,也包含了民兵、治安巡防员、保安、协管员、环卫工,甚至延伸到商场售货员、市场小摊主。每位“守望岗”成员都担当了信息员、治安员、调解员、劝导员、宣传员、排查员的职责,通过开展邻里守望、治安巡逻、信息搜集、矛盾排查、秩序劝导、为民服务等志愿工作维护社区平安,促进社会和谐,形成了“邻里街巷有人巡、情况信息有人报、环境秩序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的工作格局。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坚持把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功能作为核心区工作的第一要义,牢固树立“红墙意识”,完善“四个服务”,圆满完成各项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并形成机制,为服务国家和首都工作大局作出了独特贡献。这其中,以志愿服务理念为引领、以社会化动员为方向,不断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整合各界资源力量形成的具有东城特色的“守望岗”品牌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代表之声

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可:

参加社区工作至今已10年有余,身处首都核心区,时刻感觉“四个服务”责任在肩。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党代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既要将基层党员、社区居民的声音传递出来、将民生的困难和问题反映上来,还要将党代会精神带回社区,与大家一起,为社区建设得更美好而共同努力。面对新目标和新要求,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红墙意识”,始终把做好“四个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职责,将首善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对接、精准服务、快速响应、积极协调,为驻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要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把居民的小事当大事办、把居民的家长里短当自家要事办、把居民的民生当自己的急事办,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做好城市品质“净”字文章,推动环境亲和力提升

共享花坛替换挡路煤棚

居民院里“净”享宜居生活

“现在冬天了,我把这花坛里的花草修整修整,来年这院里的环境肯定比现在更好。”安定门街道宝钞南社区琉璃寺胡同12号院的居民张红炬正在打理院内新修的花坛,“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了,在这里住着特别幸福。”她说。

一年前,琉璃寺胡同12号院的居民经常因为院内环境犯愁,“那个时候,雨天路过就像是‘走木桩’,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水坑里。”张红炬说,进门左手边的一排煤棚,旁边堆积的杂物不但影响道路美观和通畅,也存在着消防安全隐患。

2020年,琉璃寺胡同12号院纳入“美丽院落”整治范畴,聘请的专业设计和施工团队结合居民建议,正式开启小院改造工作。今年5月,修整后的琉璃寺胡同12号院重新亮相,曾经挤占过道的杂物、旧车消失不见,崭新的墙面、绿植、红窗成为新景。老旧煤棚拆除后的空地上,修建出了花坛,居民可以在这里种些花草改善院内环境,一旁增加了木质储物柜,让居民闲置物品有了地方“安家”,养眼又实用。

“院子里环境好了,大家在这里住着也舒心。”居民高建平说道,社区还发动我们院儿里的党员、志愿者建立小院居民自管会,大家能一起守护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也是一种幸福。

2020年,东城区首批44个“美丽院落”精彩亮相,围绕拆除私搭乱建、清理卫生死角、完善便民设施、加强自治管理四方面开展“微整治”,让502户居民住上了风貌古朴、环境宜居的美丽院落,老城的传统风貌也被保护起来。今年7月,东城区第二批“美丽院落”全部开工,东四、安定门、交道口、天坛等8个街道的50个居民院落按照“一院一策”改造提升。

五年来,东城区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城市空间更加清朗有序,完成177条大街、1004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雨儿胡同、草厂四条等9条胡同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数量居全市之首。

党代表之声

东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品军:

未来五年,东城区城管委将紧扣“两轴一城一环”城市空间格局,在环境提升、绿色宜居、交通治理等方面,围绕“净”字做足文章,全面增强城市环境的亲和力,推动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环境提升方面,将推动钟鼓楼紧邻地区综合整治,压茬推进鼓楼东大街、东华门大街、五道营胡同环境整治提升,进一步推动架空线入地,并加快街巷治理向院落延伸,推动建成“基本无违建区”,推动背街小巷实现达标率和精细化长效管理率100%,持续深化“美丽院落”建设,打造一批群众满意、效果突出、特色鲜明的更新亮点。绿色宜居方面,将全面提高垃圾分类质量,大力推动源头减量,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和“八河六湖”保护。交通治理方面,优化健步悦骑体验,推进“安宁街区”建设,进一步挖掘停车资源,推动学校、医院、商圈周边交通优化。

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推动文化影响力提升

打造“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家门口乐享文化生活

在家门口的市民文化中心“组队”跳舞,遛弯的工夫就能看一台话剧、看一场电影、读一本好书、看一场美术展……这样丰富的文化活动,住在东城的居民步行十分钟就能享受到。近年来,东城区稳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为群众打造家门口“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居民不出胡同就能享受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

每周有一天,景山街道居民刘红军都会步行5分钟来到“美后肆时”市民文化中心,和舞蹈队的姐妹们一起学习舞蹈。今年69岁的刘红军是个“文艺人”,唱歌、诗朗诵、表演话剧……社区文化活动室举办的活动她一个不落。坐落于景山辖区的南阳·共享际也是刘红军常去的地方之一,走出家门步行不到十分钟,就能欣赏到一台精彩话剧。走进更读书社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步入木木美术馆在艺术世界中体味人生百态,家门口的隆福寺满足了刘红军的“文艺心”,她说:“老姐妹都说,大家赶上了好时候,日子过得充实快乐。”

近年来,东城区采用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方式,形成了一批如角楼图书馆、美后肆时、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27号院儿)、史家胡同博物馆、东四胡同博物馆、更读书社、春风习习、缘庆书苑等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城市文化空间,满足了东城居民的文化需求。

目前,东城区现有区级文化馆一家、区级图书馆一家,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全区17个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中心,全区168个社区配有社区文化活动室,其中部分社区采用多合一方式共用社区文化活动室,因地制宜形成文化社区。全区现有47个室外文化广场、17个公益电影放映点,各类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40余家,东城已经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设施网络建设完善、覆盖均匀、便捷高效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2.1平方米,位居北京市第一。

党代表之声

东城区文旅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向旭东:

如何营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敬、关爱的环境,如何创造和谐、和睦的社会氛围,如何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答案就是深入贯彻“崇文争先”理念,坚持“以文化城”。厚植于东城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文物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群众在“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内能看到文化,在一公里半径内能听到文化,在掌中指尖能触碰到文化。借助东城区的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阵地和“美后肆时”等新型文化空间,润物细无声般把文化的种子洒满群众的心田。让文化浸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让群众的生活美起来、雅起来、靓起来,不断营造崇文礼敬的氛围,让文化“软实力”真正成为发展的“硬支撑”。

做好产业发展“劲”字文章,推动区域生产力提升

明年力争新增

“亿元楼宇”6栋以上

“向蓝天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在“双楼长”制等措施的引领下,东城区一栋栋“亿元楼宇”快速崛起,文化创意、金融证券、信息服务等产业的集聚效应在楼宇中不断放大,楼宇成为东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记者从区投促中心获悉,明年东城区将统筹推进30栋楼宇改造升级工作,深入推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新增“亿元楼宇”6栋以上。

东城区共有商务楼宇300多栋,自2019年起,东城区开展低效楼宇改造升级,目前已完成低效楼宇改造90栋次,2021年纳入楼宇改造升级计划30栋,均已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同时,东城区着力将闲置腾退的老旧厂房转型为“胡同创意工场”,建成了一批附加值高、特色鲜明、成长性好的文化产业园区。77文创、德必天坛、隆福寺等22处园区入选2020年“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市级冠名园区数量位居全市第二。

2022年,东城区将统筹推进30栋楼宇改造升级工作,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贡献的品质楼宇。“京宝大厦位于安定门外大街,将于明年启动改造工作,内容包括外立面改造和内部装修。”东城区投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的楼宇改造工作将探索市场化、多元化改造模式,采取“分档分类、一楼一策”制度,分类建立我区低效楼宇、改造升级楼宇、重点招商楼宇等清单,明确楼宇产业目标、发展路径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楼宇招商工作,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和楼宇园区主题特色发展。

明年,东城区将进一步促进楼宇提质增效,计划新增“亿元楼宇”6栋以上。东城区将聚合优质资源,主攻优势产业,营造集聚态势,以优势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互促互进发展,以产业集群化推动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实现产业高精尖、产出高强度、物业高回报、企业高效益的楼宇经济提升目标。此外,东城区明年将组织召开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评选年度紫金楼宇,给予楼宇政策奖励和服务优待。

党代表之声

东城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胡异峰:

区投促中心成立近2年来,我们践行“崇文争先”理念,全面助力“五个东城”建设,深度聚焦楼宇经济发展,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闯劲,出台《东城区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楼宇评价指标体系和改造升级规范,研发楼宇信息管理系统,夯实楼宇经济数据基础,为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化智能化支撑。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韧劲,建立楼宇空置消化机制,组建楼宇生态发展联盟,凝聚楼宇发展合力;开发“投资东城”公众号,设计IP形象“东小福”,创建“紫金足迹”“紫金推介”“紫金荟”等系列活动,提高楼宇影响力和知晓度。始终坚持为企服务的亲劲,为304栋商务楼宇配备服务管家,实行“双楼长”制全覆盖,有效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实现全部商务楼宇零感染;释放政策红利,2021年给予楼宇合作及改造升级资金扶持超千万元。

做好社情民声“静”字文章,推动社会凝聚力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加速推进

“改”来幸福和谐家园

“以前花坛杂草重生、车辆乱停乱放。现在你看看这院儿里,路平了、灯亮了,停车位也富余了。墙体新做了保温层,真是顺心又暖心。”居民韩女士说,现在我们的幸福指数特别高。

体育馆路街道龙潭西里6、8号建成于2000年,之前这里物业管理缺失、配套设施设备破损严重、停车秩序混乱。2020年,龙潭西里6、8号楼纳入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的范围,涉及改造的建筑面积16265平方米,共计288户。2020年4月21日开始,街道委托专业调查公司,进行详细的居民意愿调查。

在改造过程中,针对居民关心的物业问题,街道主动发挥作用,通过吹哨报到机制,由区住建委等专业部门进行指导,研究了适合该小区的物业入驻方案,并于2021年顺利引入北京市东旭佳业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小区进行管理。街道还对龙潭西里6、8号楼的楼本体及小区公共空间进行设计,主要对上下水立管更新、楼梯周围空调线缆规整、楼本体节能改造、无障碍设施、重新施划停车位等方面进行改造。为了维持改造成效,长青园社区居委会召开居民会征集意见建议,并按照要求成立物管会,加强对物业的监管。

“老旧小区建设较早,存在设备设施老化、基础配套不足、管理责任边界不清、服务不专业、服务内容单一、维修不及时、秩序维护不完善等问题。”东城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7年开始,东城区就建立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制度。截至目前,已有胡家园东区、春秀路小区、营房西街1至5号楼等92个小区列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计划,改造总面积近160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4426户。其中已改造完成15个小区,改造面积近29万平方米,涉及居民4693户。

党代表之声

体育馆路街道工委书记秦磊:

街道社区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和各项民生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人心安定从容、家园幸福和谐,是我们做好社情民声“静”字文章的重要内容。“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好“接诉即办”这个工作抓手,街道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践行“见人见面见事”的工作方法,用脚步丈量社区一线,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我们瞄准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交通停车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民生保障、城市更新、生态环保、疫情防控等与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身边事,以为民情怀去逐件解决居民诉求,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推动地区建设发展。只有真正把街道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赢得民心、凝聚民力,共同绘就和谐幸福画卷,做实社情民声“静”字文章。

做好干事创业“竞”字文章,推动队伍战斗力提升

46个优秀社区书记工作室

孵化基层治理“带头人”

为进一步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东城区在全区17个街道启动46个以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命名的工作室,并建立了“周接待”“月沙龙”“季培训”“年展示”的工作制度,着力于发挥书记传帮带作用,培养社区后备人才。

今年3月,东城区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全区17个街道168个社区均一次性选举成功,实现了选优配强、优化结构,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的目标要求。如何把握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如何打造党建品牌?对于许多“新手”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而言,如何提升工作能力、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能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党组织“带头人”,是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早在2018年6月,东城区结合推进“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启动了“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创建工作,旨在依托该平台培育社区治理骨干,孵化更多基层治理“带头人”。

书记工作室导师一般由任职三年(一届)以上,个人曾受到区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或任职期间所在社区党组织曾获区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星级”社区党组织表彰的社区书记担任,学员人选一般应为新任职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每名导师结合学员工作表现、业绩、获奖表彰情况等,选拔业务过硬、扎根社区的1至2人成为学员,并针对不同学员制定带教计划,提升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未来,东城区将制定实施新一轮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深入实施“集贤计划”,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

党代表之声

东城区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昕: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把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根本在班子、关键靠干部。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做好干事创业‘竞’字文章,推动队伍战斗力提升”,既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我们将认真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市委“四个不让”要求,进一步鲜明选人用人导向,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的价值取向,全方位优化干部育选管用工作,切实把德配其位、才配其位的优秀干部选拔使用起来。大力弘扬磨拳擦掌、不甘人后的组织文化,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营造争相干事、竞相出彩的浓厚氛围,实现人人争先恐后,队伍善战善赢,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提供坚强干部人才支撑。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