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保水人用笔和相机宣传保护密云水库
2020-09-25 20:0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密云官方发布

纪念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特别栏目《足迹》第二十四期节目如约而至,今天我们邀请了保水人王满仓和李如生,为保护好密云水库这盆净水,他们用手下的笔,手中的相机记录了密云水库的美景以及为守护这一汪碧水作出贡献的密云人民。

密云水库的“宣传大使”

王满仓是原北京市水务局《北京水务报》编辑。他从2005年至2016年10余年一直关注、热爱和讴歌密云水库,在多家媒体上刊发了100余篇稿件,讴歌密云人民不畏艰辛、拼搏奉献的精神,下面我们来听听他的讲述。

王满仓

我是从2005年8月16号调到《北京水务报》,没过一星期,我就到密云水库去采访了。头一次去的是密云水库下会水文站。当时坐着车就感觉他们挺不容易的,山路很崎岖。他们住的房子很简陋,而且生活也不算特别富裕。为什么这个地方我要先去呢?因为这里被称为是密云水库的眼睛。密云水库来水和出水,在这测水情,所以它很重要。而它又是全国青年文明号,里面年轻人很多。我跟这些年轻人一道边参观边了解,确实很不容易,条件艰苦。

秋天了,要穿上雨裤,它是连着脚的,到齐腰深的水里头。这些师傅们,尤其这些年轻小伙子们都一丝不苟。在大山里头,年轻人都是男的,搞对象都成问题了。小伙子跟我一说,我也觉得这个事儿是一件人生大事,我在文章里就写出来了。他们在工作当中体现了北京水务人,也体现了密云人那种不畏艰辛,拼搏奉献的精神。

我还采访过一个水质化验员,我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做实验。我看他在化验的时候一丝不苟,而且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十几年了,没有几年就要退休了。我说您感觉这个工作是不是挺枯燥的。老得盯着,累眼、累心、费神。他说我没觉得枯燥,我觉得我离不开了。因为我也喝这个水呀,我也是北京老百姓啊,这缸水出去之后安全的,那我也高兴,老百姓喝着也放心。

我还采访了他们密云水库的水政监察大队。他们管的面也挺宽的。密云水库这盆净水他们要维护,周边他们也要管。水政监察大队执法权很有限,不能扣人,不能扣船,只能劝阻,这就麻烦了。有些个别人他不听劝阻,我玩来了,高兴,我们是市民这是我们北京的地界,我可以玩。但这就有可能污染水库,他们就不断地去劝阻,嘴说干了,嗓子眼都冒烟了,还要遭受冷眼。但是他们也跟我说了,他说王老师,再难也要保水。从五十年代毛主席亲自关怀,中央领导、北京市领导都这么关心,而且亲自视察,亲自指导工作,为北京市民留了这么一盆纯净的水,我们要保护不好不就成了罪人了吗?这又是一个感动。我就觉得密云从老到小,从管理者到施工者,到一般的职工,都心系水库,心系北京市民。

2010年的9月1号是建库五十周年,我更得去采访了。应该是2010年8月份,我们上的密云水库大坝。到了大坝以后,一瞭望密云水库,真是烟波浩渺,水秀山青,心旷神怡。但是看到水又少了,觉得水多,实际上水是很低了。所以我想起来了,从中央领导到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到全北京市人民对这盆水都特别关注,都愿它水库平安,希望这个水库以后能多多来水,让北京市民能喝到干净的、让人放心的水。所以我那篇文章就起了《平安,京城水焦点》这个题目。

我后来写的《“山大王”们,年年过节不回家》,就是写的密云水库管理处林业工人春节都不能回家。因为密云水库边上有涵养林,涵养林不能起火,而且在春节那会儿正好天气干燥,容易起火。我就看他们穿得挺朴实的,他们经常巡林,这林子里头有树枝把衣裳给剐破了,他们都顾不得。我就琢磨,他们穿的衣服这么朴实,有点像山大王。所以我写的稿子是不是把他们形容的更真实一些,另外我也希望读者们看了题目之后,能引起对密云水库人,对密云水库、对密云区,更大的关注。

王满仓曾多次到密云水库实地采风,发表的文章大到喜迎密云水库建库50周年的《平安,京城水焦点》,小到水库管理处林业管理所内湖管理站的《“山大王”们,年年过节不回家》。王满仓说他多年来坚持时刻关注密云水库的所有动态消息,都源于他对这一首都供水“稳定器”的敬仰与热爱,也融进了他对首都生态的“金名片”一片浓浓深情。

王满仓

密云水库这么多年,我起码去了不下二十多次,有些小文章,我电话采访。大事我必须得去。我哪回去看他们都是很匆忙,为了保密云水库这缸清水在奔波。也是全心全意,一丝不苟。他们为了北京市的生命之水,费心费力,我作为一个报社的记者,作为新闻工作者,我有责任去把他们的这些事迹报道出来。

我也没想到,我这一写一采,就写了十年。密云水库管理处的领导班子,对这个密云水库特别重视,为了保水而殚精竭虑,我很感动。小的到管水员,护林员。我了解他们的事迹以后也特别感动,就这样我先后在《北京水务报》《北京日报》《中国水利报》《中国南水北调报》这些报纸上,发表了很多关于密云水库的文章。我2016年年初就算正式退休了,所以我2015年的9月份是最后一篇文章,就是密云水库蓄水达到了10个亿(立方米),大伙儿特别振奋。就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缸”里水多人心安》。

为了庆祝密云水库建库六十周年,水库管理处领导在四月份给我打电话,说希望您来创作密云水库之歌。这个任务接了以后,我就开始着手准备,密云水库它有个重点,是首都供水的稳定器,首都防汛的压舱石,首都生态的金名片,密云水库应该是华北明珠,我特别借鉴了《东方之珠》这首歌。我就创作了这一首《华北明珠—密云水库》,一共三段。 所以说到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对密云水库的热爱,对密云水库的留恋,对密云水库的珍惜,还存在我心中。而且我还想到,我虽然已经是七十岁了,但是身体还行,脑袋瓜还可以,如果密云水库再需要我,如果北京水务部门再需要我去写,我还会接着写。

王满仓用手中的笔记录了密云人民为保护这盆净水作出的贡献,展示了密云区打造生态富民、绿色宜居的区域环境。虽然已经退休,但王满仓对密云水库依然有着深厚的感情。想到自己曾为密云水库贡献过微薄力量,心中感到自豪和荣光。

用镜头记录水库美

李如生作为区摄影家协会主席,他用镜头记录了家乡的各处美景,而密云水库周边壮观美景更是成了他采风圣地,因此他跟密云水库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通过参加各种关于水库摄影活动,展现密云水库良好生态环境,宣传密云特色产品,提高密云影响力。

李如生

喜欢摄影应该是以1996年为限,1996年之前基本上都是普通的业余爱好,1996年之后调到旅游局来。最初作为爱好者的时候,只觉得水库好看,非常壮观。后来随着工作的延伸、摄影爱好兴趣的提升,对水库的感情就越来越丰厚,特别是做了摄影家协会的秘书长之后,也经常带着一些密云区的摄影爱好者到库区周边采风,随着领导到库区里面去检查工作。感觉水库里面很神秘,从摄影的角度来讲,给我们摄影工作者提供了挖之不绝的、用之不尽的摄影题材。


春季可以说是盎然生机,因为大自然的春色,各种植物变绿,大地孕育了生机。而密云水库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每年春季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各种南方的鸟类就到密云水库来栖息了,密云水库也是鸟类的天堂。


夏季的景色我给概括为烟波浩渺。密云水库随着南水北调蓄水量的增多,密云地区独有的小气候、小环境又都回来了。因为水量的增多,它可以形成大量的水循环,在天空中的水循环变成雨又降落。随着气温的升高,每天早晨,特别是七八月份的时候,大量的水蒸气和雨后的湿度交汇在一起,这个时候如果从摄影的角度来讲,可以拍到一张非常气势磅礴的照片,群山环绕,而水汽又在各山当中来回流动,这个场景是非常难得的。


密云的秋天很漂亮,这个季节是色彩斑斓的。黄色的、红色的、粉红色的,绿色和黄色交织的。这个时候我们搞摄影采风,就像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一样。这个时候的密云水库我习惯叫多彩世界。现在这幅照片是我去年秋天在水库拍的,随着水库水位的提升,我们有很多的树已经淹没在水面当中,它就像一个个的珍珠串一样,给水库形成了另一番的秋季的景色。这幅照片我给起名叫《碧水秋波金秋红》,这是现在水库丰水期的照片。


冬天,大量的积雪把地上的杂物杂草全部掩埋掉,群山、树木在冰雪掩映当中。它是淡雅、高洁的。群山白雪,又有相应的云彩在里面出现,和以往的多彩世界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水库特色。

李如升镜头下的密云水库春季生机盎然,夏季烟波浩渺,秋季多姿多彩,冬季淡雅高洁。能进入密云水库采风,是李如生异常珍贵的经历。为此,他以身作则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也呼吁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加入保护环境的队伍中。

李如生

作为摄影人,有机会进密云水库,是很高兴的。但是我们作为摄影人,无论是在水库也好,在水库任何一个角落也好,要坚持几个原则:第一个生态环境意识必须时刻在脑子里面立住。因为搞摄影有时为了捕捉某个镜头,可能需要在那半天、十个小时,甚至一天,吃喝都要在那个区域进行。作为我们摄影的人,就有义务、有责任提示或者说监督每一个摄影人的不良行为。比如说垃圾,谁的垃圾谁带走,谁的垃圾谁入袋。再一个,从这个鸟类的习性来讲,不建议大家来回游动,因为你的行为可能会对远来迁徙的鸟类产生一些惊吓,会干扰它的生活。现在我年岁偏大一点,去库区比较少了,但是水库的变化确实也给我留下了很精彩的、大量的图片。这些个图片在宣传密云保水,让摄影爱好者一览密云水库的风采风姿,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和北京摄影家协会、顺义区摄影家协会,通州区等摄影家协会,联合开展了“潮白风采看今朝”摄影大赛。集中地展现密云水库,密云人民保水护水,为了首都这盆净水所作的贡献。主要是通过水库及潮白河沿线的变化,来反映首都的生态变化,这是我们的目的。当时也通过各种媒体做了大量的宣传,让更多的摄影人通过大量的摄影图片,传播了密云水库的美,传播了首都的生态美。


这副照片是去年白河补水的时候,水面水汽比较浓,下面水面波光粼粼。早晨的时候光线又比较淡雅,形成一幅难得的密云城区白河沿线休闲的场景。这个是密云水库的白河穿过密云县城的过程,这是一条白河的河道,这条河道整个贯穿了密云县城。当时这幅照片我给它起名叫《白河故道展今朝》,因为过去在历史上这条白河河道是非常干枯的,基本上没有人居住,也没有这么多楼房。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今已经遍及白河两岸。

2004年,为了更好地宣传密云的产品,让更多的人知道密云新农村的变化,了解密云水库不光保水,可以惠民,我们推出了“密云秋季鱼王美食节”活动。具有合法捕捞证的渔民允许到水库库区去捕鱼,我们会把那些个大的、分量比较重的,体态比较长的鱼逐个排队,评选出最大的鱼王,对这些鱼王要进行展示。这个评选过程也会吸引很多的摄影爱好者来。最初评出鱼王,我们会捐给首都的各条战线的劳模。随着我们的思维不断延伸,我们把这些鱼王,又进行了拍卖,拍卖之后的这些款项,捐资给我们北京密云区库北,保护密云水库水源而做出牺牲贡献比较大的贫困小学。因为保护密云水库水源,不光是密云的责任,所以后来几届,我们又把拍得的款项,捐给河北省水库上游的贫困小学。


当时那个场景可以说是长枪短炮,职业摄影记者、业余摄影爱好者,围绕着鱼王,围绕着领导捐赠,非常的壮观。如何利用摄影传播,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摄影本身就与旅游很接近,所以说把营销活动和摄影爱好者、新闻工作者紧密地联系起来,不断地创造亮点,不断地宣传密云的各种特色资源。我们还专门搞了“密云农家美食大赛”,就是菜肴展示。也吸引了大量的记者、美食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前去参观。又为宣传密云提供了大量的新闻。这么多的人到密云,喜欢密云的产品,作为搞宣传的,我们拿起镜头来,当时那种兴奋劲真是难以描述。所以我觉得在市场宣传科这么多年,我真的很爱这个工作。在这期间,我也和咱们首都的摄影界、新闻界结识了很多的朋友,我觉得摄影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给我提供了无穷的乐趣。


那么搞摄影,我通过这些年不断的努力,也拿到了国家认可的资质。随着年龄的增加,我觉得作为摄影人,作为区摄影家协会的副主席也好,主席也好,就有传帮带的义务了。大家都会了,密云的摄影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区摄影家协会还会发现更多的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人,为我们摄影家协会提供后续人才,这也是我们要做的一个核心工作。

家乡的美,需要用相机去拍摄,用照片去记忆,用色彩去诠释。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出于对摄影艺术的热爱,李如生跋山涉水,用镜头记录着下密云区的巨大变化,用镜头向人们传递正能量。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昨天,见证今天,激发着人们对当今美好生活的热爱。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编辑:田思雨


作者:

北京密云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