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顺义区第六次党代会|顺义区党建引领开创基层治理工作新局面
2021-12-02 16:3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顺义官方发布

镇街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处于承上启下、联结四方的枢纽核心位置,担当重要职责,关乎执政根基。

顺义区按照“市里相关工作要抓到街乡镇”的要求,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同频共振,深化“吹哨报到”改革,创新“接诉即办”机制,将基层治理工作的落脚点放在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的具体工作实践上来,逐步构建起由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精准及时的群众服务响应机制、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结构组成的具有顺义特色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记者从区委改革办了解到,截至目前,顺义区已经高质量完成新时代街道工作三年106项改革任务。

赵全营镇东水泉村街景。

做强镇街做优村居

顺义区按照“精简、效能、便民”要求,聚焦“赋权下沉增效”的原则,有条不紊推进镇街管理体制改革,做强镇街、做优村居、做活机制,将治理和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南彩镇便民电话专班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市级系统中的工单,再通过“南彩镇市民服务热线管理系统”逐级批示转派制度,一键派单。

“安装路灯的施工队挖断自来水管道造成我家建房突然停工。”“我家在南彩镇彩俸社区,马上快到冬天了,小区暖气老旧,总是生锈漏水,严重影响了小区供暖,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不便。”……南彩镇便民电话专班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市级系统中的工单,再通过“南彩镇市民服务热线管理系统”逐级批示转派制度,一键派单。“以前没有市民诉求处置中心和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只能通过打印工单,派发相关科室,解决后也需要找主管领导签字,这一来一回就浪费了不少时间。现在,专班就像是‘分诊台’,通过系统一键派单、责任到人,办理人员能够实时手机接单,并第一时间与反映人电话沟通,询问诉求重点,真正实现接单‘秒响应’。”南彩镇便民电话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某个科室、某个村居“单打独斗”不同,南彩镇建立“包村干部牵头、村居党支部书记主责、职能科室配合”的工作模式以及“一线办件、接续办件、联合办件”工作制度,把压力传导进科室、把责任压实在村级。今年1至10月,南彩镇诉求“响应率”持续保持全区前列,并连续四个月达到100%,“三率”得分稳中向好,6次进入全市前100名。

设置市民诉求处置中心,促使“接诉即办”接派一体化。目前,顺义区按照综合化、扁平化的改革方向,全面完成25个镇街机构改革。聚焦关键领域,鼓励各镇街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本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特色机构,杨镇立足“宜居宜游的品质魅力新市镇”的规划定位,设置生态建设办公室,为该镇涵养生态提供了机构保障。

顺义区细化镇街职责清单、向镇街下放行政执法职权、综合设置机构、整合执法队伍等改革内容,推动镇街结构设置与基层治理需求紧密结合,在向下对应的同时做好上下衔接,确保运转高效。

顺义区城管行政执法专项编制444个,其中机关99个,基层执法队345个,基层人员占比近80%;240名社区专员全部下沉社区,与社区“搭班干活、捆绑作业”。全区32支协管员队伍全部下沉,涉及2.04万人。在25个镇街招募“小巷管家”3246名,充实社会治理末梢巡查力量……人员力量不断向基层集聚。

在将“区城管执法监察局统一管理”调整为“以镇街为主的双重管理”的基础上,顺义区不断完善镇街综合执法平台建设,将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调整为各街道统一管理,整合工商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纳入街道统一指挥协调。向镇街下放部分行政执法职权,实现应放尽放,由镇街综合执法队以属地名义集中行使下放的行政执法职权,累计开展综合执法行动4000余次,构建了“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执法体制机制。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基层工作本质上就是要通过做好群众服务,巩固和加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顺义区聚焦群众家门口的事,着眼“接、派、办、督、考”等关键环节,整合便民服务资源,“接诉即办”通过服务流程再造重塑民生诉求办理体系,彰显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力度、速度和温度。

市民王女士需要变更护士资格证入职新单位,变更前却把身份证丢了,情急之下她来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寻求解决办法,工作人员告诉王女士没有身份证也能办理。“通过刷脸就可以调取使用电子证照办事,我这才放心取号办理业务。”王女士说。工作人员将王女士的身份证号码输入系统后,通过窗口设立的“PAD”刷脸直接查看相关信息,几分钟便为其办好护士资格证变更。

市民通过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PAD”人脸识别系统“刷脸”办业务。

“区块链+电子证照”刷脸办,实现了60余个电子证照在区级政务服务中心以及个人身份证、结婚证等6类电子证照和企业营业执照在镇街政务服务中心的应用,涵盖区级103个自然人场景和280个法人场景,以及社保卡补领、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等26个高频镇街级事项,实现办事“PAD刷脸”授权、免带证照,真正意义上让办事者“空手”即可办事。39个进驻部门、1500余个进驻事项,顺义区政务服务中心也是目前北京市规模最大、集成政策和服务最多的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政务事项办理“只进一扇门”。

顺义区还把诉求办理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创新“12345”工作法(一抓一、一线抓,双派单、双考核,三平台、主动治,四时段、限期办,五方督、强落实),形成了区领导调度、部门联动、七天一预警等25项工作机制。结合“每月一题”,推动普惠幼儿园入园难、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等33项重点民生问题的解决,薛大人庄村、花梨坎村等5485户业主拿到不动产权证书,彻底解决了郁结多年的心结。顺义区通过一个诉求,研究一类问题,带动一片治理,推动“接诉即办”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转变,解决率由2019年初的42.65%提升至90.75%,满意率由57.75%提升至91.78%。

三年来,普惠性幼儿园增加学位6004个,率先尝试中小学课后服务延长至19时;建成200个村级卫生室,医联体各核心医院累计下派医生3956人次;25个镇街均建有综合文化中心,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为1.24平方米;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330个,中粮祥云小镇“深夜食街”入选北京市首批“夜京城”商圈;新增11家养老照料中心,建成16家养老服务驿站,石园街道构建的“1个配餐中心+1个老年餐厅+6个社区助餐点+多个义工上门送餐”的“1+1+6+X”养老助餐模式在全区推广。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多网融合一体运行

城市管理的优劣关键在于其功能的完善,顺义区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充分运用“网格化+信息化”,深度推进“多网”融合建设,促进城市管理迈向数字化、精细化、网格化。

顺义区整合城市运行指标、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以及智慧应用等内容,把与城市治理密切相关的公路、城管、交通、环保、园林等38个委办局、25个镇街属地、4个经济功能区、10家公共服务企业全部纳入网格化体系建设联席推进机构,打造具有城市特点的“全面覆盖、多网融合、一体化运行”的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实现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问题快处理。

顺义区城市管理指挥平台。

记者在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看到,电脑中显示着网格员上报某村垃圾清运不及时,截至到问题处置完成,整个过程没有超过1小时,而信息采集、立案派遣、处置反馈、核查结案整个过程却在系统中跑了一遭。“各级网格员巡查发现问题,通过手机拍照上传到管理系统,相关委办局、公共服务企业及属地负责处理问题,涉及到相关镇域内的路面破损、小区内垃圾等问题,我们就通过‘三级平台,四级管理’逐步派遣到对应处置单位、科室,直至解决。”区城指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往派遣,会动用很多行政资源,处理起来时间也比较长,如今运用这个管理平台可以更好地发挥基层力量,不仅快捷,发现问题的数量也逐渐增加。目前,相关问题办理情况还与考核挂钩,从发现问题数量、质量等多方面进行考核,督促各属地主动发现。同时,各属地也积极推进网格化智慧平台应用,改变传统运作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整体化、扁平化、智慧化水平。

目前,全区共划分了二级网格30个、三级网格629个、四级网格1999个,形成了边界清晰、属地权责明确的全区“一张网”。初步建立一长三员(网格长、专业网格员、专职网格员和兼职网格员)网格队伍,按照“采办分离”原则,基本形成巡查“定岗、定员、定位、定标、定责”的管理机制。

如今,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道(镇),重大事项区级统筹协调解决,城市管理智能精细化让百姓诉求高效办结,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社区治理一核多元

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顺义区立足“一核多元”,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推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及社会组织等各类治理主体协同合作,充分调动市场、社会主体在基层治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多元共治。

随着《顺义区“红色物业3+X”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顺义区加强物业管理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出台,顺义区重点推进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提升“三率”指标,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物业管理覆盖率95.4%,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100%,业委会(物管会)覆盖率72.3%。依托区域化党建、社区居委会下属六个委员会建设,把各类治理主体纳入党组织框架,逐步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委会、业委会民主决策,物业公司受聘履约,驻区单位及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共驻共建的“一核多元”基层社区组织体系。

仁和镇龙泉苑社区由党支部书记召集业委会、党员群众和物业企业共商物业管理重点问题。刘武曾是望泉寺村委会班子成员,如今的他成了龙泉苑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新身份让他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小区南门人行道和主路之间的台阶给居民出入带来不便。小门需要手动开门,骑车的居民反映这样很费事……”业主委员会主任许柏松将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在议事厅提了出来。刘武不敢耽误,立刻协调起来,几天内就将门口处台阶抹平,方便骑行居民出入。后又将社区各个小门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解决开门不便等问题。提起这个“村办物业”,村民交口称赞。

仁和镇龙泉苑社区新建的党建文化长廊。

龙泉苑社区是望泉寺村整建制回迁小区,为避免回迁小区出现“物业失管”现象,仁和地区党委探索构建村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文学社“四位一体”的物业自治格局,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该社区成为顺义区第一个村办物业管理回迁房的试点。“在我们这里,物业、业委会、村委会是一家,做起事情来不推诿,这就是村办物业的好处。”刘武说。

为了促进多元共治,顺义区健全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政策机制,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出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工作规划(2020-2022)》《2021年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指导目录》等文件,借助社会组织专业力量,提高社区服务管理能力,实现社区瘦身健体、减负增效,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各社区运用社区议事厅、居民“微提案”等形式,落实社区全响应机制,整合网格员、协管员、小巷管家、志愿者等各类力量,推动社区专员下沉工作,推广楼栋长制度,壮大由平安志愿者、治安员等组建的群防群治队伍,开展社区议事厅示范点和楼门院治理示范点建设,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

激励机制健全完善

加强保障激励机制建设,对于调动镇街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顺义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切实提升基层保障水平,真正做到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政治上关心、心理上关爱,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支持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夯实基层治理的根基。

顺义区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保障水平,完善街道财政保障机制,坚持区级财力向街道倾斜的鲜明导向,将街道经费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现区级财政硬核“全额”保障,其中用于专项解决百姓诉求的工作保障经费占年度预算80%以上,让基层解决问题有底气。

“疫苗接种点13个冰箱、2个疫苗保鲜柜、40张桌子、近400把椅子、15台身份证扫描仪、20台电脑……社区购买的口罩、帐篷等物资都多亏了机动资金和专项防控资金。”双丰街道市民服务中心负责人桮怀远清楚地记着街道每项防疫支出。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措手不及,购买防疫物资、添置防疫设备、增加防疫人员……每项都需要经费支出。应对疫情需要,顺义区在每个街道机动经费的基础上,增设专项防控资金,确保了疫情防控资金保障有力。

双丰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搬运物资,建立临时核酸检测点。

疫情期间,正是因为有了强有力的保障经费,基层的防疫工作才开展得更加顺畅。桮怀远告诉记者:“去年和今年,街道都外聘了保安,充实基层防疫力量,保安24小时执勤,缓解了街道和社区防疫人员压力,‘暖心橙’志愿者和保安‘1+1’上岗,守牢社区防疫底线。近期新购入的用于核酸检测的解码器和译码器也将投入使用,让核酸检测更为高效,减少居民等待时间。”

为了有效激发干部队伍活力,顺义区制定出台《顺义区挂职干部人才服务管理办法(修订)》《顺义区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实施细则》等文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注重从镇街培养选拔干部。推进顺义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成为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第二批试点。突出激励关爱,完善鼓励干部担当作为“1+X”系列举措,有序推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意见31项折子任务落地生根,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大力选树奋勇争先型、担当碰硬型、敬业奉献型干部,选人用人好评率持续位列全市第一。


作者:

北京顺义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