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防范意识,北京号教您及时识破这些网购骗局
2021-11-14 10:28
关注

北京号发布

商品抬高价格再降价,到手却比平时贵怎么办?

 

快递丢失或损毁,到底是找卖家还是快递公司?

 

赠品、积分换购子虚乌有,套路一波之后卖家走人怎么办?

 

今天,北京号小课堂就给您讲几种网购骗局的套路及解决方法,希望可以助您提高防范意识,必要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案例1:先涨再降,到手商品竟然更贵了!



小王是某个网络电商的VIP客户。电商借由“双十一”“双十二”“年中大促”等购物节的炒作,推出“发放优惠券”“满减活动”等促销模式吸引消费者。但小王购物后发现打折的价格,比其他普通客户购买时的原价还高。

释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个别网络销售者“明降暗涨”、虚假优惠折扣和谎称降价等行为实则是告知消费者不实的价格信息,网络销售者的上述行为系故意告知消费者虚假的情况,消费者因受欺诈而陷入错误判断进而作出意思表示,视情节可能符合消费者权益法第五十五条中的欺诈行为的构成要件,网络销售者在面临行政处罚的同时还须返还货款并承担商品价款三倍的惩罚性赔偿金。

案例2: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及非法利用

小方在网络购物过程中,向网络销售者提供个人住址、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没想到电商私自建立消费者数据库收集、存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并定期向小方等消费者发送营销短信。

 

甚至商家将收集的消费者信息非法兜售,或因其系统内部网络安全管理不善导致小方信息被泄露,严重侵害权益。

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01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除商业秘密外的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若网络购物合同中约定个人信息保密条款,消费者可以通过合同法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若没有相关的约定,消费者亦可按照《民法典》第501条的相关规定,在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或不被追认的情形下,通过缔约过失责任请求权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合同履行中及合同履行完毕后可类推适用该条。

案例3:快递丢失或损毁,到底要找谁?

小美在“双十一”时购买的商品,快递员未经同意擅自将商品放入代收点,最后导致快递丢失。小美致电快递员,得到的答复却是已经放置在常规代收点。而致电商家,商家却推脱自己已经发货,丢失是发生在运输环节,应该去找快递公司。无奈的小美只能吃哑巴亏。

释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20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按照承诺或者与消费者约定的方式、时限向消费者交付商品或者服务,并承担商品运输中的风险与责任”。网购交易的完成一般同时涉及消费者、销售者和快递公司三方,消费者在遭遇到投递延迟、货物损毁或丢失等问题时,根据电子商务法的规定,网络购物的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网购合同关系,消费者履行了付款义务,网络销售者未能履行交付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至于快递毁损的责任由销售者与快递公司另行解决。

案例4:购买预售商品,定金退还遥遥无期?

“预售”是近几年“双十一”前夕的大热活动,吸引很多人预付定金。小张一早就按捺不住喜悦,为自己心怡的商品交付了定金。然而小张殊不知只是一个骗局,商家假称“商品超卖”,定金退还陷入“慢慢长路”,甚至在“双十一”过后就突然玩“失踪”。小张感叹:定金讨还怎一个难?

释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87条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案例5:当初说好“有买有赠”,到手时赠品没了

“有买有赠”是卖家激发买家购买欲的老套路,很多消费者稍不警惕就被“精美赠品”蒙蔽双眼,东凑西凑终于凑到了满赠价格,却发现自己买了一大堆压箱底的东西,更有甚者,等你满心期待收货时,却发现赠品“不翼而飞”,商家一句“赠品数量有限,先到先得”让你欲哭无泪。

释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6条规定,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

 

 

疫情期间接收快递注意事项

1、快递接收最好采用无接触方式。经与快递公司协商后,放置在驿站或快递柜。如确需当面签收,市民应戴好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签收可自备签字笔

 

2、如果商品发货来自国内低风险地区,不仅要戴好口罩和手套,还要在回家前将包裹外包装拆开丢弃,尽量不要将外包装带回家。脱去手套后双手要在流动的清水下用洗手液清洗,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

 

3、如果商品发货来自国外或中高风险地区,不仅要戴好口罩和手套,还要对包裹内外用75%的酒精或1:100的84消毒液进行消毒,也可以在阳台等室外空旷的地方几天再打开,包裹内物品也需要消毒。全过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脱去手套后双手要在流动的清水下用洗手液清洗,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

 

记者:夏开晗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