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孩子沉迷游戏,警惕网络陷阱!北京号提醒家长这样做~
2021-09-11 10:01
关注

北京号发布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严重影响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9月8日,网易、腾讯等游戏企业和平台被中央宣传部等部门约谈。新学期刚刚开始,如何引导孩子摆脱暑期“酝酿”的游戏瘾,防止沉迷网络,同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开网络陷阱?北京号为家长朋友梳理了一份防范小提示。

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游戏

 

调研数据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青少年工作系的一项调研发现,我国有18%的青少年每天玩电子网络游戏4小时~5小时。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当前使用互联网的未成年人当中,有62.5%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其中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为56.4%。

网络游戏凭借操作简单和上手快,能够快速圈住新玩家。游戏中大量出现的奖励机制,激发了用户的热情。加上很多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手段,更令青少年难以“放手”。

游戏成瘾也与青春期心理发展变化有关,青春期学生叛逆心强,好奇心重,渴求自主,自控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更容易沉溺于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体验刺激、惊险的过程,获取支配及成就感。

 

警惕网络成瘾

 

权威解读

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近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心理咨询师彭鑫在顺义区举办的教育公开课上为学生们带来以“网络游戏成瘾的治疗与预防”为题的讲座。彭鑫表示,学生学习压力大,排解压力的渠道少,父母教育方式单一,陪伴较少,不关注孩子情绪和感受,教师课业压力较大,师生关系存在一定问题等,都是导致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从PC端到移动客户端,也使成瘾更加“便捷”。彭鑫建议,为帮助学生避免网络成瘾,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学校、家长及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青少年网络防沉迷教育引导工作。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防沉迷

 

形成合力

为帮助学生避免网络成瘾,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学校、家长及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青少年网络防沉迷教育引导工作。

 

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注重其心理化教育,增强抗挫折能力,培养更广泛的兴趣。

1.和有网瘾的孩子要进行沟通交流,明确网瘾的不良影响,慢慢戒除。要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孩子主动表达自己情绪低、睡眠不好的时候,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跟孩子谈一谈,了解是否有一些具体原因;给孩子出主意,协助解决具体问题。

2.制定戒断网瘾计划,逐步减少上网时间。网络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长应该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上网时间。游戏、视频、聊天软件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快乐,孩子当然也可以用,但是要在适度的前提下。可以引导孩子制定一个详细的日程表和奖惩措施,学习和娱乐相结合,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守时、守信的人。

3.寻找如游泳、打球、登山等户外运动替代网络,充实精神生活;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也要好好工作或者学习,为孩子做好示范。业余时间,可以跟孩子一起开展一些线下的亲子游戏、户外健身等,引导孩子在网络之外找到减压释放的方法。

4.对于行为难以控制,带有冲动或强迫色彩的网络成瘾,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治疗。

这些网络风险需要特别注意

 

小心陷阱

由于网络自身存在漏洞和安全隐患,青少年缺乏分辨能力,很容易通过网络支付巨款充值、打赏,遭受网络诈骗。青少年上网过程中,缺乏自护意识,约见网友,泄露个人信息,可能受到侵害。

 

1.远离不良信息

明辨是非,拒绝色情、暴力、反动、诈骗等垃圾信息,不制造、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2.不轻易相信陌生人

增强自护意识,不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不随意约见网友。

3.不擅自转账支付

不贪小便宜,不随意打赏,不在网页上输入银行卡号在内的个人账户和密码,在正规经营的网站购物,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方可进行网络支付。

4.拒绝网络欺凌

诚实友好交流,不在网络上侮辱、欺诈、威胁他人,不曝光自己及他人的隐私信息。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网络保护的部分规定 

◊ 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 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 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

◊遭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网络欺凌行为,防止信息扩散。

记者 赵晓路

部分图片据新华社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