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重阳节上哪儿登高?赏菊、烤肉一个都不能少
2021-10-14 08:5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印迹inBeijing

九月初九,两九相逢,故曰“重阳”。虽然是历法中人为的现象,却受到人们的重视。三国时的曹丕就曾说:“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自古以来受到重视,成为少有的不以宗教或凭吊先贤为名,而进行娱乐和饮宴的节日。

老北京的重阳节和玩是分不开的,旧时笔记杂谈中,至少也有十几种文献对此时的节令娱乐有所记载,提及最多的便是“登高”,也就是爬山观景,由明至清,乃至民国,代代沿袭。每逢重九,大致都是阳历十月,这是北京最美的时节,正值秋高气爽,寻一高处,远眺四野,必然心旷神怡,如富察敦崇所言,可谓“一时之快事”。

树梢上挂满柿子(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在老北京,人们都上哪儿登高?

同为登高,近有近的风雅,远有远的野趣。明清两代,城内的山俱为皇家园林,百姓是不能靠近的。不想远走的人们,登高多选南城的法藏寺佛塔、陶然亭窑台和城南的天宁寺,而风雅之士去的最多的当属燕墩与土城。民国以后,皇家禁苑开放,老百姓得以到香山、八大处等地登高游赏,西山胜境也逐渐成为现在人们赏秋登高的头号选择。

香山红叶(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网)

01 西山

每逢重阳,很多人都会选择到城外的远郊观赏红叶,京西的香山、八大处等地,登高的名胜非常多,燕京八景中“西山晴雪”、“玉泉趵突”说的就是这一地方,不过那都是从前士大夫的偏爱,老百姓最爱的莫过于这里“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色。

西山一带,多种柿子树,叶大而肥,光照之下,还会闪闪发光,远看时,层林尽染,在阳光的照射下,还夹杂着波光粼粼的效果,尤为惊艳。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图片来源:香山公园

在过去,逛西山,无论香山、八大处,还是碧云寺、樱桃沟,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骑小驴。骑在驴上,忽高忽低地穿行于山路之中,看着斑斓的霜林,随手折一枝红叶,仿佛人在画中游,而骑驴山中游也更有高古的丹青之意。

至今,香山、八大处等地,每到秋天,前来爬山看红叶的人依旧络绎不绝,有的人喜欢野趣,沿山路而上,留恋每一处的景色,有的人则嫌累,坐着缆车,从头至尾感受一览众山小的画卷。

02 燕墩

燕墩的名字对当代人来说可能就比较陌生了,它位于东城区永定门外铁路桥南侧,是一座砖台。燕墩始建于元代。据文献记载,元、明两代北京有五镇之说,南方之镇即为燕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属火,故堆烽火台以应之。

燕墩在元代始建时,只是一座土台,位置在大都丽正门(后为正阳门)外。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北京修筑外城时,才包砌以砖。砖台的北侧偏西处有门,门内有台阶,当年登到台上,向北可以一览全城,向南则可以眺望郊野,这在当时也算是不可多得的景观。

燕墩新貌,来源:东城区永定门外街道

如今,台上还有乾隆留下的《御制皇都篇》《御制帝都篇》等碑文,碑作刻有诸天神像,栩栩如生,是北京著名的金石资料。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燕墩已经被保护起来,不过在高楼大厦林立的今天,它也不再适合攀登,登上去也无法远眺了。这座昔日的高地,倒是为现代化的街景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景。

03 土城

土城本是元大都时的城墙,到明代,整个城市南移,从原来的安贞门和健德门挪到了现在的安定门和德胜门,原城墙的北部一段便渐渐成了废墟,今天我们看到的元大都遗址公园就是在这基础上修建的。

自明清至民国,秋高气爽之时,这里便成了旅游胜地。清杨静亭《都门汇纂》中有《竹枝词》曰:“土城关外去登高,载酒吟诗兴致豪,遥望蓟门烟树外,几人惆怅尚题糕”。文人墨客登临土城,凭高远眺,感受关汉卿、马致远的“歌酒风流”,体会古道西风瘦马的情怀。

2、备好酒菜,重阳节就要出去玩儿

旧京登高,不能只有远眺的精神洗礼,还要有好酒好菜的物质享受。从明代的《帝京景物略》到清代的《燕京岁时记》,关于重九登高的条目无不写着“酒具食榼”,《京华百二竹枝词注》里特意记录了重阳节去白塔寺逛庙的人群“不见一提糕载酒者”,以突显这一天逛白塔寺的风俗多么与众不同。民国时金受申在《北京通》里说的就更为直白:“旧京登高,不仅到一个高的所在登一下子,还要吃吃喝喝……重九日携带烤肉支子食盒酒瓶,城头痛饮,凉日多娇,是三秋乐事。”

适逢金秋,菊花酒、炙子烤肉、重阳花糕正当时令,很多人都要带着它们去郊游。在老北京,人们玩就要玩得尽兴,尤其是讲究之家,绝不怕麻烦,登高就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爬趟山,吃喝玩乐,样样齐备,才算重阳节最完整的消遣。当时有的老北京人,每逢重九,一定要约上亲戚朋友,带着家下人等,爬香山吃烤肉。烤肉的炙子、小火炉、盘子碗等一应用具,再加上几斤的牛羊肉,既繁杂,又沉重,可对于那个时代的北京人来说,却乐此不疲。

炙子烤肉(图片来源:CCTV回家吃饭)

赏菊、饮菊花酒是老北京度重阳节的另一项风俗。在清代,北京人重九常去的一个地方是天宁寺。天宁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护城河西岸不远处,清代时,在天宁寺中设有花市,其中“尤以桂花、秋菊为有名”(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每到秋季,京城中的百姓纷纷来到天宁寺中赏花,并将喜爱的花卉买回家中欣赏。清代同治年间竹枝词中描写道:

“天宁寺里好楼台,每到深秋菊又开。赢得倾城车马动,看花齐带玉人来。”

秋菊(图片来源:包图网)

3、戴茱萸、吃花糕,重九还是女儿节?

“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吃花糕是老北京重阳节时必不可少的。花糕,又称菊花糕、重阳糕,吃花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之寓意,既自己食用,也像月饼一样用于馈赠亲友。旧时老北京花糕种类繁多,《燕京岁时记》记载:“花糕有两种,其一以糖面为之,中夹细果,两层、三层不同。乃花糕之美者;其一蒸饼之上星星然缀以枣栗,乃糕之次者也。”

不仅民间风行制作吃食花糕,在清代宫廷里,重阳节时也要举行“花糕宴”。周密写的《武林旧事》一书中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节,都人是月饮新酒,汎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上也说:“九月蒸花糕,用面为糕,大如盆,铺枣二三层,有女者迎归,共食之。”

重阳花糕(图片来源:北京稻香村)

那时还有一风俗,要在九月初九天明时迎接女儿回娘家,取片糕搭在女儿额头上,一边搭一边还祝福女儿“愿儿百事俱高”,所以重阳节又称为“女儿节”。这个风俗至今在北京郊区一些地方仍一直流传着。

如今,在北京老字号的糕饼铺子、小吃店还可以见到花糕的踪影,如果您想体验旧时北京重阳时节的舌尖滋味,不妨买上一些尝尝。

老北京的重阳,大概是很少见的纯粹“玩”的节日,这一天没有什么繁文缛节的民俗活动,主题便是玩,人们可以无所顾忌的娱乐,有野趣,有风韵,还有吃吃喝喝的美食享受,只要玩好、吃好,就符合了这一天长长久久的吉祥寓意,当然,也饱含了人们对于好日子长长久久的心愿。


内容来源:中华书局1912、社科文献

参考资料

[1]杨原.会玩儿:老北京的休闲生活.中华书局出版社,2017.

[2] 汪艺朋,汪建民.北京名刹天宁寺(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05):78-88.

[3]张善培.老北京的记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作者:

北京印迹inBeijing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