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堆里寻宝,央视这档文化节目又破圈了!
艺绽公众号 | 记者 邱伟

2021-03-09 14:06 语音播报


头条号艺绽


进入 艺绽微信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牛年伊始,《典籍里的中国》以“穿越剧”的形式全新亮相可谓惊鸿一现,撒贝宁和倪大红饰演的伏生,跨越九个朝代古今对话识读《尚书》,点燃了观众热情。 这一期节目迅速引发破圈层传播,创下同类型题材的收视新高,口碑评分也飙升至9分,成为文化节目的新标杆。 第二期节目聚焦中国首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很多观众被节目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燃到热泪盈眶。

《典籍里的中国》将戏剧的传统美学融入电视创作,挖掘出了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并让它穿透数千年的历史时空,与当下观众形成精神上的共振,而其中真正让尘封典籍活起来的,是节目中塑造的古圣先贤。
《天工开物》延续了一部典籍、一个人物、一个核心思想、一个文化故事的讲述方式,核心人物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这依然是一个自带大家风骨和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

本期节目在戏剧呈现上横跨宋应星的青年、中年、老年时期,以他和哥哥宋应昇、友人涂绍煃的珍贵情谊贯穿始终,讲述宋应星如何在六次科考屡次不中的逆境下,靠着兄弟们的支持与鼓励,把多年走访大江南北了解到的生产方式和工农技术都记载下来,最后创作出《天工开物》。

节目用这位明代科学家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交织人生思辨,串联起《天工开物》的诞生与传承。兄弟三人共同道出那句“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成为节目中的第一个“燃点”。
《典籍里的中国》这部“穿越剧”最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它双向穿越的表现模式,即“今穿古”交织“古穿今”。

第一期《尚书》的神来之笔,是饱经沧桑的伏生发出的灵魂追问:“两千多年后的人还读《书》吗?”撒贝宁随后带他“穿越”到当代,老年伏生来到现代图书馆,亲见如今典籍人人可读的一派生机,当得知两千年后的人们已经可以把一车车的书简全部上传到云端,随时随地就能打开像小镜子一样的手机读书,伏生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
第二期《天工开物》让当代读书人撒贝宁带领古人“穿越”:宋应星在“穿越”过程中,见到了高铁、C919、长征火箭、月壤、“奋斗者”号。

最终在稻田里与袁隆平院士实现了跨越三百多年的“握手”,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与三百多年后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遥相呼应。
节目中,用尽一生心血著成《天工开物》的宋应星一直想知道这部书在三百年后是否还有所流传,当他听闻袁隆平少年时读过《天工开物》,最喜欢里面的《乃粒》时,不禁连呼了不起:“ 天下人衣食富足,我无憾了!”

观众也从中感受到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的科技创新,这成为节目又一个让人“泪奔”的燃点。
节目最后,宋应星怀抱袁隆平院士送给他的超级稻“回归”自己所处的时代,最后一次的回眸和拱手,为这期节目画上了温情与激情共存的句号。
整期节目中,宋应星与兄长们的对话。

宋应星与袁隆平两位共盼“天下富足、禾下乘凉”的科学家跨越时空的握手。

宋应星怀抱超级稻的回眸拱手。

这一幕幕场景让网友感叹:虽然时隔300年,但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我们的民族魂“内核”不变。
《典籍里的中国》刷屏的背后,是立足中华优秀文化,从电视表达优势出发,综合运用创新科技手段,打造出穿越历史时空的沉浸式体验,让存在于“故纸堆”和“象牙塔”里的传统文化,打破时空间隔引发共鸣。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说,《典籍里的中国》能够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核心经验就是把传统当传统,把观众当观众。其实传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厚重,而观众也比我们想象的要深沉。中华典籍之中,本来就有更值得珍视,也更值得传播的精神传统,如今的电视观众,完全能接受更深邃的思想内核,只要你找到更合理的表达方式。

▼艺绽热门阅读文章

国产片票房前十有八部来自跨界导演,这合理吗?
郭麒麟当主角的这部戏,意外还不错!
三月电影片单出炉,喜剧电影还能是票房灵药吗?
日本女神山口百惠变成如今这样,跟《唐探3》里这位大叔脱不了干系
影坛喜剧一哥,沈腾当得起吗?
 
本期作者:邱伟
本期编辑:金力维
本期监制:贾薇
点下在看,你最文艺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