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湿地日”,被救助的2只红角鸮、6只鸳鸯被放归大自然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于丽爽 阎彤

2021-09-19 16:10 语音播报


头条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jiān)葭(jiā)中蒹,是指一种叫萩的植物;葭,是指初生的芦苇……”9月19日是“北京湿地日”,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在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举行主题活动,宣传湿地保护知识,还放飞了鸳鸯、红角鸮等救助的野生动物,带领市民游客走进湿地,认识《诗经》中的植物。

“鸳鸯在树上筑巢孵化,小鸳鸯长大以后,会从树上跳下来,大鸳鸯带着它们去觅食。这些小鸳鸯就是妨碍交通了,被交通部门送过来的……”放飞活动中,翠湖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有人操作,有人讲解。

“它们刚来时有多大”“三个月就长这么大了啊”……人群中,大人孩子一边看一边好奇地提问,工作人员一一解答。

“哇哦!”箱门打开,鸳鸯眨眼的工夫就冲出箱子振翅高飞了,人群中发出惊叹声。

“红角鸮比较警觉,我们离它太近,它不敢出来了。”和鸳鸯迫不及待冲出箱子不同,纸箱已经打开,红角鸮却不肯露头。工作人员戴上专业的手套,小心翼翼把它抱出来,它才迅速飞走。

活动中,共放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6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角鸮2只,还有几只绿头鸭

放飞了野生动物,报名家庭又跟着工作人员一起走进湿地,去认识《诗经》中的植物。《诗经》中记录了约140种植物,半数以上都可以在翠湖湿地见到。翠湖湿地公园里现有草本植物382种,木本植物73种。

荇菜、荷花、芦苇、香蒲、藜、蓼、菫、桃……工作人员一边走一边讲解。“没想到我们还能看到《诗经》里描写的植物,太神奇了!”参观中,家长和孩子们感叹。

据了解,《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规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北京湿地日”。今年9月19日是第九个“北京湿地日”,主题为“强化湿地保护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目前,北京湿地总面积58684.60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6%。北京发布实施《北京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1-2035年)》,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在维护北京市生物多样性、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和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淀区湿地总面积为1420.65公顷,共532个湿地斑块。海淀区完整的山水林田格局给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多样的生活环境。据调查,海淀区共有野生植物614种,鸟类470种,两栖爬行动物10种,哺乳动物十余种。

近年来,海淀区实施了翠湖、南沙河、崔家窑等湿地修复治理工程,共实现湿地生态河道修复25.62公里,合计76.8公顷,重点建设“一轴四核多河渠”的循环水网和生态湿地,加强城市河道生态化改造,推进小微湿地建设。

截至今年初,海淀区已有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颐和园湿地、玉渊潭公园湿地、紫竹院公园湿地以及圆明园湿地等5个重要湿地被列入市级湿地名录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