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发展“+”出澎湃动力
北京日报 | 记者 赵莹莹 相旭阳

2021-06-30 13:50



2020年4月30日15时55分,珠穆朗玛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一座5G基站投入使用,不仅创下了全球海拔最高5G基站的新纪录,也为同日启动的第三次珠峰高程测量提供通信保障。

“真的太有成就感、太自豪了。”负责中国移动前进营地5G基站运维的拉平兴奋地说。为了让5G信号“登顶”,他和同事人背牛驮,将约8吨的建设物资运上珠峰。

2020年5月21日,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中国移动工作人员在调试5G基站。

时光回溯32年,没人能想到,中国的移动通信技术能登上“世界之巅”。

当时,中国人还在使用1G手机,全北京只建了5个基站、73个信道,也就是说同一时间内只能满足73个人打电话。按北京移动老员工的话说,“人得从楼里面伸出脖子打电话,还会出现打不通的情况”。彼时,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和标准被外企牢牢掌握。

1994年,2G在中国落地,人们可以用手机收发短信。又过了两年,中国第一家民营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瀛海威在北京中关村打出广告——“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大话,不足62万网民的中国,哪儿谈得上“信息高速公路”?

2009年,工信部颁发3G牌照,中国开始提出通信标准。2013年,4G时代到来,我国自主研发的TD-LTE标准得到广泛使用。2019年,工信部颁发5G商用牌照,5G商用元年开启。理论上,5G峰值速率可达每秒1.7兆,约为4G的10到15倍。这一次,中国真正走向主导标准的位置,不仅牵头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的设计,也首次牵头制定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需求。

截至2021年4月,我国5G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3.1亿户,占全球比例超过80%;5G基站81.9万个,占全球的70%以上;5G在工业领域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示范项目已经超过1万个。中国已建成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5G移动网络。

“信息高速公路”不仅全面建成,而且更快!更强!全球领先!

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到5G引领,32年的跨越式发展。北京移动政企客户部总经理刘宇体会颇深。

刚工作时,刘宇对外介绍的开场白是:“北京的城域网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设备,西边是摩托罗拉的,东边是诺基亚的。”

到了4G时代,刘宇的开场白变了,“北京的城域网用的都是中国企业自己的产品。”

5G时代,中国更是最活跃的力量。

“在中国,每个星期就有约1.5万个5G基站建成,‘Made in China’的5G手机也已经‘出海’到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市场。”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直言,从5G标准的制定到终端设备的生产,中国厂商都在积极参与,引领产业发展。中国还拥有着全球最多的5G专利数量。

“今后30年,移动通信技术会把世界万物智能地连接起来,整个社会都将发生重大变革。”这是孟樸眼中的未来世界。

未来,已来。

“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2021年,四川成都高新区5所中小学升级为全国首批5G未来学校。身处不同地点、不同校区的两个教室,可以通过5G光网实现4K甚至8K高清视频的音画同步互动。

“5G+智慧港口”“5G+数字工厂”“5G+智慧矿山”“5G+工业互联网”……千行百业都因5G技术的赋能变得不同,一个个“化学反应”正重塑现实世界。

青岛港,是全球最繁忙的十大集装箱港口之一,工作人员只需通过远程控制台,就可完成包括岸桥装卸在内的诸多港口场景任务,“一钩准,无声响,轻拿轻放,平稳流畅”。

在浙江乌镇人民公园,AI识别虚拟步道跑道装置、AI虚拟骑行互动、AI虚拟广场舞装置……23个互动性交互场景让这座1953年建成的公园变年轻了,这里也成为全国首个“5G+智慧互动体验”公益性生态公园。

……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5G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2020年11月20日,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方向绘就,5G未来,大有可为!

【圆梦在路上】

数字改变生活

“任何认为中国在技术上永远只能追赶西方的人,都应该到上海的地铁车厢里看看,几乎每位乘客,很可能都在盯着手里的智能手机屏幕。当他们乘车在地下穿行的时候,他们可以订购日常用品、给朋友发信息、转账、安排假期出行和办理保险。”2017年,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如此描述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现在,这位记者再到中国看一看,一定会更加吃惊!

“数字改变生活。”方兴未艾的中国数字经济,不仅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正成为推动经济复苏和科技创新的新动能。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民可以轻松叫到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上车、扫码,没有司机驾驶,出租车就能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两年前,当驭势科技的一位负责人向客户说起自动驾驶时,对方一脸问号;到了今年,自动驾驶已成为最热门的风口之一,百度、阿里、小米等头部企业纷纷宣布下场造车,腾讯、华为则选择从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切入,为车企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原本以发动机、变速箱为核心竞争力的汽车研发领域,步入“软件定义汽车”的新阶段。

改变,源于政策路径的清晰。

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2021年4月,北京启动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

不仅仅是自动驾驶,中国数字经济以及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世界各国的人们提供着新的机会。

2020年5月14日晚,3000斤卢旺达咖啡豆在中国网上直播间被瞬间抢空,一秒卖出了该产品过去一年的销量,让非洲农民感受到了中国直播带货的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家卢旺达蔬菜电商平台Murukali成了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民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来源,销售额翻了六倍。创始人伊维特把这样的成绩归功于2019年在阿里巴巴商学院接受的培训。一年来,她翻新了网站设计,把同城配送时间压缩到了三小时以内,还采用了非洲电商尚不常用的无现金支付。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创新是亚太经济腾飞的翅膀。我们应该主动把握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本地区人力资源广、技术底子好、市场潜力大的特点,打造竞争新优势,为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开辟新可能。”2020年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说。

飞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正在催生着崭新的生活。

2020年12月11日20时0分2秒,苏州的一位“90后”消费者在京东商城下单后,支付数字人民币,全国首单电商平台数字人民币消费由此诞生。

由“苗”成“树”,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38.6%。特别是在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叠加的影响下,我国数字经济在2020年依然保持了9.7%的高位增长,是同期GDP名义增速的3.2倍多,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今年5月,世界智能大会举行,人们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描绘着“智能生活”的美好:工厂看不见工人,机器相互配合,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生产手机;相隔千里,通过面前的电视机,就可以拍摄一张整整齐齐的全家福;智能美妆镜通过分析面部比例,自动匹配适合妆容……

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有“家纺之都”称号的江苏南通,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提升城市管理的“最后500米”。通过底层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南通市会聚了65个部门、10个县市区数十亿量级的数据,建成了全国首个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实现了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市民通过12345热线举报有商户违规使用液化气后,综合执法队半小时内便到达现场处理。

雄安新区这座“千年之城”,从建设之日起便明确要让“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同生共长,全力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平台”的智能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即雄安超算云中心,城市信息模型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物联网平台和块数据平台。

“更好的日子”,正在到来。

 

【奋斗者】  

升级美好

从认识一个品牌到喜欢一个品牌,距离有多远?也许就是一次“种草”。

这是“Z世代”口头语,泛指“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其喜欢”。小红书,这个国内知名的生活方式分享社区中,“种草”无处不在。

“使用小红书的都是热爱生活的人,就像我们的口号——‘标记我的生活’。”小红书党支部书记、合伙人曾秀莲说。

在小红书,每一名员工都有“薯名”,曾秀莲是“80后”,她的“薯名”是黄蓉。回望小红书的过往,曾秀莲觉得,还真有点儿闯荡江湖的味道。

2013年6月,上海复兴中路小弄堂的民宅中,小红书诞生了,狭小的两居室里,挤了十个人,有的同事只能在茶水间办公。

简陋的办公环境,并没有限制“黄蓉”和伙伴们对美好生活的嗅觉与向往。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人次已达到8318万,出境游所带来的海外购物热,就是小红书瞄准的市场。很快,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海外购物攻略”上线,这是小红书的第一个产品,准确地踩到市场的空白。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小红书,三伏天,曾秀莲和同事带着移动Wi-Fi,蹲守在上海出入境管理局,跟每一位办理出入境手续的人推介小红书,一待就是一整天。

6个月后,小红书APP上线,攻略升级为分享社区,驶上了快车道。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小红书如鱼得水,社区中一个个笔记,一次次推荐,都标记着生活的美好。

2021年,小红书已成长为新经济领域“独角兽”企业,月活用户过亿。

“我们的发展是搭上了时代的‘快车’和政策的‘春风’。”曾秀莲说,综合国力增强,普通人的收入水平提高,才有了消费升级;国门越开越大,鼓励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多,才有了海外购物的兴起;信息技术发展,基础网络体系的完善,才为产品迭代提供了支撑。

受益于时代,更要回馈时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小红书积极投入抗疫之中,曾秀莲等党员带头,迅速设置专项援助资金,通过公司已有的海外供应链,购置医用物资捐赠给武汉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同时搭建在线平台,提供抗疫心理援助。

“疫情终将过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更好。”曾秀莲说,她相信小红书会继续陪伴大家,在这里,不仅会标记物质的美好,更会标记新时代的真情与感动,“愿每个人都能找到美好的生活。”

圆梦大事记

●1987年 中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

1987年9月20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向德国成功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内容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中国使用互联网的开端。

●1994年 实现互联网全功能连接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成为国际互联网全功能连接的国家。

●2008年 中国网民数量跃居世界第一

2008年6月30日,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当年7月22日,CN域名以1218.8万个注册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

●2014年 提出建设网络强国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强调,要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2019年 中国进入5G时代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4家运营商颁发5G牌照,中国通信行业进入5G时代。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

●2020年 培育新经济

2020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数字贸易、零工经济,支持新零售、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一站式出行、共享员工、远程办公、“宅经济”等新业态。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