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改变中国|他把青春献给新老京张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宏阳 实习生 吴楠

2021-04-30 06:32 语音播报



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一字之差,跨越百年时空。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开了17年火车的沈义,将最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新老京张。

“过去开火车,真是份苦差事。”沈义18岁就来到京张铁路。14节绿皮列车,从北京北始发,到了南口就必须在车尾加挂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才能爬上詹天佑当年顺着山势建造的“人”字形线路。

上山下山,火车司机必须全神贯注。“前后两名司机通过电台联系,确保柴油机同时达到一定转数,才能以时速35公里速度上坡。下坡也很考验技术,时速必须控制在18至22公里,超过25公里就要视作需要紧急停车了。”沈义回忆道,那时开车要时刻紧盯仪表盘上的风压,累心又累眼。

沈义

随着铁路提速,“驯服”了内燃机车的“老司机”,又要重新考驾照。2018年1月,经过近一年的学习、笔试、面试、实操环节,沈义顺利考取动车组驾驶资格证。京张高铁开通前,他和其他骨干司机前往天津机务段“取经”,一百多天时间里,独立完成京津城际列车驾驶任务。

2019年9月,“取经”归来,沈义就投入到京张高铁的联调联试。京张高铁设定最高时速为350公里,在试验时要逐级提速、“超速”运行,检验限速范围内运行是否安全无误。因为是“超速”运行,运行期间需要关闭车上的安全防护装置,也就是所谓的“裸跑”,速度控制全部依靠司机的“记忆”。

为了摸透每一段线路、每一个停靠车站的“脾气秉性”,沈义和同事们收集大量数据资料,信号机坐标、隧道长度、线路坡度……枯燥难懂的数据,汇集成三大本厚厚的线路图,平铺开长达十几米。

在古老的八达岭长城下方,沈义和同事驾驶智能动车组穿过世界上埋深最深、规模最大的暗挖地下高铁车站--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进站速度必须保持在每小时80公里以下,停车前还需确认行车许可。”沈义说,驾驶智能动车组列车与其他复兴号列车有很多不同,需要学习的东西更多,必须反复研究故障应急处理办法,将流程烂熟于心。

联调联试期间,每趟车运行时间不确定,沈义一天三顿饭都在车上吃,有时凌晨4点起床,赶上试验项目多,直到22点才能退乘。每次“裸跑”,三名驾驶员一组,一路上千百次举起、伸出手臂,千百次呼喊公里标,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三个月时间,沈义掉了20斤肉,脸上棱角分明。

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北京北到张家口最快运行时间由3小时7分压缩至47分钟,沈义也开启了新的征程。

“过去瞭望只看前方地面,现在要立体观察驾驶路段环境,抬头看接触网是否挂上异物。原来司机安全到达就行,现在即使起步、停车都必须平稳,确保旅客舒适,行驶过程甚至会用立在列车尾部的一根‘冲动棒’来判断驾驶有没有‘冲动’。”不过,这些都没有难不住沈义。

“詹天佑当年主持修筑京张铁路,克服万难,开凿隧道……”每逢跟人讲起老京张的历史,沈义都神采飞扬,倍儿自豪。百年京张线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代代相传,已经融入他的血液。

“坚守京张,迎接冬奥。把每位旅客安全、正点送达目的地。”沈义说,这就是他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铁路人的初心使命。


编辑:王子豪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