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来信|这一年,一位“90后”香港媒体人眼中的港媒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0-08-16 09:44



我是一名内地“90后”,来港6年,目前在香港从事新闻职业。近日,乱港黑手、“壹传媒”创始人黎智英因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被捕。我有感而发,想给大家分享一点感受,谈谈我在香港的所见所闻,以及这一年,我眼中的一些香港媒体。

作者在香港中环唱国歌活动现场采访

2019年下半年开始,香港的社会事件愈演愈烈,逐渐升级成了黑暴乱象。堵路、堵地铁、砸商场几乎成了日常,各种暴力行为说来就来,严重影响到了我的日常生活。为了尽可能躲避那些疯狂的黑衣人,我开始每天刷本地新闻App,有时间就看网络直播,了解黑衣人的动向。而在此之前,我看本地新闻的时间并不算多。

随着直播、报道看得多了,我逐渐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在一些香港媒体的报道中,我几乎看不到对暴徒的谴责,有的只是对警察、对警队无休止的声讨与指责。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中立,尤其是遇到争议事件时,报道要平衡。更何况,黑暴行为已经是违法犯罪了呢?现实中,一个经常出现的场景是,一些人穿上印有“press”的黄马甲就变成了“记者”,挡在警察和黑衣人之间,甚至有时候冲得比黑衣人还要靠前。

作者在阅读香港报纸对黑暴的报道

之前微博上有一张经典的图,街的转角只有一个警察,他周围却围了有二三十个“记者”,他们全都把镜头对准警察。每次行动中,警察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警察放了一个催泪弹,三五个镜头会围上去大拍特拍;警察举枪示警了,他们会说警察把枪口对准手无寸铁的市民,并且绝对会成为第二天的头条。但是,暴徒们扔了多少砖头、射了多少暗箭、丢了多少汽油弹,他们却几乎只字不提。不夸张地说,暴徒们除了枪,可能什么武器都装备了,但这些事实却很少能在一些港媒的报道中看到。

来港这么多年,绝大多数香港人给我的感觉是温文尔雅、斯文有礼貌的,很少跟人发生当面争执。即使平时工作中有不满,他们也只会写邮件投诉,并不会来直接找你吵架。然而在去年的直播镜头里,那些“记者”完全没有了往日斯文懂礼貌的形象,在警队、特区政府的记者会上大呼小叫,咄咄逼人,提问的架势犹如骂街吵架。印象最深的一次,特首林郑月娥的记者会快结束之时,媒体区突然传来一声:请问林太你何时死……

还记得,何君尧议员双亲的祖坟惨遭破坏时,我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条新闻并评论说:“到底是有怎么的深仇大恨要迁怒于已逝去的人。”一个香港同事给我留言:“何君尧勾结黑社会,殴打手无寸铁的市民,这样都算便宜他了!让他死都不为过。”看到他的留言,我十分震惊。印象中,这位同事也是性情温和、通情达理的一个人,是什么让他变得如此暴戾、罔顾事实呢?

新闻传播在英文中的翻译是communication,有来有往才能通达,通达之后方能理解。实际上,在港媒报道里看不到的那些地方,一直守卫着这座城市的就是警察。除了少数暴徒之外,还有更多的爱国爱港市民。每一次火烧、打砸港铁站之后,也都有一群工作人员在黑暗的夜里,默默抚平这个城市的创伤。希望这些暗夜里的星辰,也能在港媒的报道中闪烁发光。

——香港媒体人Abby

香江来信

编辑:谢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