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 连耳朵都能“战斗”!我们是朝阳医院ICU女护士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晓雨

2020-03-08 13:55



如果说ICU护理团队是一个能打硬仗“特种部队”,那ICU医护人员就是骁勇善战的“特种兵”,筑牢生命防线,与死神抢人!

2月18日早7:30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病区主管、主任医师孙兵率领医疗队一行七人支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下简称佑安医院)。他们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孙兵,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主管护师唐艳军,RICU主管护师顾玥、护师张新明,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主管护师杨娜,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护士顾园和心外重症监护室(心外ICU)护师梁梦妤。

 

抗疫日记根据当事人亲历整理
讲述人:北京朝阳医院SICU杨娜
————

在日常工作中,ICU护士对生命支持类设备警报音十分敏感,能否快速识别、准确判断并及时解决高风险报警是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2020年3月1号凌晨2:20分,ECMO设备报警使得ICU病房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责任护士立即呼喊“快叫医生”,当班护士和医生快速冲进间病房。

“患者生命体征有波动!”杨娜作为护理组长,开始配合医生调整ECMO机器,并迅速给护士进行了分工——梁梦妤负责液体、泵入药和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记录;于楠准备用物、传递并给药;郭晓美和张晓旭巡视其他重症患者。

“每次抢救,都像一场战斗。我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ICU里,更是每分每秒都耽误不得,而且一丝一毫的差错都不允许出现。不但要救治危及的患者,还要保证全病房患者的治疗及安全,做到抢救和常规救治工作都万无一失。”杨娜介绍,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行动不便,内层工作服每天都会早早湿透,再加上层层叠加的外层工作服,经常感觉憋的快窒息了,但大家仍然不敢减慢行动的速度。戴着护目镜视物模糊,影响着药物核对,日常的双人核对在此刻要升级为三人核对……但即便有再多不便,也要全部克服,只有严谨、认真、高效,才能从死神手里抢回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历经近2个多小时的努力,ECMO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转,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大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继续照护其他病人。

“那天下班后,我的脑海里一遍遍呈现出抢救时候护士们的精彩表现,短短10天,我们就形成了非常好的默契。”那一天的抢救,让身为当班护理组长的杨娜印象深刻——

北京朝阳医院护士梁梦妤,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专业技能扎实,正确识别报警,紧急的呼叫,全程快速正确的执行每一条医嘱,为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北京佑安医院护士于楠、郭晓美和张晓旭,在抢救过程中思路清晰,动作迅速准确,训练有素……

而杨娜自己,也因为紧急情况下思路清晰,紧急协调人力、调配物资得当,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走近患者身旁配合医生更换ECMO管路,帮助病人建立了有效循环而获得了大家的称赞和自我的认可。

图片从左依次是郭晓美,梁梦妤,杨娜,张晓旭,于楠

 

 


编辑:李晓雨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