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有爱 环境无碍!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提升行动助力残疾人出行!
北京日报 北京残联 | 作者 任珊

2019-12-09 17:50



 

无障碍环境是城市文明标志之一,也最能体现城市温度,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事情。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方案》,目标是到2021年底前,建设充分体现中国风采、首都风范的无障碍环境首善之区。

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社会各界都参与到本次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提升行动中来,努力营造关心、建设、维护、监督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形成“首善有爱、环境无碍”的社会共识,让无障碍专项行动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

 

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通用设计、合理便利”

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正式全面启动实施。到底什么是无障碍环境建设?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工作组副组长、市残联党组书记郭旭升解释称,“无障碍”主要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没有阻碍,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就是指按照“通用设计、合理便利”的原则,为便于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伤病员等全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既包括硬件设施的无障碍,也包括信息交流和服务的无障碍。

《行动方案》提出,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周边、四环路以内地区、城市副中心为3个重点整治区域,主要涉及城六区、通州及延庆八个区。这些区域是首都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最核心、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服务保障冬奥会冬残奥会、展示首都形象最直接、最密切的区域,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4个方面为重点整治领域,以盲道、人行道、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公共停车场、政务服务窗口、宾馆酒店、商场超市餐厅、医疗机构、学校、银行、文化体育休闲场所、公园景区绿地广场、公共厕所、居住社区以及媒体服务、生活服务等17项为重点整治任务。这些领域和任务都是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是保障所有有需求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支撑。每项任务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有些任务还明确了必须要达到的指标。

“这是北京市首次开展全市范围内的无障碍环境专项提升行动。”郭旭升表示,为此本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分管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共同担任执行组长,34个市有关部门、16个区领导组成的工作组,共同推进工作落实。

作为牵头单位,市残联去年对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多次召集各专门协会、各类群体代表提出意见建议,充分运用动态更新深入残疾人家庭问需了解,搜集了大量无障碍需求信息。今年编制了《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化图示图集》,方便使用。为了确保《行动方案》精细化实施,全市统一的“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日前上线试运行。据悉,这也是本市首次建立无障碍信息化台账,将运用“互联网+”思维,结合全市无障碍环境摸底调查,建立覆盖全市的无障碍设施点位台账,形成信息化、常态化、精细化的上账销账管理。据悉,该系统形成的信息化、常态化、精细化的管理,将有效保障无障碍设施纳入城市精细化治理体系,并为未来推进手机导航、电子地图等无障碍信息服务奠定基础。

 

全社会发力:各部门参与无障碍环境提升

残疾人体验地铁无障碍

 

无障碍环境温暖你我他,无障碍环境建设靠大家。此次专项行动强调的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建设理念,旨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其中。目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市交通委等各有关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助力营造关心、建设、维护、监督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完善的无障碍建设标准是保证形成良好无障碍环境的重要基础之一。自《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已出台了一系列无障碍地方标准,目前已发布居住区、城市轨道交通、人行天桥与地下通道、公园等四本无障碍地方标准,编制了《北京无障碍系统化导则》《北京室外空间无障碍图集》《道路空间无障碍设计导则》等一系列设计导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地方标准体系,明年准备开展编制公共建筑无障碍地方标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编制过程中一方面会更加注重和国家标准的顺承关系,一方面还要研究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配置与国际一流标准的对接,体现出国家标准和首善的要求。另外,对于新改扩建项目的无障碍设计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将从两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一是从原有对无障碍设施为重点进行设计的基础上,逐渐转变为对整体无障碍流线的设计,让建设项目内部形成流线,同时与外部有良好的无障碍衔接。二是加强施工图审查的力度,对不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单位列入差别化监管目录,加强行业管理。

交通无障碍是整个无障碍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孟桥介绍,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残障人士、老年人、儿童以及孕妇的出行大多采用的都是地面公交出行,目前全市公共电汽车运营车辆2.4万辆,其中带无障碍导板公交车1.2万辆。力争到2021年底前,城区公交车无障碍配置率达到80%。在轨道交通方面,在2018年无障碍摸底调查中,北京地铁车站的无障碍设施设置合格率在90%以上,车辆的无障碍设施设置合格率在99%以上,下一步,地铁将主要在让残疾人、老人等人群“下得去、上得来”上下功夫,把工作做细。11月底,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组织北京地铁、京港地铁、设备及相关部室召开无障碍服务推进会,就解决地铁1、2号线老地铁没有直升电梯、确保盲道安全顺畅通达、无障碍卫生间提升改造等问题进行座谈。

城管执法部门针对损毁城市道路范围内无障碍设施,及擅自占用、挖掘盲道违法行为一直在进行查处。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城管执法机关共查处损毁无障碍设施、私掘占路及其他涉及影响城市道路范围内无障碍设施的违法行为1456起,同比上升11.7%,罚款123.2万元,同比上升9.1%。由此可以看出,本市对违法行为执法处罚的力度更大了。接下来,市城管执法局还将把占用、损毁无障碍设施违法行为的管控纳入常态化管理,同时,充分借助街、巷、路长,小巷管家,社区专员、社区志愿者等基层工作者力量,和基层群众自治协商民主形式,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管护纳入社区治理体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残障人士在北京旅游出行有了“好帮手”。日前,《北京市残障人士文化旅游资源手册》正式发布,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残联和首都图书馆相关领导向残障人士代表赠送《北京市残障人士文化旅游资源手册》,该手册将北京市优秀文化旅游资源点的特色、无障碍设施情况、残障人士接待服务等内容做了系统归纳整理,是一本针对残障人士的北京市文化旅游出行指南,将为文化旅游资源点和残障朋友搭建互通的桥梁,以鼓励残障朋友走出家门,督促资源点改进、提升无障碍设施和服务水平。同时,打造以“文旅助残,为爱出游,共享美好”为目标的残障人士旅游便利化服务体系,将帮助更多的残障朋友走出家门、感受世界、拥抱美好。

11月底,市卫健委组织专家和残疾人无障碍监督员到北京佑安医院进行现场调研,听取了残疾人的需求,并就《北京市医疗机构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项行动工作标准》征求了意见。

丰台区政府督查室会同区残联、区民政局、区政务服务局对全区市民服务机构、养老机构、助残机构的无障碍设施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北京公交总公司客三分公司对其公司2008辆运营车辆的无障碍设备进行了排查,并进行了维修和维护。区残联组织无障碍监督员到丰台政务中心在建工地、建设银行丰台支行在建工地进行了工程中期无障碍监督,对重点无障碍设施的设置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其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摸排工作将有序进行。12月2日下午,区文明办、区残联联合公交公司举行“首善有爱,出行无碍,温暖有你,一路同行”无障碍体验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无障碍建设的良好氛围。丰台区还主动承接了无障碍信息管理系统试点工作。

 

残疾人:期待无障碍设施不再有“障碍”

听障残疾人通过远程在线手语翻译平台与银行服务人员交流

 

无障碍效果如何,还得市民说了算。近期市残联组团开展体验活动,大兴国际机场就迎来了三位特殊的旅客,他们分别是轮椅使用者潘逸飞、只有微弱光感的陈金慧、听障人士李超,他们代表有需求的残障人士实际体验和感受了大兴国际机场的无障碍设施。

“我们坐地铁最大的障碍,可能就是无障碍设施。比如没有直梯,那我们上下只能需要别人的协助。”潘逸飞很熟练地从地面乘坐直梯到达地铁站,据他观察,这里的直梯数量充足,门口均设置了招援电话,按一下招援按钮会第一时间得到服务,先咨询市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随后站务员赶到现场。

自助售票机也让逸飞感到很“亲切”。“之前有的自助机,有些反光,而且高度不太合适,而这个,反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高度的话,我们坐在轮椅上会非常舒适。”而在售票窗口,还有一个低位柜台。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个无障碍窗口,专门为肢残人士等行动不便者使用。

视障人士陈金慧有微弱光感,凭借沿途的盲道,他轻松到达地铁入口。一位工作人员看到他,立即上前提供帮助。而凭借她的残疾证,陈金慧在窗口立马换取地铁福利票。

大兴机场线作为通往大兴国际机场的地铁线路,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通道较为齐全。“我们每节列车有两个无障碍车厢,车厢旁有无障碍提示,进入车厢里面有专属的无障碍座位,旁边还有固定装置。”北京市轨道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在大兴国际机场内部,还依据残障人士的不同需求,创新性地将无障碍设施分为停车系统、通道系统、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专用检查通道系统、服务设施系统、登机桥系统、标识信息系统、人工服务系统八大系统。这些便于残障人士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极大地便利了他们的出行。

不仅如此,北京各大银行也正在不断提升营业网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能力,努力使手语、盲文、无障碍设备成为银行网点的标配,让各类残疾人在出入银行网点办事时真正实现无障碍。

“我要办一张银行卡,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日前,右耳戴着助听器的李超走进了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长安支行,听力有障碍的他特别担心自己和银行工作人员无法交流,办不成银行卡。而“远程在线手语翻译”解决了他的问题。

这是一台只有书本大小的液晶显示器,开启后,值守在后台的专业手语翻译可通过视频和听障人士面对面交流。当看到屏幕上翻译做出几个标准的手语后,李超的眼睛亮了,他立刻打着手语“说”起了自己要办的业务,两个人交流起来。在“听”清楚了李超的需求后,手语翻译通过视频语音向守在旁边的银行工作人员清晰地进行了转达,工作人员再次通过手语翻译将办理银行卡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一一向李超进行了说明。一位听障人士的银行卡办理业务就这样在指尖的舞蹈中顺利完成了。

除了“远程在线手语翻译”,这家银行网点的低位柜台等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各个出入口外都设置了标准的无障碍通道并且配有紧急呼叫按钮。营业厅里还配有低位自助存取款机,充分考虑到了坐轮椅的残疾人的使用。营业厅内的无障碍填单柜、无障碍现金柜台和非现金柜台以及特殊人群手持振动叫号器等让到这里的残疾人放心办事。笔者从北京市银行业协会了解到,去年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的团体标准《银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正式发布,涉及到了行动不便、视力与听力障碍等有障碍人群的无障碍服务标准。目前,北京市正在着力在几大银行中打造符合该标准的示范网点。

 

本市目前无障碍环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解决了“点”的问题,却达不到“线”的连贯,解决了“有”的问题,达不到“好”的要求。有关专家表示:“这就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个行业领域积极行动,以及公众的参与和支持,从而确保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精”。


编辑:王默一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