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同志诗中的香山——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5周年
2021-12-02 20:2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编者按:香山革命纪念地作为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党中央所在地,见证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情,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各界人士凝心聚力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艰辛和荣耀。那些在香山工作过、生活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众多的干部战士,用他们的汗水和心血铸就了新中国的光辉伟业。中共中央在香山的革命历史,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奋斗的精神,这一点在今天仍然可贵!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朱德同志(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四川省仪陇县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朱德的一生经历了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从滇军的一个少尉排长成长为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同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成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周恩来同志称赞朱德同志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这是党和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朱德同志当之无愧!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京香山。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要求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美丽的香山,留下了朱德同志光辉的足迹。

▲图片说明:1949年,朱德、康克清在北京香山合影。

朱德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杰出的诗人,他的一生留下了500余首诗歌。其诗作写景清新自然,刻画准确;抒情意深情长,语言凝炼质朴,通俗易懂。其诗作特别是后期作品往往“寓绚烂于平淡之中”,表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这些特点和风格,在《游香山》一诗中都有较好的体现。

游香山

作者:朱德

(1959年11月1日)

红叶满山坡,香山游人多。

少壮扶云上,高岭听高歌。

注释:香山,指北京西山风景区,以深秋红叶驰名。少壮,指青少年。

该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全诗共分四句,前两句“红叶满山坡,香山游人多。”寥寥10个字,便把香山深秋时节的美丽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秋末,香山满山的黄栌和枫叶由绿转红,红得像火,把整个香山掩映在火霞之中,非常迷人。红叶也成了远近驰名的香山美景。“红叶满山坡”就紧紧抓住了香山的特征,使读者不看题目也能猜到诗人所写的是何处。“香山游人多”一句,笔锋一转,由景写人。不仅为下面两句进行了铺垫,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由实写游客众多入手,反衬出香山景色的迷人。

这两句从不同角度,把香山的秀美烘托得活灵活现,安排巧妙,却不着痕迹,犹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顺畅。随后两句,“少壮扶云上,高岭唱高歌。”笔锋急转直下,由香山景色落到登山的青年身上。青年们在向香山极顶迅捷地登攀,嘹亮高亢的歌声回荡在身后的空谷之间。作者见景生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朱德对青年们的深情与期待。全诗前两句,重在写景;后两句则是即景抒情。写这首诗时,朱德已愈古稀之年了,作为一个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了大半生的老人,最大的欣慰莫过于业已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富民强。面对着高举红旗、奋勇登攀的青年们,朱德的心境是无比快慰的。在此心境下脱口而出的诗作格调自然是明快、高昂的。这首诗不仅寄托着朱德对青年们的关切、厚爱与期望,还在更深层次里蕴含着朱德对伟大社会主义事业必将胜利所抱有的坚定信念。

来源:人民日报、《朱德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号——传递北京最强音

作者:

香山革命纪念馆北京号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