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世纪坛:走进历史时空 品读峥嵘岁月
2021-10-21 10:2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世纪坛南面入口处,汉白玉题字碑上刻着“中华世纪坛序”。碑石北面是低于地面1米的圣火广场,它引导人们走进历史的时空,展开无限的沉思和绵绵的回忆。

中华世纪坛坐北朝南,坐落于中央电视台原址和军事博物馆之间,是为了迎接21世纪和新千年的到来而修建。建筑设计方寸之间皆有用心,“天人合一”的立意之本,“中”与“和”的博大审美都在建筑中得以体现。

中华元素贯穿设计始终

“圣火广场的地面铺就960块花岗岩,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面积。左右两边分别各有28个泉眼的叠泉,代表着56个民族。而两道喷涌而下的叠泉,则分别代表了长江和黄河。”中华世纪坛讲解员王丽丽向记者介绍道。

圣火广场的中心是一块下沉地面一米的圣火台,台中的一簇“中华圣火”,无论春夏秋冬都长燃不熄。“这台圣火是采自北京西南周口店猿人遗址,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薪火相传,永不停息。”王丽丽解释道。

位于圣火广场北边的中华故土图,是采自34个行政区当地最有内涵的文化土壤,经过排酸与防水处理,于2003年农历2月1号春节,永久的被封存在中华世纪坛。中华故土图的外边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9条龙的图腾,分别有4颗颜色不同的宝石,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儿女的团结向上,一个大家庭的核心元素。

漫步甬道追寻岁月轨迹

圣火广场向北,是一条特种合金打造的锡青铜甬道。由南至北,自下沉式圆形广场经与地面平行伸展的青铜甬道至北边主体建筑,地势从低到高给人以升腾之感。讲解员告诉记者,这条青铜甬道,全长270米,总共用了71吨铜,18.4万字,5000条巷道,7000余条信息,记载了距今300万年前到公元2000年间科技、人文、军事等各个方面。漫步在青铜甬道,犹如穿越时空隧道,4至5分钟时间内经过的却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岁月的轨迹。

青铜甬道的尽头就是世纪坛的主体建筑——重达3200吨的旋转体,它的建造理念根据古代的日晷,顾名思义是测量时间的仪器,所以大家看到高27米的时空探针直指苍穹,呈45度角,它的含义取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我们积极进取,与时空同步,探索宇宙。在三层静止不动的地面就是坤坛,取自周易的第二句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包含了大地的承载,似母亲的怀抱,乾坤二坛,一动一静就打造了世纪坛“天地人合一”的建造理念。

文化名人民族精神不朽

在中华世纪坛的三层环廊,40尊“中华文化名人”肖像雕塑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第一文化名人”,其中包括中国第一位思想家、第一位教育家、第一位科学家等。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我们以‘建’作为梁思成先生的中心字,他跟建筑是紧密相连的。梁思成先生是广东新会人,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在清华开办了建筑学科,也是参与设计、修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工作。”讲解员对记者说道。

中华世纪坛的40位文化名人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凝聚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之魂。40尊文化名人雕塑在中华世纪坛以独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中华千年文明的魅力。

在世纪大厅内有一周环形浮雕式壁画,整幅壁画以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为主线,围绕“先秦的理性精神”“汉唐的包容气概”“宋元明清的公忠气节”“近现代百年历史”为主题,成为“中华千秋颂”,宛如一幅历史的长卷,从悠悠的远古一直到现代,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道路和绵绵不断的灿烂文化。(记者 谢春阳)

北京号——传递北京最强音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