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城市副中心“绿色成长”
2021-10-20 17:5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城市绿心活力汇,曾是东亚铝业的老厂房,通过现状保留、结构加固、内容重构,变身为一处深受市民欢迎的休闲运动活力空间,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昨天开幕的第三届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就选择在这个“生动缩影”中,以“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为主题,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的丰硕成果。

天桥湾小区是全市首个精细化改造提升的老旧小区。

漷县镇军屯村入选北京市美丽休闲乡村名录。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启用。

多年来,城市副中心深入开展“魅力新城”、“老城双修”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建设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促进新区与老区和谐统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

城市副中心大力推行绿色建筑,促进建筑全生命周期减排增效,新建民用建筑达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自2018年起,副中心共有21个项目、总建筑规模约294.8万平方米取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力争“十四五”时期新增100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

天桥湾小区是全市首个精细化改造提升的老旧小区,改造后的天桥湾小区实现了明线全部入地,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按照“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的理念,把北人锻压机械厂厂房改造提升为集政务、文创和商业于一体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

北京造纸七厂改造后主要功能包括艺术展示、小剧场演出、文化经纪服务、地域风物研究等。

通过城市更新改造,北京北投希尔顿酒店、北投爱琴海购物公园和北投台湖产业园区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商业新地标。

城市副中心首个家园中心在中仓街道中仓社区落成,由废弃锅炉房改建的家园中心,可为周边居民提供养老、医疗、教育、休闲等多种服务,打造“5分钟生活圈”。

“十三五”期间,9个乡镇、360个平房村有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分批实施130余个重点区域村庄污水治理工程,729座公厕已经全部达到三类以上(含三类)等级标准,实现冬季取暖“无煤化”拆除违法建设330余万平米。

城市生命线的绿色化改造

城市副中心不断完善舒适便捷、生态友好的绿色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建设现代高效的轨道交通,优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车路权,建成连续舒适的慢行大网络,打造自行车友好型城市,2020年绿色出行指数达到75%。

“十四五”时期,副中心将规划建设“城市风轮”通惠河沿线自行车专用路示范项目,绿色出行比例达80%,慢行系统道路长度达到2100公里。

绿色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可再生能源优先”原则,积极推广太阳能、地热能与常规能源系统的智能耦合。“十四五”末,新建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20%。

“十三五”时期,全区2020年PM2.5年均浓度首次为37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60.0%;5个国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IV标准,地表水水质改善率全市排名第一,全区53条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部完成,污水处理率由2015年的67.2%提高到2020年的91.4%;全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与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土壤监测点位达标率为100%。

高标准打造无废城市。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试点建设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构建精细化危废管理体系。

生态环境的绿色化拓展

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河道实现旅游通航。

2020年底,通州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4.45%,公园绿地面积达3235.1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31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46%。京杭大运河(城市副中心段)通航河道全长11.4公里。

“十四五”时期,将以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持续完善“一心、一环、两带、两区”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实现街区道路100%林荫化,全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6.5%。

到2025年,副中心50%的城市建成区实现年径流总控制率不低于80%,将建成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

经济结构的绿色化转型

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呈现低碳化趋势,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疏解和承接双向发力。

2021年,全区银行机构累计发放绿色信贷113笔,贷款余额129.3亿元。

截至目前,北京绿色交易所碳配额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涵盖重点排放单位900家左右,累计成交7032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达20.18亿元,初步形成全国较有影响力的碳金融交易市场。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通州组团包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和张家湾设计小镇周边可利用的产业空间10.87平方公里。

区域发展的绿色化协同

京唐城际铁路预计2022年通车。

在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作用方面,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不断加大区域协同发展工作力度,建立了一体化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制定了一体化发展年度工作要点,推进了一批重大任务加快实施。与廊坊北三县绿色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共建共管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将以“构筑绿色一体化发展新高地”为目标,形成绿色发展区域合作新模式,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

2020年,《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开展通武廊医疗卫生协调联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举办与廊坊北三县项目洽谈推介会,签约33个重点产业项目,签订养老合作协议;京唐城际铁路全面开工,地铁22号线(平谷线)启动建设。与雄安新区深化重点项目管理体制,共建“两翼齐飞”新格局。

2021年,编制《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工作协调机制方案》,建立主要领导会晤机制、牵头部门对接调度机制、地区常态化沟通机制、信息报送和联合宣传制度,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推动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签署《关于实施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廊坊临空经济区政务服务“区域通办”联动机制的框架协议》,实现453项高频便民事项和70项政务服务事项区域通办。

期间,协同实施永定河、潮白河、滦河等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区域地表水环境不断改善,119个国控断面监测中,水质达到或好于同类比例上升至64.5%。永定河北京段25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潮白河北京段22年来首次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同时,协同推进京津冀区域生态水源护林建设、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携手打造绿色生态空间。京津城际延长线、京张高铁、京雄城际、京哈高铁京承段等建成通车,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水平加快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记者:陈施君

摄影:常鸣 唐建

编辑:赵琪

责任编辑:刘天泽

北京号——传递北京最强音

作者: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