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家的假期
2021-09-19 14:5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听说,清华大学的暑假有

11周?!

你们也太爽歪歪了吧~

别误会哈~这里还包含一个夏季学期呢,就是大家常说的“小学期”

啥叫“小学期”?

就...🔨🔨🔩🔩🔧🔧

「小学期」即夏季学期。

 

夏季学期和学生暑假的先后顺序由院系确定。一般安排与专业学习有关的实践训练环节,基础文科和理科专业也可安排暑期课程。实践训练环节由基础技能训练、专题研究训练、专业实习实践等内容组成。夏季学期开设的课程,原则上每周计1学分。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一下

请看👇

01 金工实习

工程实践哪家强?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如果你以为金工实习就是“造个锤子”,那可就out了。虽然只有短短两三个星期,你可以体验车工、铣工、磨工、钳工、焊接、铸造,以及数控、电子工艺、特种加工、数字制造等多方面的先进制造技术。

听起来有点刺激,其实上起来更刺激!

 

从零学起,包教学、包体验,你还可以收获满满一兜子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送谁谁不稀罕呢!下面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

“第一次透过防护面罩看到焊接四处飞溅的火花的时候超级震撼”,环境学院2019级的江子萱感慨,“金工实习最帅的是获得成就感的瞬间。”

 

从学习原理到小组讨论、从观摩示范到亲手操作、从一张张图纸到一个个成品器件……这个小学期,来自机械系、工物系、精仪系等近20个理工科院系的同学们,亲身感受到奇思妙想在自己手中变成实物的神奇体验。

清华大学金工实习又叫“机械制造实习”,你可能不知道,今年已经是这门课程开设的第99周年

目前课程主要定位技术基础课,是重要的工程实践训练环节之一。此外,课程中还加入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教育为同学们的创意保驾护航

实习的过程,是学习,是劳动,也是价值观的塑造。打磨的不仅是一件件器具,更是沉着坚持的心性;追求的不仅是完成一个像样的成品,更是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在实习中,老师们也将爱护设备工具、勤俭节约的劳动习惯传递给学生,而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程科学作风,更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同学们未来的学习和科研。

 

02 电子工艺实习

方寸之间,创意无限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一只能声控、磁控、光控的机器狗,一台自己制作的可调频收音机,一个可以调节电压、用信号灯显示充电状态的多功能充电器,还有将多条导线连接组成别致形状的创意焊接……这些都是今年小学期电子工艺实习同学们完成的作品

电子工艺实习同样是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面向全校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的大型实践课程。

 

让思维方式与工程实践接轨,在团队合作中让新奇的想法走进现实。“在实践过程中,失败是很常见的事情”物理系2020级的郭熙睿说,在焊接过程中,一个焊点的错位或偏差就可能导致整个产品需要从头做起,把焊点重新融化、镀锡,再次尝试,“这非常考验大家的耐心和心态。”

电子工艺实习课堂

失败并没有带来沮丧,反而鼓励同学们更加大胆的尝试。虽然只学习了三根导线焊接的方法,但是郭熙睿大胆尝试八根导线的焊接。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完成了给自己的挑战,也因此荣获电子工艺实习综合实践一等奖。“最终的成功是源于不断尝试带来的熟练度的提升、方法改进以及必不可少的沉着心态。”

电子工艺实习综合实践一等奖作品和奖品

实习过程中也不乏有趣的事情。制作机器狗时,马达装反了,导致机器狗只能倒着走;声控没有控制好,机器狗只能喊一声走一步,要想让它走就要跟在后面一直喊......同学们被自己的失误笑到捧腹。

导线连通点亮了奇思妙想,失败与困难磨练锲而不舍的耐心。在这样一门硬核的小学期课程中,同学们的收获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03 古建筑测绘

从残损老木上还原昔日辉煌

@建筑学院

虽然没能“我在故宫修文物”,但是可以“我爬古建搞测绘”!

爬上脚架、爬上天花板、爬上屋顶……对于绝大多数的同学来说,这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古建筑这个夏天,建筑学院2018级的一百多位同学分为六组,分别前往山西、浙江、北京各地进行古建筑测绘工作,为当地的古建筑保护做出一些贡献。

 

“漫游在建筑顶部,可以看到许多神奇的视角”——藻井是如何搭建的、圆光是如何轻盈地放置在上面……行走在“棋盘格”之间,每一幅天花都可以被轻轻取下来,看上面细细的、已有磨损的花纹。

 

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任务,大家分工合作,只为了将古建筑原貌更好地呈现出来。

来自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同学们与眼前这座中国古建筑产生奇妙的联结唤起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记忆。

从残损的老木上还原昔日的辉煌,在华丽恢宏的古建筑里,也能找寻到他乡的影子。当古老的建筑与这帮年轻人相遇,将会迸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04 纪录片拍摄

生活如戏,我是导演

@新闻学院

从确认选题、联系对象,到跟进拍摄、剪辑出片,五周完成一部纪录片,这可能吗?这个暑假,新闻学院清影工作坊的部分同学,来到山西平遥,进行纪录片的拍摄。

小学期的第一周是在校园内。同学们听老师讲解拍摄技巧和经验,观看纪录片找灵感,自主确认选题。

 

“纪录片的创作过程是比较自由的,老师不会过多干预,有很大的个人发挥的空间。”来自新闻学院2019级的林青说。

林青所在的小组选择拍摄的主角叫三平,是一位职业哭丧人。她最开始是从一篇网络报道上看到了他。

 

跟拍3周,从毫不认识的陌生人,到亲切地称呼“三平叔”,能吃到专门为他儿子准备的水煎包,还被要求留下来庆祝他的六十大寿,林青感动地说:这种感觉,就像你在平遥又有了一个家。

工厂、村庄、山野,同学们跟着拍摄对象,走进异乡陌路,走进另一种人生。

 

对于绝大部分同学来说,这是第一次正规完整的纪录片拍摄。拍摄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为了拍摄清晨时分的一个镜头,同学们会彻夜等待。他们也遇到种种困难,比如中途发现拍摄对象和预期差距很大,故事线难以完整呈现,剪辑节奏找不对等等。但最后看到成片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

从纪录片中探寻生活的真谛,从团队合作中收获真挚的友谊,对于每一位清影小学期的同学来说,这都是这个夏天最难忘的记忆

 

05 汽车拆装

给我一辆车,能拆又能装

@车辆学院

两周,完成一辆汽车的拆卸与安装,这就是车辆学院的同学们夏季学期的任务。小组合作,拆除发动机、变速器、汽车底盘……在拆卸下来的一堆零件中,理清重要部件的位置、结构、工作原理等等。

拆装不仅是智力劳动,更是体力劳动。”每台发动机重几百公斤,为了固定,内部还装有紧固的卡簧,拆卸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在拆装变速器的时候,内部卡簧比较多,就会陷入了“找螺栓——拧螺栓——拔不动后请求老师帮忙——发现卡簧——拆卡簧——找螺栓”的循环。大家围绕着变速器一圈讨论,最后在不断循环中把整个变速器成功拆解。

把车拆下来之后,同学们会给每一个零部件拍照,按照各个系统去分析作用。从之前书本上的2D图片,到眼前的3D实体,同学们对汽车的结构有了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

“虽然很累,但把车再装回去的时候很有成就感。”车辆学院的刘冉懿说。用钳子和扳手打开汽车内部的奥秘,在这场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中,游走在整体与局部之间。

 

课程最后,同学们站在讲台上汇报自己拆装报告。曾经看得眼花缭乱的模拟图变得立体起来,仿佛一辆真实的汽车,跃然纸上。

 

06野外综合实习

走进大自然,草木皆有情

@生命学院 @致理书院

七月初的河北五道沟林场,活跃着一群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有的在林间设置样方,将植物分类统计;有的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林间的飞鸟;有的翻开标本夹,将采集的植物压制成标本;还有的在解剖镜下,认真观察昆虫的口器……

 

他们是清华生命学院和致理书院即将步入大二的学生。这个暑假,他们的小学期是一次“野外课堂”——普通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

在恣意生长、千姿百态的植物中,同学们需要从细节琢磨,从花型、株高到叶片,甚至要精准把握它的“气质”,才能得以辨识。“带队老师给我们讲观鸟主要看‘气质’,这次实习后,我觉得一切动植物都是有‘气质’的。”来自生命学院的王纳川说,“这次实习,我收获了野外考察的知识与技能,也感受到野外的魅力——自由又辽远,原始又生动。”

“这是对自然、对生命的一次别样体验,作为学习生命科学的学生,我们着实应该先感受生命是什么样的、自然是什么样的,再扎进微观世界时,心理才会有考量的尺度。”致理书院的叶梓涵说。

 

除了观察,同学们还会按照兴趣结合为不同的小组,根据林区的实际环境情况开展小课题研究。从课题选择到进行实地试验,再到文献调研、整理结果、撰写论文、大会报告,这是一次完整的科研体验。书本上的方法论与田野草木碰撞,摩擦出科研的魅力,激励同学们继续探索。

丛林漫山,草木有情,飞鸟与昆虫奏响生命的乐章。“野外实习让我感受到身处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增强了我对本专业的认知——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走进野外实习,探索不息的生命,这是小学期为同学们带来的深刻记忆,也是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震撼。

 

07 莎剧排演

圆一个“仲夏夜之梦”

@外文系

当Hermia穿越到现代,当Desdemona成为Macbeth的情人,这样的“莎士比亚”你见过吗?

 

这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外文系传统的夏季学期:Acting Shakespeare。这是一门专门开给英语专业大一的同学的课程。

 

两周时间,参与的同学自由组成剧组,改编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自行设计舞美和服化道,最后在“莎剧之夜”演出。

在保留作品原台词60%的基础上,同学们可自行发挥,改变台词顺序,增加新剧情,书写完全不一样的结局

 

“改编剧本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英语语言及表达方式的转化、现代场域的适配和调整、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人物性格的完整性、舞美各方面的配合方式、主题的抒发方式等。”曾作为编剧改编《仲夏夜之梦》的刘兆希说,“演出结束的那一刻,其实是一个‘圆梦’的过程。”

每个剧组会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以供准备购买或租借演出服装。老师会带着大家来道具库里借道具。十二天的排练之后,站在舞台强光的中心,将自己完全融入另一个角色。

 

“所有悲欢和抉择都是现实中我不曾体验的人生。”扮演主角Hermia的卢妍君说。

演出结束,台下掌声热烈,“仲夏夜之梦”得以圆满。然而同学们的“莎剧之旅”才刚刚开始,一场关于戏剧与人生的梦,仍在继续。

不同的小学期

同样的收获满满

 

秋季学期已经开始

带着夏季学期留下的宝贵回忆

一起再出发吧!

你的小学期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快来评论区说说~

策划 | 苑洁 张佳雯

采写 | 张佳雯 苑洁 皇甫硕龙

图片|皇甫硕龙 江子萱 受访者提供

排版 | 张佳雯

编辑 | 苑洁

特别感谢|教务处、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北京号——传递北京最强音

作者:

清华大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