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京•新奥运——记北京奥运建设规划
2021-07-22 11:5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在北京奥运会申办和筹办的十几年时间里,北京大力实施“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全面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积累了大量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经验,留下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同时在理念、认识、方法和标准等软件方面都为今后的城市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奥运规划建设不仅促进了北京城市发展,也改善了群众生活水平。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北京奥运建设规划。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区鸟瞰

1、规划情况

奥运主中心选址工作(简称“奥运选址规划”)始于1998年,由北京市政府负责。1999年3月,首规办、市规划局、市规划院和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体育总局共同组成“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规划工作协调小组”(简称“申办协调小组”),开始研究奥运会主中心及场馆和相关设施布局的选址。

同年申办协调小组提出奥运主中心选址的两个主要方向——即以奥体中心为主的北方向和城市的东南方向,并据此形成以“北方案”和“南方案”为代表的5个具体方案。1999年12月9日,经市政府专会议研究确定,原则同意北部奥体中心方案为奥运会主中心选址,并要求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好规划工作。

2000年由市规划委组织开展“北京国际展览体育中心规划设计方案集”,即奥运主中心场馆的第一次国际方案征集;之后根据市政府关于将奥运主中心由原定的北部奥体中心向北移至奥林匹克公园的决定,拟订形成奥林匹克公园综合方案,为日后奥运申办、举办奠定了基础。

2000年2月至2001年1月,由市规划委负责,市规划院参与,配合奥运申办及国家主管部门提交奥运《申请报告》和《申办报告》,完成了奥运总体布局、场馆规划、奥运村规划等相关规划工作。

奥运申办成功后的2002年至2004年,鉴于奥运主中心及场馆建设存在的建设规模及投资预算较大等问题,根据国际奥委会的建议和中央政府关于“节俭办奥运”的号召,实施了场馆“瘦身”计划。市规划部门配合“瘦身”计划,完成了相关规划设计工作。同期,由市规划委组织,市规划院负责综合,完成了包括奥林匹克主中心、奥运比赛场馆、奥林匹克公园、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在内的规划(建筑)设计国际方案(竞赛)等工作,完成奥林匹克公园实施方案及场馆工程设计方案,为奥运建设和举办奥运奠定了规划与设计基础。

2004年,根据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对“瘦身”后的奥运场馆方案进一步优化调整,完成最终布局方案(包括残奥会布局)的规划综合工作。根据最终方案,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设28个比赛项目,其中在北京进行26个项目的预决赛,共需要新建和改扩建比赛场馆31座(新建12个、改扩建11个、临建8个),此外还有45个独立训练场馆。北京的比赛场馆划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奥林匹克公园、西部社区、北部风景旅游区、大学区和东部社区。

奥运会场馆设施总体布局图

2、规划理念

规划方案对奥运与城市的关系进行了战略思路,将奥运设施的规划布局与城市自身的发展相结合,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保障时的各项服务。规划布局体现了4个特点:

1)奥运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

3)新建与改扩建、临建相结合;

4)赛时使用与赛后运营相结合。

1●统筹城市长远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利用主办奥运会的良好机遇,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如调整完善城市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城市建设,促进基础设施发展,促进环保目标实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宜居水平等。

2●满足赛时要求

为奥运会提供优良的比赛训练条件,良好的运动员接待住宿条件,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文化娱乐、旅游接待条件,为媒体和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提供住宿、接待等各项服务,实现各类设施在功能和规模上的要求;为奥运会期间各类人员的出行建立便捷、通畅、高效的交通运输保障体系;设施布局相对集中以方便赛时组织。

3统筹赛后利用

为减少赛后运营的负担,在设施布局中充分考虑赛后城市居民的使用。如,在现状体育设施较缺乏的地区安排一些新建场馆;结合大学的发展,在大学校园内安排一部分新建场馆;独立训练场馆全部利用现有设施,不搞重复建设;设施布局相对集中以节约用地和投资。在场馆中建设区域考虑功能综合规划,在场馆设施中考虑综合功能设计,使很多场馆在赛后成为为市民服务的、集体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重要场所。

3、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市场

2002年开始,北京全面开放奥运设施的规划设计市场。对一些重大项目,由市政府和奥组委授权,市规划委组织。市规划院参与协助,举办了多次大规模,高层次的国际竞赛,基于项目策划管理的复杂性以及奥运设施建设周期长短不同,为此拟定“先总体后单体,先大项目后小项目,先难后易,先繁后简”的计划,以满足举办世界级大型活动的要求,与国际接轨,也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组织实施。

奥运设施的规划设计原则上采用竞赛方式,比照国际建筑师协会和我国有关招投标管理的规定组织实施。根据项目的不同背景情况,分别采取了概念设计竞赛,规划设计方案或建筑设计方案竞赛、随项目法人招标同时进行方案竞赛,以及公开方式、资格预审、邀请方式等多种形式。通过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市场,获得了许多优秀的方案,也培养了国内的规划设计人才,促进了国内规划设计水平提高。

在北京奥运会25个新建、临建比赛场馆和相关设施中,有4个项目由国外设计师参与设计,其余均为国内设计单位独立完成。在由国内设计单位完成的21个设施中,国家体育馆、五棵松篮球馆和棒球场3个项目由北京市设计单位设计,其余18个项目均由中央和其他省市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开放的规划设计市场及其有效运作,为提升北京奥运设施的规划设计水平、展示新时期北京城市的新形象提供了保障。

4、奥林匹克公园

奥林匹克公园是奥运主会场所在地,奥运会场馆设施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北京中心城北部的重要城市功能区和公共活动中心。奥运申办成功后,为推进建设方案的形成和实施,市规划委于2002年至2003年组织开展了奥林匹克公园的第二次和第三次设计竞赛及方案综合。

2002年3月至7月,在市政府和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的授权下,由市规划委组织,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奥林匹克公园规划方案。这次活动是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的第二次国际竞赛,也是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以来的第一次大型的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受到了世界各国规划设计团体的关注,先后共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设计单位参与,最终收到了55个方案(其中符合程序规定的有效方案54个),为全市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方案征集活动。

本着“阳光奥运、阳光规划”的理念,北京对征集的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方案组织了严谨细致的评审,采用两阶段的评审模式,先组织技术初审工作组对所有方案进行技术初审,再由高水平、国际化的评审团进行评审,并在评审后举办公开展览,广泛征求市民意见,综合决策。

经研究决策,在一等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奥林匹克公园实施方案的深化充善。该方案为美国Sasaki Associats.Inc与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公司合作设计,借鉴了北京旧城中轴线的设计理念。轴线北端融入山水自然,水系贯穿整个公园,与城市建筑空间交相辉映:以体育、文化。会展,商业四大主要功能为布局框架,位列中轴线两侧;山体、水系、中轴线以及不同功能用地之间,形成不同形态的景观。

2003年7月,为进一步深化实施方案,市规划委、朝阳区政府及市园林局共同组织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第三次国际竞赛),共收到7个方案。同年11月,评委会评选出了3个优秀方案,并最终确定在由美国sasaki公司和北京清华规划院联合设计的方案基础上进行深化,这项竞赛也为两年后确定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心区的工程建设实施主体,并就中心区的重点景观、地下商业及下沉花园等工程设计进行招标奠定了基础。

2003年市政府在《关于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基本功能定位于永久性的城市公共绿地,同年市发改委在《关于奥运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中明确,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主要建设大型公共绿地,100公项水面和地等景观设施,同步建设其他服务性配套设施。

5、残奥会无障碍规划设计

规划从两个方面完善了残奥会的布局建设。在场馆布局中,为减少残疾运动员参加比赛、训练时的出行时间,为运动员最大限度地节省体力,在满足比赛场地要求的前提下,将残奥会项目尽可能安排在那些距离残奥村较近的场馆内进行。

此外,针对国际残奥委会在交通及停车设施、出入口和通行区、功能和服务区、坐席、通信和信息等方面,对北京残奥会场馆设施提出的要求,对将要使用的国家体育场等20个场馆、清华大学体育馆等20个训练场馆、残奥村、残奥会总部饭店等定点饭店以及定点医院、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首都机场、北京火车站等设施,提出了无障碍设施新建或改造的规划设计要求与标准,在奥运场馆设计大纲中明确规定以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作为依据,为确保奥运无障碍建设提供条件。

在其后的施工阶段,对残奥会场馆严格按国家标准及中心区的交通规划进行设计施工,按国际残奥委《残奥会比赛场馆技术手册》要求进行完善,使残奥会场馆无障碍设施高水平满足了残奥会使用要求,给城市留下一大批无障碍遗产,展现北京城市的文化与文明。

6、结语

自1991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到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与奥运相关的规划设计工作走过了18年的风雨历程。为了举办好“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北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提供了一流的赛会设施和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和交通市政保障系统等。

在战略规划上,北京统筹协调奥运与城市的关系。一方面,充分利用好奥运会为北京带来的良好机遇,促进北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整体规划建设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环境;另一方面,面对挑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务实的态度、国际化的视野努力解决好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按照“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在奥运设施选址、布局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北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解决服务奥运和城市长远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站在奥运会的舞台上,实现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展现了东方古都的精彩神韵。这一切都将作为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美丽篇章载入史册,留给人们永恒的记忆。

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

参考资料

[1]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北京志·城乡规划卷·规划志[M]. 北京出版社,2009.

[2]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2008奥运·城市[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北京号——传递北京最强音

作者:

北京印迹inBeijing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