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学院南路32号”最近有了大变化
2021-01-14 12:5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导 读:北太平庄街道“学院南路32号”最近有了大变化!作为“共筑北太——北太平庄街道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系列活动的试点项目,责任规划师“1+1+N”团队与街道通力合作,共同将原本闲置的场地建成了居民心目中的“咱家这块地儿”。

海淀区“1+1+N”街镇责任规划师制度全面开展以来,为各街镇的城市更新工作带来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北太平庄街道把握制度特色与优势,依托责师平台陆续开展了“共筑北太——北太平庄街道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系列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公众参与,共同营造美好家园,学院南路32号社区便是这其中的一次成功尝试。

一、小区空地变身口袋公园

来到学院南路32号院,目之所及是干净简洁的廊架、富有动感与质感的铺装,还有入夜后蜿蜒铺展开的温暖灯光。

作为居民楼围合而成的小空地,这块场地通过更新提升成为了社区的活动议事广场,可以承载议事活动、公众交往、健身锻炼、儿童游戏、老人下棋等众多需求。设计结合居民提出的意见,通过廊架、曲线绿地进行进一步的空间围合,将原本荒凉的空地变身口袋公园,并且设置了舞台、座椅、棋桌等设施。通过植物更新设计、休憩设施升级、铺装材质适老化、停车空间生态化等方式,营造出丰富的活动空间,为社区居民创造更优质美好的生活空间。

二、老旧小区的新转机

学院南路32号社区地处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被学院南路、西土城北大街、文慧园北路围合。社区建设形成于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楼房与平房共存,楼龄组成与居住类型复杂,老龄化较重,是典型的老旧社区。

场地改造前

在三座居民楼之间,有一块近1200平米的闲置地块,场地被混凝土矮墙围合,铺装简陋,缺少休息设施,甚至在其他社区都抢手的棋桌,也因尺度不适宜被闲置。

为了解决好居民的公共生活要求,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依托于海淀区“1+1+N”街镇责任规划师制度,北太平庄街道高度重视,多次统筹开展讨论,多方协调筹措建设资金,开展“共筑北太-咱家这块地儿”计划,街道责任规划师赵新越、高校合伙人北京林业大学王向荣、王思元团队开始着手对场地进行改造。

三、居民共建“咱家这块地儿”

为了确保场地能够真正满足居民需求,海师在前期调研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了解居民的想法和意见,并充分融合到最终实施方案中。

海师与高校合伙人团队充分结合居民意见研究方案,再反馈到居民,不断将方案调整优化,探索形成了居民与街道、居委会、设计团队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

Step1

自主拼搭

针对地块的使用功能、存在问题等方面,鼓励居民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用自主拼搭的方式设计心中的理想花园,形成初步方案。

Step2

心动之选

高校合伙人团队对居民的想法进行总结提炼,形成3个初步设计方案。再通过公众参与活动组织居民进行投票,由居民选出最喜爱的方案。

Step3

社区微讲堂

在丰富多彩的征集居民意见的公众参与基础上,海师与高校合伙人还开设了“社区微讲堂”活动,对居民进行规划政策条例、景观设计,以及观赏植物、种植维护等方面的知识普及。

海师全程跟踪,打通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学院南路32号院的公共空间提升历经坎坷,因项目处在社区内,原本的施工进度因疫情经历了停滞、重启等艰难过程。海师与高校合伙人多次来到施工现场与施工团队和社区居委会进行沟通,积极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终实现了居民心中的“咱家这块地儿”。

四、共筑北太,共享家园

“共筑北太”的意义不仅是空间环境质量的提升,更激发了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通过责任规划师1+1+N走进社区,上传下达,引导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更新,不仅增进了邻里感情,让居民热爱社区公共空间,同时增强了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公民责任感,逐步培育社区自我更新能力。

下一步,北太平庄街道责任规划师将持续开展“共筑北太——咱家这块地儿”系列工作,积极推广相关公众参与工作,与居民、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共同探索城市更新新模式,为居民打造美好优质的生活空间,让北太平庄街区更宜居,凝聚更多共筑共享的向心力,共筑北太,共享家园。

项目信息

建设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学院南路32号社区

建设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北太平庄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

白琳(党工委书记)、张兵(办事处主任)、张浩(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文煊

街道责任规划师:

赵新越

设计团队:

北京林业大学高校合伙人团队:王思元、张慧成、姜政皓、刘心悦、陈馨、程瑜佳、李婷、李禾、郭倩

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李洋、华锐、金佳鑫

施工单位:

北京福汇恒通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建成时间:2020年11月

摄影:王思元、赵新越、王文煊、程瑜佳、李婷、邵光卫

影片制作:李婷

本内容及图片由海淀分局提供

头图制作:创客贴

北京号——传递北京最强音

作者: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