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昌平沙岭新村:走出山坳,住进花海!
2020-09-21 18:2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沙岭老村坐落于昌平区延寿镇南部的山区里,是地质灾害易发区,且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鉴于村庄选址及历史原因,沙岭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心为村民重新寻求安居之地。依托区、镇政府支持,2015年,沙岭村正式实施泥石流搬迁工程,2017年,村民乔迁新居。如今,村民的生活环境好了,依托村内就业,村民的腰包也鼓了,沙岭新村“宜居、宜业、宜游”的富民强村之路已经铺就。

沿着蜿蜒的柏油路一路盘旋,郁郁葱葱间,一栋栋崭新的楼房赫然眼前,整齐划一、错落有致,村民韩彪的家就在这里。每天早上,他都要沿着宽敞的柏油路健步行走一小时,这也是“乔迁新村”后养成的习惯。

“老村全是没有硬化的土路,地势复杂,尤其是上了岁数的老人,走道儿太伤膝盖,几乎大家都不出屋。”韩彪提到的老村地处延寿镇南部的一处山坳中,全村共有36户,住着60名居民。除了地势环境复杂外,受地质条件影响,雨季时,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也威胁着村民安全,这也一直是村“两委”的“心头病”。

地质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规划找不到途径……出于综合考虑,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次召开村两委会,下定决心为村民重新寻求安居乐业之地。在向上级反映这一情况后,延寿镇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多次实地查看沙岭村情况,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在镇、区两级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最终确定了整村搬迁的工作思路,批复了沙岭村的泥石流搬迁工作方案,并提出“统一补偿、统一规划、统一建筑标准”。

就这样,得到批复后,镇、村两级开展实地调研及地形测绘、地质灾害评估等各项前期工作,最终将新村选址于原沙岭村东侧,经过对村庄布局、房屋设计的规划后,村“两委”决定采用两户双层联排结构、徽派建筑风格。同时,沙岭新村还综合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低能耗农宅试点工程,通过铺设宽敞的柏油路和人行步道、种植各类花草、修建停车场等措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环境。

2017年9月,18栋二层楼建造完成,同年10月,60名村民喜迁新居。如今的沙岭新村,优美整洁、绿树成荫、花海环绕,村民在绿水青山间尽情享受城市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柏油路为村民健步走、锻炼身体提供了有力条件。目前,村里正在着手修建文化活动室,并已经购置了乒乓球案、篮球筐等体育设施,丰富村民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村民关来城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打乒乓球,听说村里进购了乒乓球案子,他几乎天天与老伙伴们约着打球,“我都70多岁了,看不出来吧,这多亏了每天打球锻炼,村里的这些设备来的太及时了。”

生态环境提升了,居住环境改善了,文体活动也更丰富了,村“两委”又开始琢磨怎么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为此,沙岭新村转型升级“谋新业”,坚持集体开发旅游资源,保障村民从集体经济中受益,通过对多宅院家庭闲置房屋整体租赁,实现“集约闲置民宅”。同时,村“两委”还为村民就近安排护林员、保洁员、卫生服务人员等多个就业岗位,让村内一半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王玉兰就是其中之一。

来到王玉兰家中,客厅宽敞明亮,室内外各种绿植都是她的“宝贝”。她说,平时没事儿,摆弄摆弄花草,打打球、聊聊天,业余生活很丰富。除了疫情期间“兼职”成为防疫卡口的“守门人”,王玉兰还是一名护林员,一边守护村庄周边的绿水青山、履行护林员的责任和使命,一边在闲暇的时继续着自己的爱好,她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实现“双升”。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思路,沙岭新村创新办法、多措并举,不仅使全村实现整体搬迁,而且使村民实现了“住新房、谋新业、换新颜”的“三级跳”,如今村民过上了住别墅、上下班、有保障、与城市相近的田园城市生活。

此外,沙岭新村还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思路。在新村产业发展方面,沙岭新村将用好已回租的12宅搬迁用房,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进行风格化装修,打造配套景观节点,以中高端市场定位打造民宿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同时,配合沙岭新村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环境提升工程,实现从“盆景美”到“风景美”,从“生态美”到“生活美”,从“一阵美”到“一直美”,从“自然美”到“人文美”。

文/孙丽萍 图/穆昊星

北京号——传递北京最强音

作者: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