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上北京大学了!第一份北大录取通知书送达武汉
2020-08-10 10:1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昨天,首批北大录取通知书

由曾援鄂抗疫的北大人正式送出

接过录取通知书的几位新北大人来自湖北

他们通过北大强基计划的选拔

即将在基础医学院学习

以北大医学人的身份圆梦北大

录取通知,首抵荆楚

跨越千山万水

北大牌匾录取通知书

等你开启

度过春秋冬夏

你的北大生活

待你书写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考验着我们所有人

白衣执甲,勇赴前线

是北大人的家国担当

高考延期,克服困难

每一位考生都有坚持有收获

这一切

都让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更具意义

他们,为湖北学生最早送出北大通知书

北大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吴超、王奔

与基础医学院杨恩策老师一同

亲手将首批封录取通知书

送到通过强基计划进入

北大基础医学专业的四位湖北考生手中

他们分别是

华中师大一附中 詹骁恒

湖北省潜江中学 郝文琴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高进一

华中师大一附中 刘彦君

录取通知书发放现场

1993年出生的王奔和1990年出生的吴超

都曾同为北京大学的学生

毕业后都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作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

北大先后派出400多名医务人员援鄂抗疫

白衣执甲,征战一线

今年2月7日,他们作为

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

吴超和王奔一直坚守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负责危重病人的收治诊断工作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武汉考察

看望慰问了一线医务人员

吴超和王奔受到很大的鼓舞

他们代表北大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

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

表达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的决心

3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

赞扬道: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昨天,吴超、王奔重返武汉

将这份在北大蓬勃生长的医学精神

和青年理想信念传递给未名新燕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两位90后队员吴超、王奔为4位学弟学妹送上通知书

同学们与基础医学院韩济生院士

进行视频连线

韩院士对他们顺利入学北大

致以热情的祝贺

勉励年轻学子永攀医学科学高峰

收到录取通知书

詹骁恒谈到了自己选择医学的原因:

“作为在疫情面前首当其冲的武汉学生,

我不仅亲历疫情之痛,更心怀学医之志。”

郝文琴也表达了对投身医学事业的向往:

“他们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用奉献与坚守为病人带来希望,

用拼搏与奋斗为居家隔离的我们

筑起保护墙,

用专业与大爱让世界为中国惊叹。”

从英雄的城市走来的同学

将心怀“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誓言

投身人类医学事业

目之所及是未名博雅

心之所系是家国天下

学堂门启,北大常新

在这特殊的一年

经历了许多突如其来的变动

而你

以顽强的意志

以奋斗的姿态

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你走的每一步

都算数

终于等到你

我们一起出发!

小心翼翼地打开它

首先映入眼帘的

是五个烫金的大字

“录取通知书”

由北大中文系袁行霈教授亲笔题写

在北大红的衬托下

更具一份庄严感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

初名“京师大学堂”

打开信封

是以京师大学堂匾额为灵感的封面

1898-2020

从京师大学堂到沙滩红楼

从西南联大到京郊燕园

北大始终承担着国家使命和历史责任

北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一批又一批的北大人

将从前辈手中接过这份责任与担当

承载着新时代的北大精神不断前行

再打开牌匾所在页

就是“真正”的录取通知书了

未名博雅

以此为底

古朴而庄重

线条背后

是家国天下

学号、姓名、院系、专业

看着这些信息

与北大的距离

似乎又近了一些

更多录取通知书即将寄出

即日起

北大录取通知书陆续寄出

怀揣热忱,圆梦燕园

接过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接过北大传承百廿的担当

接过北大人经年不变的荣誉与责任

在这里播种理想

在这里收获未来

在这里感受历史厚重

在这里引领时代浪潮

经过在北大学习

成长为有用之才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5号

等你们

来源:北京大学招生办、北京大学湖北校友会

视频:北大电视台

文字:岂青、黄圣勋

 

北京号——传递北京最强音

作者:

北京大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