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丨名满京华的“四大百货”(下)
2020-08-03 15:5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期待已久的下期来喽!

西单商场

几经兴衰 誉满京华

说起西单商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要说起它的前世,能说清楚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西单附近给人的总体印象还是破旧的矮房和脏乱的空场,像样的商店并不多,主要集中在西单牌楼附近的大街两旁。

这一带商场的出现,始于1930年,加拿大归侨黄树滉创建的“厚德商场”。建成后的厚德商场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当时来西单牌楼遛弯的百姓提供了新的娱乐场所。渐渐地,这一块的人气越聚越多,先后又有福寿、益德、临时、惠德、福德五个商场建成,统称为西单商场。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西单商场

西单商场最初只有三道街巷,和东安市场一样,大半是摊商。除卖小吃的摊位外,还有杂技场、书馆和相声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郭全保、马连良、金少山、骆玉笙、魏喜奎等都曾在西单商场学艺和演出。

西单游艺社

在随后的数年间,西单商场逐渐发展成繁华的商业中心。直至1937年,一场大火将厚德和福寿两家商场烧毁,给西单商场的整体发展带来近乎毁灭性的影响。此后虽进行修复,但因商户们资金短缺、经营不正规等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前的西单商场再没有兴旺起来。

1956年,全场百货和照相业实行公私合营,改称中国百货公司北京市百货公司西单商场。1958年,饮食服务、新旧书店、旧货、特种工艺等25个单位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经营。主要由五个专业商场组成:第一商场包括西单食品店,专售腊味、海味、鲜货等;第二商场专卖书籍;第三商场经营风味小吃,还设有杂耍场;第四商场经营特种手工艺品;第五商场则把过去分散在各个商场的百货摊全部集中成百货部。

1956年西单商场图书专柜

1956年西单商场内的糕点专柜

到1962年,西单商场曾先后两次因陋就简进行修缮,漏雨处修修补补,危险处竖桩加固。1971年,经检测鉴定为地基下沉,墙体裂缝,楼板多处断裂。冬季商场内生了大炉子也不顶用,依旧冰冷,夏季内部则被烈日烤得闷热。为了顾客和职工的安全,商场一半面积停止营业。

1972年,西单商场开始了热火朝天地改造,商场员工自行设计、施工,建起了西单商场营业大楼。1978年正式对外营业后,西单商场重焕生机,成为北京市四大商场之一。附近的万国理发馆、盛锡福帽店、知行书店、桂香村南货店、亨得利钟表店、万里鞋店等,都因西单商场而得名。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西单商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西单商业街

改革开放后,西单商场首创“引厂进店”,率先实行承包制,进行内部体制、机制改革。1993年,西单商场实施股份制改造,成立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购销针织品、百货、五金交电化工、金银饰品等;销售食品、饮料、音像制品、遥控玩具等。

到1994年至1995年,西单商场抓住北京市商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对商场大楼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改造,成为当时北京最大的百货商场。直至2002年,西单商场连续7年夺得北京市单体店销售额第一,被誉为北京商业的旗帜和排头兵。

今天的西单商场

2003年底,西单商场完成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改扩建装修,营业面积扩大到3万余平方米。2006年,一举荣获“金鼎品牌店”称号,成为北京市首批获此殊荣的8家单位之一。

2019年7月,西单商场官方发布了一条消息:将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面改造,2020年起通过三年的时间对商场进行全面升级,打造以5G基站为基础、无线互联为手段的高科技、高体验、高融合智慧商业。在第三次调整后,消费者在西单商场还能切身感受到中国元素与北京符号。

隆福大厦

黯然离场的"诸市之冠"

“四大百货”里,隆福大厦可能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个,但却极具传奇色彩。隆福大厦的起源,比东安市场还早上许多。自明清时期,隆福寺地区就是北京城的繁华地带。

隆福寺老照片

明景泰三年(1452年),隆福寺建成,寺庙内常办庙会。过去的北京,人们都有在逛庙会时购物的习惯。北京有句老话叫“东富西贵”,住在东城的人,每逢农历九、十两日,便会逛隆福寺庙会;而西城的居民则在农历七、八两天逛护国寺。东西两城的居民,也为两家庙会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隆福寺庙会上的摊贩

《日下旧闻考》一书中,就有关于隆福寺庙会的记载:“百货骈阗,为诸市之冠。”可见隆福寺庙会当年的繁华景象。

1901年,隆福寺庙会遭遇了第一场大火,一众设施焚毁殆尽。但这场大火并未对隆福寺庙会造成长远影响,庙会在大火过后的废墟上重建起来,依然百花齐放,吃喝玩乐尽有,一派热闹。

晚清的隆福寺庙会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根据隆福寺庙会市场的历史传统和群众需求, 建起一座可容纳千人以上的大型摊贩市场,命名为“东四人民市场”,取代了原来的隆福寺庙会市场。

东四人民市场

东四人民市场于1952年元旦开业,由董必武题写匾额,主要建筑是四座大棚,最高处15米。大棚内各有几条街,同行业集中摆摊,每个摊位独立经营,让摊贩免于风吹日晒之苦,也便于顾客选购。大棚内安装了电灯,将营业时间延长到夜晚。

1956年,东四人民市场实现公私合营,后改为国营商场。1964、1972、1975年,商场经历了三次翻建,形成一栋四层的综合性商场。此时的东四人民市场,已成为京城四大百货之一。这里的商品种类繁多,别具特色,闻名全市。

扩建后隆福大厦

1988年,商场再次扩建,新建起八层大楼,与旧有的四层大楼相互连通,旧楼西层又建起两千平米的平房营业厅。其规模之富丽,市场之火爆,在京城名声大噪。

可惜,1993年的一场火灾改变了这里,曾经“人挤人、人挨人”的热闹景象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当中。

重建后的隆福广场

火灾后,隆福大厦重建。在新隆福大厦的顶层,把原隆福寺庙的主要殿堂和院落重建,基本再现了原建于1452年隆福寺庙布局,也重新修建了“隆福寺”的牌坊。

昔日的隆福寺庙,又重现在隆福大厦的顶端,堪称当时京城里的一大奇观。虽让人惊喜,但无奈隆福大厦历经多次转型,都难重现当年盛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隆福大厦,却是“四大百货”中最早没落的一个。2000年后,这个家喻户晓的商厦两度关门停业。

2003年的隆福大厦

2017年,完成改造的隆福大厦焕然一新,从百货商场转型为文创商务综合体,地上8层、地下3层的主体建筑被保留,只在外立面和内部结构上进行调整。灰白色的瓷砖被现代化的玻璃幕墙代替;正门仿古建筑被拆除,换成时尚的玻璃大门;楼体西侧外部增加了滚梯,可直通办公区。内设公共文化空间惠及周边居民。

目前,隆福寺项目一期已营业,其中隆福大厦主体建筑变身写字楼,仓库、食堂等配套建筑改建成综合性文创园。

现如今这“四大百货”中的三个仍活跃在北京的商圈之中,随着不断调整和发展,依旧能够给现在的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和一流的购物体验。

参考资料来源:

[1]《北京志·总述·历史概要·大事记》

[2]《百年沧桑话东安》

[3]《在张秉贵的柜台前》等

北京号——传递北京最强音

作者:

北京市方志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