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厂房转型 大磨坊变身文创园
2020-07-31 11:1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大磨坊文创园外景

由老厂房转型的大磨坊文创园,不仅吸引了诸多文创企业入驻,还成为东城区在南中轴线旁的一处地标性公共文化场所。疫情发生以来,大磨坊文创园积极助力园区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多渠道开展招商工作。截至目前,园区企业复工复产率、人员到岗率均达100%,园区出租率达80%。

目前,18家企业入驻文创园区

18家企业入驻园区 便民设施向居民开放

大磨坊位于北京市永定门南中轴线旁,前身为北京市面粉二厂,老北京人熟悉的“天坛牌”方便面就是这里生产的。

2014年以来,东城区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关停天乐玩具、永外城等23家市场,腾退面粉厂、仪表厂等16家工业企业,腾退出来的空间部分转型升级成文创园,大磨坊文创园便是其中一个。去年5月,经过3年改造升级,大磨坊正式开园。

关停前,面粉厂经常有货车进进出出,改造成文创园后,不仅扰民现象消失了,园区还根据周边居民的需要设置了部分功能。临街的2号楼将作为配套服务楼,引入便民超市、咖啡厅、员工餐厅等,面向入驻企业和周边居民开放。

园区保留了原有的法式红砖建筑:正对着大门的4号楼是路演大厅,可以承接小型演出和商务活动;两侧的1号楼和3号楼是办公区,房屋面积从25平方米至2000平方米不等,可以随意组合。便利的交通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不少文化体育企业入驻,包括FIBA国际篮联、中国搜索、主选商城、创动空间等知名企业。

“除了基本的物业服务,我们还会针对企业的特殊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比如为了满足FIBA国际篮联举办活动和员工健身需求,园区专门利用一小片区域建设了篮球场。”大磨坊文创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目前共有企业18家,总人数466人。

首都粮食博物馆

博物馆讲述粮食历史 成周边文化科普园地

扇车、谷砻等古代粮食加工工具,北京胡同里的老字号粮店……去年10月,坐落于大磨坊文创园内的北京首家专业博物馆——首都粮食博物馆对外开放,从粮食的起源、种植、储藏、加工、供应及利用等角度展示了粮食的历史和文化。

首都粮食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为“追本溯源,粮食寻根”“千古运河,帝都漕运”“首都粮仓,民生保障”等几大主题,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讲述了从远古到现代的粮食发展和变迁。

展览不仅展示了扇车、谷砻、石磨等古代粮食加工工具,还复原了明清时期的“大和恒”“和顺居”以及上个世纪的“北新桥粮店”等粮店场景。为了让参观者了解北京的漕运历史,博物馆通过微缩场景再现了通州大运河畔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的“开漕节”活动。此外,还有各个时期的票证、各种粮食计量工具以及有趣的粮油知识。

“首都粮食博物馆开设在大磨坊文创园内,增加了园区的文化内涵,成为孩子和周边居民的文化科普园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前,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营业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9时至17时。随着疫情防控等级的下调,博物馆将于近期适时开放。

园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减免企业房租逾百万 “一对一”金融服务对接

疫情发生后,大磨坊文创园第一时间成立防控工作小组,紧急研究制定《园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预案》,为园区企业提供帮助。

记者在园区内看到,园区的醒目位置张贴着防疫宣传图片,园区门口设置了服务台,访客在出示健康宝、测温后可以进入园区。

“疫情防控期间,园区食堂为企业提供盒饭,员工带回公司就餐。现在,食堂已经恢复堂食,每餐20多个菜可供自选。”大磨坊文创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园区还制定了房租减免政策,对符合要求的园区中小微企业减免50%房租3个月,共计100余万元,并对所有企业采取房租缓交政策。

在金融扶持方面,园区对接多家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一对一”金融服务对接,对市级投贷奖政策建立微信咨询群,进行“一对一”解读、协助准备申报资料;对市级房租通政策建立微信咨询群,进行“一对一”解读、协助准备申报资料。下一步,园区将建设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服务分中心,为文化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投融资合作等专业服务。

文字:庄蕊

图片:林萱 等

编辑:谢莒莎

来源:新东城报

北京号——传递北京最强音

作者: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