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门 融入社会 帮扶性就业基地助力残疾人就业
北京日报 北京残联 | 作者 刘思佳

2019-12-05 17:51



通州区宋庄镇福乐温馨家园内,智力三级残疾人马建正坐在座位上,认真细致地做着手工活儿。搁在以往,这是绝对不会出现的画面。自从今年5月份来到温馨家园,短短半年时间内,马建不仅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还收获了一份可以拿到工资、养活自己的工作。说到这些,马建面露微笑,表示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温馨家园和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残疾人来说也不例外。但是,现实情况是,残疾人找工作总是存在诸多困难。残疾人就业难,难在他们对社会参与不够,更难在社会和企业对残疾人了解不够,内心有顾虑。

近年来,北京市残联为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在创新残疾人就业形式上做了积极的探索。2018年,提出在全市建设100个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实际完成127个,帮助2324名残疾人与400多家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实现了帮扶性就业。2019年3月18日,印发《2019年北京市建立200个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在全市建设200个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通过凝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促进残疾人实现就业、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的模式,通过残联、通过社会力量的媒介作用,在企业和残疾人之间搭建起了精准对接的桥梁,避免了以往残疾人找不到岗位,企业招不到残疾人的困境。这种模式,企业顾虑少、帮扶效果好、社会效益高,实现了三赢。

而马建,就是从中受益的一位残疾人。55岁的马建,生活在通州区宋庄镇辛店村。由于丧失劳动能力,平时多在家由家人照顾,村委会和邻居在有急事时候也会帮个手。今年5月份,经人介绍,他来到宋庄镇福乐温馨家园。

这一来,简直为马建打开一扇新的大门。马建先是在园内职康站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活,比如说塑封筷子、餐巾纸和湿纸巾。后来,经过残联的帮助,马建和首开集团签订了劳动合同。由首开集团按月支付马健工资,工资金额为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2倍,并且为他缴纳社会保险。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马建由原来需要家人供养,变得可以自给自足了。

马建在工作中

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马建满口称赞,“基地对我的帮助特别大,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有机会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解决了我的生活困难。在这里,我由衷地对残联和首开集团说一声谢谢。”

福乐温馨家园的宋老师对帮扶性就业基地的建设也是深有感触,“这项政策特别好,能使更多的企业加入残疾人事业中来,引入更好的劳动项目,让残疾人在离家近、出入方便的温馨家园有了工作岗位,增加了残疾人的经济收入,对双方都是一件好事儿。”

在帮扶残疾人就业方面,北京市连续两年将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工作列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越来越多的人会像马建一样,走出家门,走入社会,不仅养活了自己,更为首都建设增添了自己一份力。


编辑:王默一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