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员工受聘上岗,老父亲当场洒下热泪
北京日报 北京残联 | 作者 王歧丰

2019-12-05 17:18



一份残疾员工的入职手续,让他的老父亲当场洒泪。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直到现在,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颖回忆起那一幕,仍难掩心中的激动。

那是在2016年下半年,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结合残疾人就业政策、就业情况和企业的残疾人雇佣需求,与远郊区县的残联组织进行合作,创新性地开发了生态环境管护岗这一公益型岗位,为农村地区不少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那天风很大,我们驱车2个多小时到延庆康庄镇为员工办入职手续。”邢颖说,当时有一名残疾人,由于下肢残疾,只能让他父亲推着轮椅送过来。父子俩领了入职所需材料后迟迟不肯离开。原来,父子俩都不识字,是文盲。儿子一直无法就业,自从得知自己被选为生态环境管护员后,天天问什么时候能办理手续,什么时候能正式上班。当这一刻真的到来时,父子俩实在太激动了。当这位残疾人在劳动合同上按上红红的手指印时,他的老父亲当众流下了眼泪。这一幕让邢颖也格外激动,更让她深深感到,企业参与帮扶残疾人就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邢颖记得还有一位57岁的残疾人,父亲已经去世,母亲重病在床四年多,家中还有一儿一女。在没有找到工作之前,他每个月只能依靠不足600元的政府补贴勉强度日。得知他的家庭处境后,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促成了企业与他签订劳动合同,让他在村里当上生态环境管护员,收入从原来的不足600元,提高到2000元。“知道这个消息后,他家中年迈卧床的老母亲,颤颤巍巍地起身,许久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地握住我的手。”

邢颖说,过去两年多里,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帮扶性就业基地工作,不仅改善了残疾人家庭的生活条件,还能进行康复训练改善身体状况,让他们的家庭燃起了走向美好生活的希望。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在基地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

据邢颖介绍,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除了开发生态环境管护岗外,还积极承担北京市残联针对温馨家园职业康复站内三类残疾人(智力、精神、重度肢体)就业模式的研究工作。在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在海淀区清河街道建立了全市首个职康劳动型帮扶性就业基地。2018年和2019年,又先后在延庆、怀柔、平谷、海淀、昌平、通州、朝阳、房山等地参与创建了70多个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我们参与助残就业的初心,就是希望发挥平台企业优势,号召更多企业加入助残队伍,让残疾人获得更多工作机会,得到社会认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年来,全市共建设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333个,其中职康型基地296个,公益型基地37个,5739名残疾人实现了帮扶性就业,其中三类残疾人2571人。帮扶性就业基地的建设,不仅帮助残疾人在家门口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其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愿望。还帮助其家庭减轻了照护压力、积极回应了残疾人及其家庭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显著增强了残疾人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王默一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