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所得怎么缴个税?政策明确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杰

2020-01-22 16:18


经济

1月22日,财政部官网发布公告,明确境外所得个人所得税政策。

公告明确,在中国境外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等9种情况,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居民个人应当依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计算当期境内和境外所得应纳税额。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申报纳税。

9种情况界定为境外所得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2020年第3号公告,九种情况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具体为:

(一)因任职、受雇、履约等在中国境外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

(二)中国境外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支付且负担的稿酬所得;

(三)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外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四)在中国境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所得;

(五)从中国境外企业、其他组织以及非居民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六)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外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七)转让中国境外的不动产、转让对中国境外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投资形成的股票、股权以及其他权益性资产(以下称权益性资产)或者在中国境外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但转让对中国境外企业以及其他组织投资形成的权益性资产,该权益性资产被转让前三年(连续36个公历月份)内的任一时间,被投资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资产公允价值50%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位于中国境内的不动产的,取得的所得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八)中国境外企业、其他组织以及非居民个人支付且负担的偶然所得;

(九)财政部、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境外利息股息所得,不与境内所得合并计算

对境外所得,公告明确,居民个人应当依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按照以下方法计算当期境内和境外所得应纳税额。

首先,居民个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综合所得,应当与境内综合所得合并计算应纳税额;

其次,居民个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经营所得,应当与境内经营所得合并计算应纳税额。居民个人来源于境外的经营所得,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的亏损,不得抵减其境内或他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但可以用来源于同一国家(地区)以后年度的经营所得按中国税法规定弥补;

居民个人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下称其他分类所得),不与境内所得合并,应当分别单独计算应纳税额。

申报时间: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至6月

公告还明确,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申报纳税。

居民个人取得境外所得,应当向中国境内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户籍所在地与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选择其中一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在中国境内没有户籍的,向中国境内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居民个人取得境外所得的境外纳税年度与公历年度不一致的,取得境外所得的境外纳税年度最后一日所在的公历年度,为境外所得对应的我国纳税年度。

图片来源:财政部官网截图、北晚新视觉


编辑:孙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