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复活”,你还会坐吗?
北京日报 | 作者 潘福达

2019-11-07 08:31


经济

下线400多天的滴滴顺风车即将重出“江湖”。6日,滴滴顺风车在滴滴出行APP等官方渠道公布了最新产品方案,同时宣布将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

对滴滴而言,这无疑是试图告别低谷的重大决策;而对于众多因情感抵触因素而卸载滴滴的用户来说,是否已经放下对顺风车安全性的顾虑?

安全机制待检验

轰动一时的浙江乐清安全事故后,去年8月27日,滴滴宣布下线顺风车业务,从此专注于安全整改。

在这一年多的蛰伏期,滴滴顺风车曾多次被传重新上线。“就是害怕。”今年7月,谈及顺风车业务为何不上线时,滴滴总裁柳青在顺风车下线后首次举办的公开沟通会上表示。

从滴滴顺风车昨天拿出的整改方案来看,顺风车业务被严格限制:试运营期间所有订单仅限于50公里以内的市内中短途,先期只提供5:00至23:00的服务,女性乘客20:00之后无法呼叫顺风车。另外,滴滴顺风车去掉了附近接单功能,司机仅能在常用地点接单,个性化头像、性别、长文评价标签等涉及到用户隐私相关的一切敏感信息永久下线;在接单环节,设立司乘双向确认机制的“防挑单模式”;引入失信人筛查机制,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信用产品企业合作方式,以便进一步提升用户准入门槛。

如此小心翼翼,但乘客对顺风车的接受度如何?

“顺风车价格实惠,上下班和周末出行都用得上。”在亦庄居住的张柳茵说,以前常用顺风车,现在主要打出租车,偶尔会拼车,“出了事儿后真的不敢坐顺风车了。”

在微博上,“顺风车对女性该有时间限制吗”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指责这是“矫枉过正”,不过更多用户认为在安全问题上谨慎一些很有必要。

对此,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昨晚发布微博表达歉意:“作为一位资深女白领,也觉得现在的顺风车产品功能对女同学不太好用;但在安全问题上,是如履薄冰地试运行。”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多名女性用户,大部分人都表示,对顺风车持观望态度,希望安全防范机制能经受考验。

顺风车大战重启

滴滴承受的压力远不止舆论的关注和用户的迟疑,更大的威胁来自外部。此时准备回归的顺风车市场,早已不是当时的“江湖”。在滴滴缺席的这段时间,多家平台都想在顺风车业务上弯道超车。

今年年初,哈啰出行上线顺风车业务,迅速发展到全国,与从未缺席顺风车市场的嘀嗒出行正面竞争。高德则于今年6月在武汉、广东上线顺风车,曹操出行也于今年9月份开始试运营顺风车,已经覆盖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在内的20个城市。

不管是高德还是曹操出行,和再次归来的滴滴顺风车一样,试运营阶段都表示不抽成、不收取信息费。

不过这些企业共同的最大的对手,依然是被摁在跑道上的滴滴。今年4月,哈啰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还曾发布公开信,称滴滴顺风车提到的安全措施哈啰早全部落实了,并称“我坚信垄断会阻碍行业的持续进步,哈啰的加入一定可以促进良性竞争”,堪称火药味十足。

安全隐忧下,为何各家平台依然争相布局顺风车?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顺风车正式上线于2015年6月。上线一年后,2016年6月,滴滴顺风车共运送2亿人次出行,总行驶里程达到29.96亿公里,使用乘客突破3000万人,覆盖城市达到343个。截至2017年年末,滴滴顺风车注册车主为3000万人,注册乘客1.6亿人。

面对合规压力,专车快车越来越贵,订单量也随之下滑,在此背景下,顺风车的低投入和巨大流量还是能为平台带来可观的收入。此前,有媒体披露,滴滴顺风车一年收入20亿元,净利接近9亿元。尽管此后滴滴高层否认了9亿元净利的说法,但顺风车无疑是滴滴非常看重的盈利来源。随着滴滴重启顺风车业务,一场争夺顺风车车主和乘客的暗战将难以避免。

回归共享突破合规重压

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性企业,滴滴近年来深受合规运营的束缚。各大城市对网约车司机资质和车辆的高要求,使得滴滴几乎被视为大型出租车公司。

如何走出困境?回归真正的共享经济成为现实选择。从低调重启顺风车,到加大拼车业务的投入,都是滴滴回归共享的重要举措。但公众也会更多关注顺风车是否真顺风,平台如何防范司机专职跑顺风车的问题。

“顺风车本身有庞大的市场需求,既方便出行又节能环保,政策也支持。”易观智库高级分析师姜昕蔚认为,以顺风车为代表的整个出行领域安全问题不是平台一方的责任,需要政府、社会、平台、用户共治共建。同时,相关部门在监管思路上也应调整,避免过多限制扼杀这种创新业务。

“我一直认为,顺风车业务不能‘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说,滴滴顺风车新方案对安全问题给予了足够重视,但措施落实如何、有没有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视觉中国、新华社


编辑:潘福达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