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约峰会看出的“门道”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王珍

2019-12-08 02:29


天下

12月初,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伦敦峰会匆匆开会,并以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前退场而草草收场。有报道说会议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但至今只见拟议内容而未见正式文本。特朗普提前离会不是第一次,记得去年温哥华会议也是如此。他离去前未与其他与会者商量即宣布下次会议将在美国总统休假地戴维营举行,当时引起一片哗然和嘲弄。

北约怎么了?答案并不复杂,其自身弊病和内部矛盾决定它已今非昔比。

斯托尔滕贝格与马克龙。图自IC photo

先说自身弊病。70年前,为了对抗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西方“自由世界”的“威胁”,美国、加拿大和10个欧洲国家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约正式成立并迅速坐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联盟。6年之后,在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的情况下,苏联和东欧7国于1955年5月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互助合作条约》,通称“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对峙拉开了冷战的序幕,直到苏联解体之后,华约于1991年7月1日正式解散,但北约继续存在,而且扩大到29个成员国。

北约种下了冷战的种子,导致二战后的世界紧张局势延续了40年,成为在美国操纵下两极世界的主要抓手。如今冷战早已结束,当初的对立面苏联和华约早已烟飞云散,美国成为处心积虑独霸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北约的职能和凝聚力已大不如前,但机制依然存在。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在当前形势下,北约继续存在不合时宜,这个论断不无道理。

谈及内部矛盾,人们首先会想到法国总统马克龙前不久说过的北约“已经脑死亡”。他没有具体解释这一定义的内涵,但分析起来似应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指北约的“神经中枢”出了大问题,至少是运转受阻,这主要是指美欧在以谁为敌的战略选项和与此相关的机制运作上的严重分歧。以马克龙为代表,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其他欧洲国家,主张重新审视北约对俄战略,不愿与俄正面对峙,这就涉及到包括反导系统部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此种战略裂痕影响深远。

第二,欧美关系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美国现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霸凌政策,也直接损害其欧洲盟友,招致强烈不满和反弹,动摇了欧洲主要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和依附感。近几个月来,马克龙、默克尔和欧盟领导人不断发表讲话质疑美国是否还是欧洲的盟友,号召欧洲自强以掌握自己命运。马克龙甚至公开主张建立“欧洲军”取代美国保护,招致特朗普大发雷霆。此外,美国把要求欧洲盟国增加军费分摊作为峰会压倒一切的议题也引起盟友反感。欧美之间涉及重大利益的矛盾加深,这是当今世界大变局中重要一环。

第三,北约欧洲盟国内部在涉及安全与主权的许多问题上也是各有各的立场主张,难以协调一致,例如建立“欧洲军”、难民问题、对俄政策、对美态度等。

这样一个北约,不大可能有什么大作为。

此次北约峰会还有一个颇为吸人眼球的“看点”:据说将制定一个专论对华政策的“内部报告”,提出“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计划。北约文件谈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并不少见,但通过一个专门报告设计对华政策确属罕见,因为这超出了北约的职能范围。很难相信今日之北约有扩大职能甚至要管中国的事之能力,但由此可见北约各国在对华关系方面之关切,而且凸显了对华立场之不同。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会后表示,北约的新策略“不在于创造一个新对手,而是平衡地去分析、了解、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这是一个揉合北约内部两种对华政策——对抗与合作的“中性”表态。但愿北约作为一个依然存在的国际组织能有知人和自知之明,或将提出的“对华政策计划”不要犯触碰中国主权与安全利益红线的错误。

在早已失去既定对立面多年之后的今天再树立一个“假想敌”是违背历史潮流与“和平,发展,合作”时代主题的不明智之举。把正在和平崛起,已成为世界和平的主要维护者,全球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贡献者之一的中国作为“对手”是荒谬的选择,也是自找麻烦,更不符合成员国的长远利益,结果必然是自取其辱。(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前驻外大使)


编辑:丰家卫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