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家“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落户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9-07 10:58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进入 教育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9月3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简称“语合中心”)与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启动仪式在2021年服贸会教育专题展首钢工业园会场举行。

语合中心主任马箭飞在致辞中指出,国际中文教育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践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各国年轻人,既想学习中文,又想掌握职业技能,由此催生了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迫切需求。语合中心和北工院共建的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基地,对于推动中文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融合发展,努力提升中文经世致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相信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北工院一定能将基地建出水平、建成标杆,为促进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动下,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国门,广泛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与经济社会和生产实践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走出去”,不只是职业技能、职业标准的走出去,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语言文化的传递,探索中文教育与职业教育同步发展的新模式,开拓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领域。实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对提升中文教育和中国职业教育全球适应性,增强中国教育品牌整体国际影响力,助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文化意义和教育意义。

作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项目学校、北京市首批“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创办我国第一所海外学历教育职业院校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并成立了中国第一所职业教育型孔子课堂,在“中文+职业技能”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率先践行了“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模式。在2019年12月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上,学校海外办学成果被教育部职成司领导称之为“北工院模式”。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文+职业技能”实践与研究基地的主要职能为通过建立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北方校企协作机制,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原则,吸引政、校、行、企等相关机构积极参与,共同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开发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探索依托海外中资企业及外方相关机构,试点推进“中文工坊”等相关项目,同时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理论研究和区域国别调查研究,发挥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智库作用等。

作为2021年服贸会教育成果之一,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文+职业技能”实践与研究基地在服贸会教育专题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论坛上举行启动仪式,得到了北京市教委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充分展现了北京市职业教育在新时期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在北京市加强“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建设、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新形势下,基地的申办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北京市“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促进首都国际交往与文化繁荣互鉴,提升北京市职业院校整体开放办学水平,加快促进北京市职业教育专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促进“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工作的广泛开展。

作为北京首家 “中文+职业技能”基地,北工院“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的成立正当其时,学校将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形成基地成熟的工作机制和丰硕的成果,打造优秀卓越的基地品牌,促进“一带一路”国家间民众相知相通和交流互鉴,达成心灵共鸣、实现发展共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编辑:顾昕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