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背街小巷获新生 居民点赞民心工程
北京日报 | 作者 王歧丰、魏昕悦

2019-11-01 09:28


产经新闻

鱼市胡同:咱副中心的胡同,就是要体现东方古韵

平整的路面一尘不染,路侧的绿植郁郁葱葱。新修葺的花坛里,开放着应季的花朵。古色古香的围栏中间,点缀着精致的宣传牌。走在通州区新华街道鱼市胡同里,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通州区城市管理委统筹推进的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提升工程,让鱼市胡同获得了新生。

今年57岁的李玉华阿姨收集了鱼市胡同各个时期的照片。这些照片成为了街坊邻居追忆胡同变迁的珍贵物证。据李玉华介绍,鱼市胡同周边有吉祥园和如意园两个小区,紧邻“吉祥如意”的胡同以前可并不让大家满意。“路面坑坑洼洼的,下水道井盖比路面还高,岁数大的人走在这条胡同里都发憷。”李玉华说,胡同南侧还有一个在建项目,施工围挡几乎贯穿胡同始终。“我们这个胡同也有点像个大工地了。”

根据《通州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创建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要求,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实施后,鱼市胡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坑坑洼洼的路面整饬一新,胡同里的施工围挡撤掉了,便道重新铺设,还修葺了花池,栽种了各种乔木和灌木,胡同两侧都形成了美观的绿篱。

鱼市胡同里的基础设施也在这次改造过程中全面升级。居民贾先生回忆,以前胡同里有一座垃圾站,一到夏天苍蝇蚊子乱飞。现在垃圾站改成了封闭式的,干净卫生,极大了改善了胡同环境。为了方便附近居民出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街道还利用胡同里撤除施工围挡的空间,建设了公租自行车站点。从这里骑车出行,换乘公交地铁,非常方便。

按照背街小巷整治“问需于民,以问题导向,”的总体要求,新华街道、社区居委会、设计单位在方案设计阶段多方研讨,针对存在的问题,主要对鱼市胡同内的建筑立面、建筑外挂、市政设施、交通设施、标识牌匾、公益宣传、城市家具、绿化景观、城市照明共九大类环境要素进行了管控。通过对胡同及周边建筑进行整体改造,达到了改善市容市貌,打造优美、整洁、有序的城市道路环境的目的。此外,还进一步改善、增加了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体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鱼市胡同小区楼宇外立面还将突出使用灰色白色和暖色相间的色调,这种装饰色彩的选择,既要让人有庄重和肃穆的感觉,也要体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东方古韵,展现北京城市的国际风貌。

“环境改善了,出行方便了,居民更支持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提升工程了。”李玉华阿姨表示,这项民心工程实实在在地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幸福感和自豪感。

 鱼市胡同改造前

 鱼市胡同改造后

 鱼市胡同改造前

 鱼市胡同改造后

 鱼市胡同改造后

玉桥西路南延:“妈妈团”、“宝宝团”齐上阵守护街道整洁

通州区梨园镇玉桥西路南延北起九棵树东路,南至云景南大街,长约450米,均宽6米,沿途不仅有小区,还有一处便民市场和众多商户。“道路长期存在车辆乱停乱放、广告牌匾杂乱、墙体褪色破损、绿化缺失景观暗淡、宅基地侵占步道等问题。”梨园镇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改善玉桥西路南延道路环境,2018年起,梨园镇对道路进行了全面提升。按照背街小巷“十无一创建”的整治要求,梨园镇对道路沿线的违法建设以及开墙打洞进行了治理,累计拆除违法建设300平方米、封堵开墙打洞17处。针对沿线商户广告牌匾杂乱问题,梨园镇统一设计、制作广告牌匾27块,整修、粉饰外立面304平方米。此外,通过增设绿植、文化墙,道路的绿化景观得到进一步提升。

整治提升后的玉桥西路南延焕然一新,管理问题就提上了日程。“今年年初,我们就成立了小巷‘妈妈团’。”小巷管家卢丽说。卢丽就是小巷“妈妈团”其中的一员,“妈妈团”的成员都是全职主妇,每天早上送完孩子,卢丽就跟姐妹们一起,在小巷里转悠。从帮助清洁人员打扫卫生到整理道路两侧非机动车,“妈妈团”的成员们把小巷当成自己家门口来管理。

玉桥西路南延沿线有20余家商户,为了小巷整洁,“妈妈团”成员挨家挨户发放门前三包协议。“这里有商家,还有菜市场,在没有整治之前就乱的很,来买菜的人车辆随便停,商家门前更是垃圾遍地。”卢丽说,自从整治提升工作结束后,沿街商户的环境意识也提升了,“门前三包”成为了每家商户的习惯。

“现在,我们小巷不仅有‘妈妈团’,还有了‘宝宝团’。”今年暑假,卢丽等“妈妈团”成员在上街时,带着孩子们一起,趁着暑假,让孩子加入到小巷环境维护和管理中来。“我们的孩子基本都是上小学,这不仅是为了一起守护家门口环境整洁,对他们也是一次实践教育,从小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卢丽说。

玉桥西路南延改造前

 玉桥西路南延改造后

 玉桥西路南延改造前

 玉桥西路南延改造后


编辑:田雨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