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尝鲜电子围栏新技术,真能拦住电动车进楼充电?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景一鸣

2021-11-18 12:45 语音播报


北京民声

两块芯片真能管住电动自行车进楼充电的问题吗?改变难发现、难劝阻的现状是否有了新的突破口?近日海淀区豪柏国际公寓等小区率先使用“电动自行车电子围栏”,效果究竟如何?记者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区开始尝试引入这样的新技防手段,但解决“进楼充电”这个老大难问题,绝不能仅依赖技防,设法满足居民停车、充电需求仍是根本。

探访

两块芯片“紧盯”电池

一块小小的芯片被强力胶紧紧粘在了电动自行车的电池上,经过信息登记,居民的这块电动自行车电池被录入监控系统,从此这块电池在小区里的“行动轨迹”便在众人监督之下。11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海淀区豪柏国际公寓时,正有居民配合小区业委会、物业工作人员登记电动自行车信息。通过“电动自行车电子围栏”,电池上的芯片会被楼内加装的感应器第一时间察觉并记录,居民很难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携带电动自行车电池进楼。

现场登记后,豪柏国际公寓居民的电动自行车电池信息将被录入系统。

“看,这块电池刚进楼道,马上就有短信提示了,这样的违规行为第一时间留痕,物业能及时发现劝阻。”小区物业负责人李治忠向记者展示他刚刚收到的信息。为了演示“电动自行车电子围栏”的效果,他给记者做了个实验,把刚刚贴了芯片的电动自行车电池拿进楼道。

记者看到,楼道里安装了感应器,当感知到芯片已在附近时,系统会自动将信息发送给物业管理者,谁家的电池进了门一目了然;与此同时,禁止进楼充电的提示也会发送给这块电池的主人。李治忠说,目前小区除了所有单元门,地下车库也安装了感应器,以确保电动自行车电池一进楼便能被及时发现。

小区业委会主任张金利告诉记者,过去小区电动自行车上楼问题一直有,火灾隐患的警示宣传工作做了不少,但收效甚微。他偶然间通过朋友圈发现“电子围栏”这样的好办法,在业主群里一推广,大家纷纷点赞。此后业委会和物业商量,也得到了支持,于是利用小区的电梯间广告等公共收益,于10月10日正式引入这套系统。

北京中警城际社会安全防范技术研究院副总经理孙志刚介绍,在给小区加装“电动自行车电子围栏”前,他了解到居民在楼下停车、充电有电池被盗的顾虑,所以项目设计时其实用到了两块芯片:一块贴在电池上,另一块芯片做成了方便携带的钥匙扣。车主骑车时,两块芯片在一起,这个组合能够触发小区大门门禁自动开启,为车辆进出小区提供方便。而车主拔下钥匙回家后,两块芯片分离,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挪动电池,信息便会第一时间发送给物业和车主,同时触发小区里安装的报警器。

调查

满足“两有”新技防手段才可复制

记者注意到,“电动自行车电子围栏”引起越来越多居民的关注。豪柏国际公寓的物业服务管理相对成熟,业委会也比较完善,可对于一般的老旧小区来说,这套技防手段有普遍推广的可能吗?

东城区北新桥街道东直门内北小街16号院也正在引入“电动自行车电子围栏”,相关设备将在本月底开始安装。记者从街道了解到,为了提升技防效果,街道对比了多种方案。之前也关注过阻车系统,但研究发现,“电动自行车电子围栏”比阻车系统更有优势,既能管住车,还能看住离开车的电池。

两块芯片外观小巧,配合使用解决了监督和防盗两大问题。

但“电子围栏”的价格与阻车系统相近,安装设备同样要解决资金问题。作为一般老旧小区,使用公共收益购买相关设备设施的方式很难复制,但社区通过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同样解决了资金问题。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想要完全复制这套技防手段,还有个先决条件——有地方停车、有地方充电。

北新桥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晓政介绍,东直门内北小街16号院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进楼充电问题难根治。分析发现,无论怎样提高技防手段,解决居民的充电需求仍是根本前提。近期街道为小区协调安装了两组充电柜,社区和物业还在筹划利用小区有限空间,增加充电车棚。

北新桥街道北官厅社区党委书记张志华说,根据前期摸排,小区现存的电动自行车共有108辆。为了排除电动自行车进楼充电的隐患,社区没少下功夫,除了一轮一轮的宣传,还组织过多次夜间巡查。摸排发现,有地方停车充电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如果单纯提高技防手段,车主们的需求没有满足,技防很可能适得其反。“钱花了,换来的只是形式主义。”目前社区准备先保障充电设备设施落地完成,然后再向居民宣传动员“电子围栏”的使用,后期再通过小巷管家、社区志愿者的监督,保障技防效果。

朝阳区十八里店地区周庄嘉园小区于本周开始安装“电动自行车电子围栏”相关设备设施,与一般老旧小区相比,这个小区状况更加复杂,新的技防手段能顺利推广码?采访中发现,和北新桥街道的解题思路相同,该小区物业也有着类似的工作办法——技防托底,优先解决居民的停车、充电难题。

“目前这个院里有40个充电位,加装以后,将达到120个充电位。”周庄嘉园小区物业负责人孟德强介绍,小区的物业属于村集体物业,这里的很多居民是原周庄村的村民,还有一部分是租户,人员构成相对复杂,物业服务管理难度较高。为了保障新技防手段能被居民接受,物业正在加紧安装充电桩。由此通过疏堵结合,彻底解决电动自行车进楼充电这一普遍性的老大难问题。

记者手记

有了技防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梳理日常市民服务热线接到的电动自行车投诉相关内容,投诉居民推车、带电池进楼的和反映没有条件充电的占比总是各50%上下,只有在全国范围内每每出现电动自行车电池起火甚至伤人的新闻时,前者的投诉量才会突然出现压倒性“优势”,各街道、相关职能部门急于扭转这样的现状。

从入户宣传、人为劝阻,到安装阻车系统,再到尝鲜“电动自行车电子围栏”,技防手段不断推陈出新。记者走访发现,尽管技防手段越来越精准,但优先解决有地方停车、有地方充电的“两有”问题仍是根本。对于各街道来说,这一解题思路不会因技术的革新而改变,解决问题的发力点仍应在解决居民需求,技防新办法则可以让后期的管理和监督事半功倍。


编辑:景一鸣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