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撂跤回来了!中国式摔跤重入全运会项目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刘连良

2021-12-03 13:07 语音播报


京味

在年过半百的北京人记忆中,摔跤是儿时比较常见的休闲项目之一。在院子里辟出一块地,垫上黄土,两个人便扭在一起,谁被摔倒就算谁输。

最近的一条新闻带给了摔跤爱好者的欣喜与希望。时过28年,中国式摔跤作为比赛类项目终于重返全运会。不论是对中国跤的练习者还是爱好者,这一天他们等待的太久。

1993年9月,第七届全运会结束后,中国式摔跤被彻底移出全运会竞赛项目。国内中国跤的发展一度陷入停滞。但好在中国跤的火种一直被这群爱好者给保留了下来。其实,摔跤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数千年前,它不仅是军事训练的手段之一,还是表演节目之一。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发展,摔跤技艺不断精进,后来逐渐演变成一项竞技,在民间广受欢迎。

在清朝时,牛街的摔跤运动就普及推广,出了神跤闪德宝和尹贵宝等大内高手。他们就象现在的摔跤名匠一样引领着爱好者向前。初冬以来天气寒冷可这些练功的人依然不停步。

日坛公园里有一块练跤训练场地,每天早晨由这里路过会看到三十来个练功的人。他们有的练石碾,有的练胶皮人模型。还有女选手上场对阵男选手,他们互有胜负最有意思的是三十多岁的女选手给对手来个大背胯摔了个磁磁实实。摔跤名宿韩铁良、王洪昌在此授课。

在鼓楼大街的马骧刘志胜跤馆执教的是原中国摔跤队教练刘志胜。素有跤坛小老虎之称的刘志胜有过一段传奇,2000年他应邀到法国巴黎教授中国跤。在一次偶然的街头遭遇中,在路上碰见五个外国青年在抢夺中国人的财物。刘志胜遂上前制止,却被五青年围住,他们个个人高马大,刘志胜找了个墙角掩护,一个高个子黑人冲了过来预备开打,刘志胜使了一招“千别”绝活,把对手扔出好几米,其它那几个也被纷纷打倒了,此战以一胜五大获全胜。刘志胜的中国功夫也名扬法兰西。现在,刘志胜回国后开了一家跤馆主要从事少年儿童的训练,每周都顾客盈门。

近年来中国跤吸引了不少外国朋友。初冬的夜晚寒气袭人,在北京体育大学训练馆却是灯火通明。呐喊声四起,随着教练的口令,场上学员进行着对抗。灯光下的教练已是花甲之人。这里是”北京双雄跤馆”在开馆18年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内颇有影响,长期担任火车头体协摔跤教练的李德顺,退休后开起了这个跤馆。在招收学员中不乏有外籍学员,有芬兰的马明生、新西兰的麦克、希腊的乔治和阿根廷的迭戈等。跤馆还经常有国际友人前来拜访。训练场上,有一位28岁的美国姑娘叫张恩惠,来华学习汉语,她说自己在美国的教练告诉她,中国有很神秘的摔跤,就想来试一试,笔者采访她时,她说,和跤馆的同学在一起训练很开心,大家都给我解释技术概念,使得自己技术突飞猛进。

65岁的张连富12岁学跤是摔跤名匠周茂兴的弟子。几十年来得到过跤坛前辈王德英,赵文重,王文志,周茂兴,杨宝和,李宝如,林昭,马贵宝等老一代摔跤名家的悉心栽培。培养一成优秀的接班人,使这几十年中国式摔跤没有断挡。

作为北京市摔跤裁判张连富把培养下一代的目光瞄准在城乡结合部,在小红门乡郭家村建立了跤馆,为2o多孩子辅导跤技,我在他的训练场上见到过孩子们听从口令,做着”背胯、踢、揣、德合路”等动作,甭管男孩女孩都相当投入认真,每堂课后都会做细致的点评。为普及中国跤知识张连富每周还去挂勾学校到几个中学去讲课。现在,整天忙碌的张连富还乐乐呵呵衷情于中国跤的教学工作。

本届全运会北京是临时组队,虽然经过选拔,但全部是业余选手,所有队员场上积极拼搏,自然成绩不理想,但他们享受了比赛,为我们以后的比赛积累了经验。前阶段我们和其他省有差距,一些省市为此成立了专业队,如内蒙,山西,陕西,广西等,专业和业余怎么能比?所以大家要理解北京的目前情况,我们要为中国式摔跤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眼前是争取在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一只有素质有目标的市级摔跤队,为下一届全运会做准备!


编辑:张鹏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