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农民不再“靠天吃饭”
新华社

2019-09-21 15:14


视觉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靠天吃饭”,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

    图为拼版照片。上图:2019年6月10日,收割机在河北省南和县闫里乡闫里村麦田开展夏收作业。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下图:1955年10月16日,位于天津南郊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们收割小站稻(资料照片)。

  • 随着农业技术和经营理念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图为拼版照片。上图:2019年4月12日,在浙江省武义县泉溪镇麻蓬自然村的农田旁,工作人员遥控智能无人驾驶插秧机插种早稻秧苗。该款智能无人驾驶插秧机采用北斗定位技术,在插种田块四角定位后将数据输入遥控设备,工作人员按下启动键就能在田里自动插种秧苗。新华社记者 张建成 摄;下图:1960年1月23日,浙江省各地代表在杭州市郊参观“浙江一号”插秧机插秧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申明 摄

  • 上图:2019年7月27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的指针式喷灌设备在田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下图:20世纪50年代,广东新会的农田排灌员进行田间排灌。新华社记者 蔡忠植 摄

  • 上图:2018年3月29日,山东省汶上县苑庄镇种粮能手张道立的无人机在麦田里喷洒农药。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下图:1998年7月31日,安徽安庆市望江县的农民在田间对农作物施农药和化肥。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 上图:2019年5月31日,在山东济宁市嘉祥县仲山镇,工作人员在遥控指挥自动驾驶收割机作业。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下图:1954年,在新疆火星集体农庄,当年新成立的新疆第一拖拉机站出动自动联合收割机帮助收割小麦。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 摄

  • 上图:2018年9月28日,在江西省于都县岭北镇,收割机将收获的水稻装入卡车。新华社记者 胡晨 欢摄

    下图:20世纪50年代,广西玉林的农民用推车运送收获的早稻。新华社记者 何国正 摄

  • 左图:2019年7月10日,在重庆南川嘉蓝悦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蓝莓组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查看蓝莓组培苗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右图:1962年10月,北京市农业研究所植物病理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对不同品种的大白菜幼苗作霜毒病抗菌性的室内鉴定(资料照片)。

  • 上图:2018年5月31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农场技术人员在大棚内利用手机APP操作大棚遮阳帘。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

    下图:2001年,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官苴村农民在承包地里搭建西瓜大棚。新华社记者 高梅及 摄

  • 上图:2018年5月6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三江农业产业园的工人在管理无土栽培蔬菜。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下图:1960年2月12日,北京市郊区的农民在温室里培养蔬菜苗(资料照片)。

  • 上图:2018年4月19日,在江西余江县杨溪乡灵溪小镇生态乐园内,游客手提智慧果篮体验采摘的乐趣。这一无人值守的果园采摘系统,将传统的果园采摘模式转变为用户自主购物的新模式,让用户体验全园智能化服务。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 摄

    下图:1951年9月24日,山东青岛的果园工人抱着刚摘的苹果。新华社记者 王纯德 摄


编辑:洪园园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