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全身健康!爱牙可别止于今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19-09-20 09:04


视觉

今天是第31个“全国爱牙日”。口腔健康自古以来,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为了提起人们的重视,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将每年的9月20日确定为全国“爱牙日”。设立这个纪念日的目的是为了普及牙齿健康的知识、倡导爱护牙齿的良好习惯,使每一个人能够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

一名儿童展示自己的爱牙画作。

有数据显示,口腔疾病患者患心血管、败血症、肺部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口腔健康人群,牙龈萎缩、出血、牙周病、口腔溃疡就是其中的表现。如今,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今年的爱牙日主题也为“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维护口腔健康是防控全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防治全身性疾病有利于促进口腔健康。

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实验小学的校医在向学生讲解牙齿的构造。

说起牙痛,不少人一想到这两个字就心有余悸,即使是历史上这些名人也不能免俗。远到莎士比亚曾说过:“从来还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够有毅力忍受牙疼”,近到爱尔兰著名剧作家萧伯纳说过:“牙齿痛的人,想世界上有一种人最快乐,那就是牙齿不痛的人”,就连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也曾在自己的文章《从胡须说到牙齿》中写到:“我从小就是牙痛党之一,并非故意和牙齿不痛的正人君子们立异,实在是‘欲罢不能’”。牙痛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这句俗语在民间曾广为流传,但牙疼真的不是病吗?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12岁儿童龋均为0.86(龋均,是每个人口腔内龋齿、已填充治疗过和因为龋病丧失的牙齿总数的平均值,反映了人群龋病的严重程度)。12岁儿童龋均是世界卫生组织用于评价各国龋病流行程度的指标,1.2以下为流行很低的水平。

调查还发现,中国有缺牙的65岁至74岁老年人中修复的比例为63.2%,但仍有近一半的老人未能及时修复缺失牙齿。35-44岁居民中,口腔内牙石检出率为96.7%,男性高于女性;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7.4%,男性高于女性。

医护人员向200多位市民现场讲解口腔疾病的预防、正确的刷牙方法、口腔健康检查等知识。

中华口腔医学会顾问、前会长王兴分析称,中年人口腔或者牙周的健康存在很多问题,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年人工作压力很大,大家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很难把口腔列入一个很重要的议程加以重视,这是存在的一个普通现象。另外,大家都觉得过去长期以来口腔健康观念,把一般的轻微的牙周不健康的情况没有当回事,所以过去有一个“牙病不算病”的说法,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家再忙,不能忽视口腔健康,一旦忽视口腔健康,进入老年的日子就会很难过,很多的牙齿就会掉了,咀嚼的功能丧失了,生活质量就谈不上了。”

口腔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坚持做到以下六点可有效保护牙齿:

①每天至少要刷牙两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坚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

②使用含氟牙膏:含氟牙膏有预防龋齿发生的功效。

③健康饮食:糖是引起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吃糖次数越多,牙齿受损机会越大,应少吃糖,且吃糖后要尽快刷牙漱口。

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年至少一次的口腔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根据情况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控制口腔疾病的发展。

⑤怀孕前先治牙:女性在计划怀孕前应主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内的疾病或隐患,避免在怀孕期间可能因为发生口腔急症,而带来的治疗不便和风险。

⑥牙齿缺失及时修复:牙齿缺失易发生咀嚼困难,对颌牙伸长、邻牙倾斜等,前牙缺失还会导致发音不准,面部形态发生变化,全口牙丧失后咀嚼十分困难,面容明显苍老,因此,不论缺多少颗牙,都应及时进行治疗修复。

除了日常保护外,给牙齿定期做“体检”同样重要。和其他疾病一样,口腔疾病也是一种渐进性慢性疾病,如果能早期发现病变,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就可以阻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反之则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使得治疗难度加大,也让患者的痛苦增加。

医生为老人检查口腔。

不同年龄段人群建议检查牙齿的周期和部位是不一样的。建议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应半年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针对于成人而言,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除了定期检查,平时也可以给牙齿做个锻炼。锻炼牙齿的方法很多,如叩齿、牙龈按摩等,都比较实用。

希望每个人能够真正理解“爱牙日”的目的,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日日爱牙”。拥有一口好牙齿,让你的笑容更加自信!

(*文字综合于中新网、北京晚报等)


编辑:孙昱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