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城》记录“中国第一农民城”发展历程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2022-01-23 19:11 语音播报


文娱

记录“中国第一农民城”发展历程、书写中国基层农民创业发展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城》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十八大以来第一个不设乡镇和街道的“镇改市”——温州龙港的发展为主线,全面讲述了小渔村发展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真实历史,为人民奋斗留下炽热而凝重的记录。

作者朱晓军是当代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他以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写作一直备受瞩目,《一个医生的救赎》《高官的良心》《快递中国》等作品受到评论家和读者的高度评价,曾获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短篇报告文学奖、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等全国奖项。

他在书中真实地写出了在农民致富道路上,有一种奇迹叫“龙港奇迹”,有一群奇人叫龙港人,该书是“浙江模式”和“温州模式”形象生动的文学再现。在《中国农民城》中,每个人物都在用生命和梦想书写着传奇。老书记陈定模是龙港的第一位奇人,他屡屡在绝地寻出生机,借助改革开放政策和中央一号文件找到了改革的方法和依据。书中客观真实地记录了龙港建设过程中面对的种种阻碍,遭遇的种种困境,江南地区严重的宗族矛盾,各种地方势力的角逐,领导干部不断遭受的考验、质疑等等。

在评论家看来,龙港奇迹的出现,客观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时代改革的产物,却又有极强的地方特点,作者着意突出了决策者敢为天下先的政策改革,和农民个体力量充分发挥、市民身份自我认同两个层面。

而在朱晓军看来,吃透政策、活用政策是龙港有了后来发展的前提。回望历史,龙港今日的发展离不开四十年前的那次会议。《中国农民城》讲述了在“加快龙港建设现场办公会议”上,陈定模第一次提出“跳出计划经济思维”,以“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思路,组织先富起来的农民到龙港投资建街。此时,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已出台“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的政策,陈定模的想法与县委县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得以成行。

朱晓军认为,结合实际情况,从人的发展和人性层面了解农民需求,体察农民心理,把农民作为发展主体,调动农民积极性,充分利用农民自发脱贫求富的本能,让他们成为建设的主力军,是龙港奇迹的本质。龙港人如何想像城里人一样时尚、想走出小渔村有更大发展?这些都时刻提醒陈定模等要把农民的利益和诉求放在第一位,解决他们最想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以农民为主体,注重农民个体生存发展、精神诉求的改革原则是成功的。”朱晓军说。

据悉,由该作品改编的三十二集电视剧将由中央党校大有影业影视中心以及莱可传媒联合出品,由著名编剧袁克平(电视剧《大江大河》编剧)担任总编审。


编辑:王金跃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