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荟萃!中国艺术研究院七十周年艺术大展开幕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广燕

2021-11-30 20:08 语音播报


文娱

1951年,毛泽东主席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题写了院名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院训。七十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已从最初的艺术专门领域研究单位,发展成为覆盖艺术学科全域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正值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七十周年,11月30日,“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大展在炎黄艺术馆开幕,集中展现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传统底蕴和创作成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韩子勇表示,本次大展既是为建院七十周年献上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跋涉七十载之后的一次初心回望。今天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艺术创作方面,拥有国画院、书法院、油画院、篆刻院、雕塑院、工笔画院、文学艺术院七个艺术创作学术机构,凝聚了一大批有能力、有成就、有影响、有担当的杰出艺术家。本次大展依创作门类分为中国画、书法、篆刻、油画、雕塑五大板块,共展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人员、院外特邀艺术家及优秀校友的各类作品187件。

步入一层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的两件雕塑作品,均着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艺术家郅敏的《天象四神-玄武》犹如一只远古的巨兽,展现了艺术家对上古华夏文明的想象。雕塑中的每一片陶瓷鳞片都经过1500℃以上温度的烧制,依靠磁铁吸附在主体结构上,还可以拆下来灵活重组,“我希望以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为出发点,以陶瓷为媒介,来展现伟大华夏文明的自然观、科学观。”

在“玄武”雕塑一旁,矗立着艺术家朱乐耕的陶瓷作品《中国牛》,三头牛造型简约抽象,尖尖的牛角力量感十足。朱乐耕介绍,这件作品为徒手成型,烧制出牛首的龟裂效果尤为不易。“牛是农耕文明的代表,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品质。与此同时,牛也展现着中国人的面貌,反映着时代精神。”

展览现场的众多作品题材广泛,有的聚焦历史人物与当代楷模,如吴为山《伟大的友谊——马克思、恩格斯》、刘波《袁隆平先生像》;有的关注平凡英雄与普通人的生活,如洪方舟《战疫·长城》、何家英《朝露桑》;有的描绘今天的美丽乡村,如田黎明《家园意写大湾村》;还有的讴歌了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如王菽一《神舟飞天》以浪漫的想象,让传统神话里的人物与神舟飞船相遇。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能够看到一批名家大作展出,我非常激动。这些作品不仅在探讨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下的价值,也呈现了全球语境下中国艺术家的思考,还有许多作品敢于创新,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说道。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表示,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体现出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也展现出浓厚的学术氛围。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展期将持续至12月20日。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