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在北京:最早住在蒋百里家,最后住在胡适家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陈溥

2021-11-29 15:39 语音播报


深读

今年的11月,是我国近代著名诗人徐志摩(1897-1931)去世90周年。徐志摩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产生了深刻影响。林语堂在《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中说:“最好的诗人还是徐志摩……他是天分极高的人,在我的朋友中,只有他能把白话写成美丽的语言。”徐志摩的早逝,给中国现代文学留下深深的遗憾,后世掀起的“徐志摩热”也足以证明他的魅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北京这座城市对他有着重要的影响。

徐志摩

初住锡拉胡同 婚后拜师梁启超

徐志摩,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名章垿,字槱(yǒu)森,志摩是赴英留学前自己起的名字。徐志摩三岁即入私塾读书,后转入新式小学:开智学堂,成绩总是全班第一,被誉为“神童”。1911年春,徐志摩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5年夏秋之季,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当年9月,父亲徐申如送儿子进京。

徐志摩在给伯父的信中详实地记述了一路行程:“二十一日自上海动身当晚抵宁,渡江上津浦车。二十二日午刻过泰山,只见其背峰在云间耳。三时到济南,车站宏伟壮丽,盖德人所经营也。十时半抵天津站,津浦路止此,当晚住中国旅馆。自河北以北,气温骤降,凉风甚厉。二十三日乘八点十分早车晋京。十一时抵前门,即正阳门车站。搜检颇不认真,站上有百里叔当差照应。现住金台旅馆,明日迁至蒋宅。”文中提到的“百里叔”即著名爱国将领、军事教育家蒋百里。

蒋百里乳名福,他的堂兄是徐志摩的姑父,徐志摩平日称他为福叔。徐志摩考入北大预科后,便住在蒋百里家。

蒋百里当时住在东城锡拉胡同。锡拉胡同今位于东安门大街北侧,是一条贯通东西的大胡同,东起王府井大街,西至东皇城根南街。蒋宅具体位置今已不可考。锡拉胡同离北大很近,徐志摩去北大读书很方便。

第一次来京,徐志摩住的时间并不长。3个月后,即1915年12月,他回乡与张幼仪完婚。婚后到上海沪江大学预科读书。

徐志摩与张幼仪

徐志摩第二次进京却绕了一个圈。1916年冬,他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预科毕业后原应升入北洋大学法科。但1917年秋升入本科时,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于是徐志摩第二次来到北京,入北京大学法科学习。这时蒋百里已回南方,徐志摩住在了腊库胡同。它在景山东街的东北方向,这里离北京大学更近,往返更方便。

在京期间,他的妻兄张君劢为他办了一件大事。张君劢原是梁启超的弟子,1918年夏,张君劢说服老师收下了徐志摩做弟子,这对徐志摩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

1918年8月徐志摩离京赴美留学,他仅用两年时间就先后获克拉克大学历史系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20年9月徐志摩又赴英攻读博士。到英国后,他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后转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徐志摩是一个爱热闹的人,到英国后不久,他就认识了许多中国留学生和来英考察的中国学者,其中就包括在英国游历的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于是就有了后人熟知的故事。

林徽因与林长民

1922年3月,在几个朋友作证下,徐志摩与张幼仪办了离婚手续。而就在徐、张离婚之前,林徽因随父回国。1922年8月,徐志摩舍弃了不久就可得到的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决定回国。回国后,徐志摩在上海、南京稍作停留,于1922年12月初到达北京。

石虎胡同里创办“新月社”

这次到京后,徐志摩一开始住在与他同行的瞿菊农家,地址在东板桥(景山东北侧),但因住处狭小,他又搬到了位于丞相胡同(即菜市口胡同,如今是菜市口大街的一部分)的陈博生处。不久,经梁启超安排,他到松坡图书馆二部任英文干事,搬到该馆所在地:石虎胡同7号居住(现小石虎胡同33号)。

松坡图书馆是为纪念蔡锷将军而建(蔡锷字松坡)。馆址有两处,一处在北海快雪堂,收藏中文图书;另一处在石虎胡同7号,专藏西文图书,称松坡图书馆二部。松坡图书馆馆长是梁启超,图书馆部主任是蒋百里,实际负责馆务的是总务部主任蹇季常。

位于北海公园的松坡图书馆。1924年5月,泰戈尔访问北京时,与辜鸿铭(右二),徐志摩(左二)等。

在打理图书馆事务的同时,精力充沛的徐志摩还勤奋写作。他的诗文和译作接连在《努力周报》《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等报刊上发表。他的诗以清新的气息,细腻的情感,空灵的文笔很快引起文坛的关注,成为诗坛一颗耀眼的新星。1923年春,徐志摩应聘为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

徐志摩居住的石虎胡同7号,当时是保存相当完好的北京四合院,幽静娴雅,古色古香。庭院正中一棵百岁古槐与几株海棠树,参差而立,相映成趣,旁边还有藤牵萝绕。徐志摩很喜欢这个院落。他作了一首诗《石虎胡同七号》,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小院的景致。在石虎胡同7号,徐志摩呼朋唤友,定期聚会,当时常参加聚会的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林语堂等学者文人,也有梁启超、林长民、张君劢等社会名流。

1924年春,徐志摩在他的居室“好春轩”门外挂出了“新月社”的牌子,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流派就此诞生。

1925年1月,银行家黄子美租下了北新华街东侧东松树胡同7号的一所房子。“新月社”搬了过去,并正式命名为“新月社俱乐部”。不久,徐志摩也搬了过去。这里条件更好,徐志摩曾欣喜地写道:“房子不错,布置不坏,厨子合适,什么都好……有舒服的沙发躺,有可口的饭菜吃,有相当的书报看”。他们的活动也更丰富,除聚餐、读书会、读诗会外,还举行过新年舞会,元宵灯会、中秋赏月会、古琴书画会等活动。

与陆小曼居住于兵部洼胡同

在此期间,徐志摩与林徽因的交往一波三折。当年徐志摩匆匆由英国返华后,就在他到京之前,林徽因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两家正在协商是否举行婚礼。徐志摩顿时陷入尴尬之中,但他仍不放弃对林徽因的执着追求。

1920年,由梁启超、蔡元培、汪大燮三人共同发起的讲学社,预定每年邀请一位国际驰名学者来华进行访问,举行演讲会。杜威、罗素等来华都是讲学社邀请的。1923年讲学社邀请泰戈尔访华,并决定由徐志摩担任全程翻译与陪同。

1924年4月12日,泰戈尔一行到达上海。徐志摩提前到达上海,后由徐志摩陪同经南京、济南于4月23日到达北京。在北京,林徽因也时常陪伴泰戈尔,协助徐志摩做翻译。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北京,徐志摩和林徽因做他的翻译。新华社TAKEFOTO 供图

在接待泰戈尔期间,徐志摩与林徽因频繁接触,徐志摩对她再生情愫。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约横亘在徐志摩面前。5月20日,泰戈尔一行离京前往太原,徐志摩陪同前往,林徽因去车站送行。不久,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赴美留学。

此后的这段时间,徐志摩与王赓的夫人陆小曼传出桃色绯闻,他们出双入对,在古都的风景名胜相依相偎。这起桃色事件掀起了轩然大波。陆小曼躲到西山养病,徐志摩也于1925年3月离京经莫斯科赴欧洲。

同年7月,舆论稍有平息,徐志摩回到国内。这时,王赓同意与陆小曼离婚,陆家也同意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事。再次回京后,徐志摩在北京中街租下了一处院落,陆小曼搬来与他同住。

不少有关徐志摩的传记中都写他回国后在北京中街租了房子。但北京叫中街的街不止一条,如东直门外的新中街等。究竟是哪一条呢?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他1925年底写的日记中给出了答案。日记附有友人通讯录,其中徐志摩是“兵部洼中街39号”,也即现在的兵部洼胡同(国家大剧院西侧),胡同北接石碑胡同,南至前门西大街。

徐志摩有了新住处,他的家又成了新月社朋友聚会的地方,几乎每个周四都有聚会,很是热闹。

1925年10月徐志摩接任《晨报副刊》主编。徐志摩以《晨报副刊》为纽带,将新月社成员联系起来,经常刊登他们的作品,《晨报副刊》成了新月社的一块阵地。他在这里提携青年作家,沈从文的多篇作品都是在这里发表的。他还在《晨报副刊》上先后创办了《诗刊》《剧刊》,对新诗、新剧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他也在这里引发了关于“闲话事件”、“苏俄是敌是友”等多场激烈争论。

住在胡适家 往返于平沪间

1926年8月14日正是乞巧节(农历七月七),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订婚典礼在北海董事会举办。10月3日,农历八月二十七,两人的正式结婚典礼仍在北海举行。

梁启超在胡适的再三恳请下,很不情愿地来做这场婚礼的证婚人,他发表了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证婚词。梁启超极为严肃地说:“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作过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至离婚再娶……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婚礼后不久,徐志摩夫妇南下回到了老家硖石。1926年底,北伐军逼近杭州,硖石一带处于战争中心,徐志摩和陆小曼仓促之中移居上海。陆小曼到上海后很快融入上流社交圈,跳舞、打牌、玩票、捧戏子成了她生活的最大乐趣。为了应付越来越庞大的家庭开支,徐志摩不得不多处兼职,接各种各样的稿件,四处奔波,疲于奔命。

1931年春,胡适邀请徐志摩到北京大学教书。徐志摩给胡适写信,希望住在胡适家:“我想你家比较宽舒,外加书香得可爱,就给我楼上的那一间吧。”1931年2月24日,徐志摩抵北平。当时胡适住在地安门内大街米粮库胡同4号,是一座有暖气、有卫生间的西式楼房,还有一个很大的庭院。胡适夫妇将楼上向阳的一大间收拾好给徐志摩住。

徐志摩多次劝陆小曼移居北平,但均被陆小曼拒绝。胡适在米粮库的家成了徐志摩在北平的最后居所。徐志摩在平沪之间频繁往返,仅1931年上半年,他就在平沪间往返多达8次。

1931年10月底,陆小曼急电催徐志摩返沪。徐志摩预定搭乘张学良的座机去南京再到上海,但飞机一再延期,这倒给了他时间,他跟在北平的几乎所有朋友道了别。

11月10日临行前,他给林徽因留了一张字条,说:“定明早六时起飞,此去存亡不卜……”林徽因看后即刻给住在胡适家的徐志摩打电话,劝他不要坐飞机走。徐志摩却说:“你放心,很稳当的,我还要留着生命看更伟大的事迹呢,哪能便死?”

11月11日一早,飞机起飞。十二时,飞机平安到南京,晚上徐志摩乘火车抵沪。11月19日晨八时,徐志摩从南京搭乘一架运送邮件的小飞机北上。当日中午十二时半,飞机在济南遇大雾,后在党家庄附近触山坠落。徐志摩以及驾驶员等三人同时遇难。

12月6日,北大师生在二院召开徐志摩追悼会。12月20日在上海举行公祭,安葬于硖石东山。

徐志摩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正如他诗中所写:“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编辑:姜宝君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