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各大"部委"都在哪儿办公?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杨征

2019-12-10 19:20


深读

大明宣德五年(1430),在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清亡后改称中华门,现正阳门北侧,天安门广场南部)东侧,一项宏大的新工程——礼部衙门的修建正式开工,这项工程得到宣德皇帝朱瞻基的批准。

▌ 清末天安门南的大清门

按照上谕所说,礼部负责的工作,大多与祭祀天地、祖宗、社稷、宗庙等相关,并且还涉及到外国进贡使节的接待,因此为了朝廷的体面问题,宣德皇帝在北京各个衙门的建设中,将礼部衙门的修造放在了首位。礼部衙门的布局,完全仿照南京礼部衙门的规制。经过15个月的建设,礼部衙门建成。

此后在宣德皇帝的继承人——正统皇帝朱祁镇的主持下,吏部、户部、工部、刑部、兵部衙门以及其他机构纷纷在承天门(天安门)两侧如雨后春笋般兴建完成。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北京皇城的大致格局。昔日的皇城一共有四座城门:南边为承天门,东边为东安门,西边为西安门,北边为北安门。这四座城门有两个共同点,首先是建筑形制完全一致,其次则是都突出了一个字,体现了当时统治者对于社会安定的期盼。

到了清代,干脆把南面的承天门也加入字,改称为天安门,而北面的则改称为地安门四座城门在明代都属于禁地,一般老百姓绝对不能靠近或通行。要明正统皇帝之后,承天门外两侧成为中央机构集中办公区,北侧则是皇帝居住的皇宫,如此分布犹如众星拱月一般,显示了封建帝王的地位和权威。

清代,沿袭了明代这种各大“部委”集中办公的布局。天安门以南、大清门以北御道的两侧,成为六部、五府以及军机事务的驻地。因为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这一带也称“千步廊”。可以说,这里就是当年各大衙门官员们主要的工作区。

虽按今天的说法,这里可称得上市中心了,但农耕时代,即便地处皇城核心区,仍是植物繁茂之地。清代曾任礼部尚书的纪晓岚,在工作之余对礼部衙门里的植物萌发了兴趣,并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对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证记载。

▌ 明清时期天安门以南的中轴线两侧,集中了六部衙门等机构,清代这一区域被称为“千步廊”。此图为1901年“千步廊”照片(远处为大清门)。

后来纪晓岚专门修筑了木栏对礼部的植物加以保护,并请时任礼部员外郎的学生专门绘图以记之。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还记载了礼部衙门有一株连理槐,清代画家邹一桂在任礼部侍郎时,曾以连理槐为题绘图作诗,其作品被存放在礼部大库中。纪晓岚曾专门命人在库房里检寻此作品,最终无果。这棵连理槐一直存活到清末,与礼部衙门共存亡。按照《阅微草堂笔记》所述,礼部衙门中还曾有过优钵罗花,但纪晓岚在礼部供职时,已无这种花的痕迹。

民国时期,礼部衙门被改为邮政局,原有建筑大多早已被拆毁无存。陈宗蕃在其所著《燕都丛考》中还非常感慨,民国时在拆除礼部的过程中,损毁了大量珍贵文物典籍。

清朝灭亡以后,“千步廊”一带的各部衙门,改变了原有的功用。宗人府的北部区域被夷为平地,售卖给普通民众,南部则被民国时的消防队占用。户部则先被改为财政部,后来财政部迁往西长安街,其附属的全国烟酒事务局则留在原址办公。而位于宗人府和户部之间的吏部衙门,则被当时北洋政府的京师警察厅接收,当时北京被称为“特别市”,相当于如今的直辖市,北京特别市的公安局也随着警察厅在此办公,于是“户部街”便改名为“公安街”了。

▌民国时期的户部街

值得一提的是,户部和吏部中间的夹道,民国时被称为“富贵街”,1919年5月4日,因为不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并将一战时期德国租借山东半岛的权利交换给日本,三千多名爱国学生组成的队伍,从天安门出来后,在东交民巷受阻,便是绕行至公安街和富贵街,前往赵家楼的。当天在赵家楼,爆发了震惊全国的“火烧赵家楼”事件。(责编:姜宝君)


编辑:袁新雨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