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复杂和生活习惯挡住老人使用 “一键呼”操作越简单越好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环宇

2020-10-26 11:30 语音播报


城事

“一键呼”智慧养老服务在朝阳区进一步“扩面”,服务对象由80岁以上高龄老人扩展到60岁以上失能、失智、失独、独居老年人,以及所有残疾人群体。它在居家养老、智慧养老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功能复杂多样的“一键呼”也给老人带来了使用上的困惑。那么,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一键呼”?对此,记者深入社区走访调查。

备受关注

社区400户老人申请安装“一键呼”

朝阳八里庄东里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给前来咨询一键呼的居民详细介绍

走进八里庄社区居委会,负责老龄工作的李女士最近有点儿忙,得知智慧养老进一步“扩面”后,还没有安装“一键呼”居民开始到社区咨询了。

“您看,要是身体不舒服了,不用再按三下9,直接按下急救按钮就可以了。电话拨出后,如果不能讲话了,您在社区登记备案的信息也会在急救系统后台显示。这样,急救车辆也能知道您家的准确地点,及时上门。”办公室里,李女士接待着一位又一位居民。

李女士介绍,“为了避免老人发生意外时电话不在身边,‘一键呼’还配备了挂绳以及简易呼叫器,只要按下呼叫器的急救按钮,也可以将急救电话拨打出去。”

记者发现,即将发放的“一键呼”从外观上看就像是一个大号的座机电话,上面除了阿拉伯数字的按键,还有急救按键、存储子女电话的快捷键,以及预留了将陆续开通的咨询、服务、火警等按钮。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到目前为止,社区为辖区的400多户老人申请安装“一键呼”。

发挥作用

迅速回应给老人打开急救大门

10月11日晚,家住安翔里社区85岁的白大妈突然感到一阵阵头晕。87岁的老伴赶紧拿来血压计一量,老人的血压有点高。子女都不在北京,老两口赶紧按下社区为家里安装的“一键呼”求助。

在接到白大妈的求助信息后,“一键呼”后台的工作人员一边迅速与“120”急救中心取得联系,一边指派附近所属养老驿站的服务人员前去救援。十几分钟后,养老驿站的服务人员协助“120”医务人员将老人扶上救护车……

白大妈家里的这台“一键呼”长得方方正正,个头并不大,中间只有一个按钮,和这个方盒子配套的还有两个圆形的大按钮。

安翔里居民白大妈因血压高,按下“一键呼”求助,在后台人员的帮助下,被急救人员和工作人员及时送医治疗。

“方盒子放在床头,两个按钮,一个放厕所,一个放电视机旁。”白大妈解释说,这几个地方是她和老伴经常在的地方,一旦发生意外,能在第一时间内按下按钮。届时,3秒之内便会有工作人员电话询问相关情况,15分钟之内相关人员就会赶到家里。同时,他们会根据老人预留的家庭住址给急救部门打电话求助。

遇到难题

习惯打手机让“一键呼”成摆投

“一键呼”推广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但是款式多样,功能复杂,以及老年人生活习惯等问题,也给老年人在使用中带来了不少问题。

甘露园西园八旬居民叶宗琦和程静芳是失独老人,老两口虽然有“一键呼”手环,可是因为不太会用。遇到突发情况,还是习惯地给照顾自己11年的梁会兰打电话求助。

“说实话,除了打电话、发微信,其他的功能学了总是忘。更别提智能手环式的‘一键呼’了,虽然小巧方便,但就是学不会如何操作。久而久之,‘一键呼’就被束之高阁了。”叶宗琦老人说。

八里庄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虽然社区为辖区绝大多数的老人申请安装“一键呼”,但也有几位老人觉得电话太大,没地方放,再加上自认为身体还可以,便取消了申请。

“我们会建议老人在安装的时候尽量使用电话线。”工作人员说,虽然电话式“一键呼”可以像手机一样插电话卡变成无线电话,可是老房子难免有的地方信号不好,真要是遇到点儿什么急事,万一信号不好打不出去电话,太耽误事儿。

此外,因为一些小区周边没有配套的养老驿站,即便装了“一键呼”,一旦遇到突发的情况,它也发挥不了最大作用。

专家建议

把复杂的操作留给后台

从事研发“一键呼”工作10年的袁兆文介绍,在对老人需要什么样的“一键呼”进行调查时发现,近九成的老年人希望“一键呼”兼备的功能要尽量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老年人又会希望这样的呼叫系统使用起来简单明了。

“高龄老人在学习和掌握智能设备时,多少会力不从心,这就要求设计者要从老人的使用角度出发,尽量让操作变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袁兆文建议,在设计“一键呼”时,应该把相对复杂的运行留给后台的工作人员,把简单的操作留给老人。

另外,“一键呼”的信号也是设计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这是因为在一些老房子里,尤其是厨房和厕所,很多墙体内的钢筋形成了天然的信号屏蔽器,导致信号不会像在客厅或卧室那么通畅,而厕所往往是老人容易发生意外情况的地方。


编辑:孟紫薇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