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大这份扶贫“成绩单”亮了!科尔沁扶贫集市在这里开张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敏 和冠欣 通讯员 韩榕

2020-10-16 20:20 语音播报


城事

中午时分,北京交通大学“网红”咖啡馆前,动听的音乐响起,身着华丽蒙古族服饰的学生变身“带货达人”,热情推介来自大草原的牛肉、奶棒等美味特产。明天就是国家第七个扶贫日。今天,北交大在校园内组织开展系列扶贫主题活动,除了热闹的扶贫集市,还以扶贫主题展览亮出8年来为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扶贫的成绩单。

“快来看一看、尝一尝我们家乡的美食,扫描旁边二维码就可以下单啦!”今天中午,北交大思源时光咖啡厅门口,扶贫集市开张。身着民族特色服饰,戴着高高的帽子,手捧标语牌,乌尼日热心地介绍着家乡风味。以这样的方式为家乡“代言”,他感觉特别自豪,他的家乡,800公里之外的科左后旗,正是北交大定点扶贫对象,“这几年,我们那儿交通方便了,生态农业做起来,环境也好起来,我自己也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考到北交大,亲身感受到奔小康的节奏!”和他一样,很多蒙古族学生也参加今天的活动,摆地摊的同时,他们还忙着拍视频、发朋友圈,号召没到场的好友们以购代捐“买买买”,为贫困户增收。

而走进集市旁边的思源时光咖啡馆,北交大师生每消费1杯咖啡,其中1元钱就汇入北京交通大学教育扶贫基金中。“作为北交大校友,我希望和师生通过一颗颗爱心凝聚力量,共同助力教育扶贫!”思源时光咖啡馆负责人都晓杰说。

在思源楼北边家属区的超市里,北交大专门设立了科左后旗农副产品专柜,并在教育系统“e帮扶”平台上设立扶贫农副产品销售网店,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展销方式,鼓励消费扶贫。

当天,北京交通大学思源楼一层大厅,一组以“同心决战脱贫攻坚,携手圆梦全面小康”为主题的扶贫展也震撼登场。

“我们在国家扶贫日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举办一系列活动,一方面是对学校八年来定点扶贫工作进行总结和展示,另一方面要动员凝聚更多的师生校友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执行组长高艳介绍,学校是首批纳入国家定点扶贫工作体系的直属高校之一,从2012年底开始定点帮扶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

8年来,在内蒙古通辽市东南角,这片被誉为“黄牛之乡”“马王之乡”“民歌之乡”的土地上,北交大充分发挥教育、人才、智力、科技、信息等方面优势,突出精准和可持续,扎实推进帮扶工作。

展板上,一串串数字凝练展示了北交大人在当地脱贫攻坚的足迹和智慧:

2020年,投入帮扶资金263.6万元、引进帮扶资金360.2万元、培训基层干部814人、培训技术人员1052人、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291.1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262.2万元,均超额甚至成倍完成任务。

从2015年起,先后向科左后旗选派挂职干部7名,其中挂职副旗长2名、旗长助理1名、嘎查村第一书记3名、幼儿园业务副院长1名。

自2013年开始,帮助科左后旗研究制定了交通、旅游、物流三项规划,并根据发展需求持续滚动支持多个项目;

在教育帮扶上,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在科左后旗援建物理演示与探索试验,引进资金200余万元,修缮科左后旗中7所小学老旧校舍;

在人力培训上,先后培训科左后旗干部2190人、各类技术人员2013人;

在疫情防控上,今年2月,为当地紧急捐赠医用口罩10000只,今年6月,再次捐赠消毒液设备3台。

扶贫总体成效如何?展览最后也亮出答案:2019年,科左后旗在通辽市4个国贫旗中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并获得“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当地“生态产业扶贫案例”“黄牛产业精准扶贫案例”两个案例还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最佳减贫案例。来自大草原的扶贫经验走向世界!


编辑:谢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