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守桶”青年:从“有点懵”升级为垃圾分类引导员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琪鹏

2020-08-11 21:32


城事

“剩菜剩饭,沥干投入绿桶,谢谢您的配合。”在西城区黄西社区一处分类垃圾桶前,耿磊开始了他一天的守桶工作。

耿磊今年24岁,是德胜街道科技园社区青年汇的一名社工。大学毕业之后,他来到了社区青年汇工作。一开始接到“守桶”任务时,他有点懵:“觉得不卫生,而且也怕做不好,怕得不到居民的理解。”

怎么才能让大家对垃圾分类工作有一个彻底的改观呢?耿磊思索再三,决定一有时间就来到辖区垃圾分类点,观察居民是怎么给垃圾进行分类的。他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对于无法判定的情况进行整理,向相关部门请教。问到了答案后,他专门制作了相应的提示卡片,分享给其他志愿者。

为了带动大家给垃圾分类,耿磊亲自做示范,戴着手套、拿着夹子分捡垃圾,不怕脏、不怕累,感动了大家。近期北京高温,蚊虫增多,耿磊就在投放点前准备了消毒湿巾、消毒喷液等,还准备了一盆水和抹布,以便保持投放点卫生。

在黄西社区,居民普遍年长,生活垃圾多而复杂。耿磊结合工作实际,设计了转盘、小桶垃圾投投看等互动小游戏,加深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印象,培养居民分类习惯的养成。他还结合季节转变,就“季节性”垃圾进行专门讲解。

在耿磊的带动下,从5月份至今,辖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得心应手。“当垃圾分类成了习惯以后,感觉这个工作也不难,而且是新风尚,我们作为青年人更应该出把力。”耿磊说,垃圾分类的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这让他越做越有信心。

前阵子,耿磊脚崴了,但依然按时出现在投放点前。他说,社区里许多居民已经能比较准确地进行分类,自己也越来越热爱这份社区守桶员的工作了。“现在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大家因此搭建起了沟通的桥梁。能为社区出一份力,我感到很开心。”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