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社区就能看上专家号,探访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祺瑶

2020-06-03 11:43


城事

大医院医生到社区坐诊,在社区就能请专科大夫看病,还能通过社区直接预约到三级医院的专家号。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和其下属的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种信息互通互联的紧密型医联体让患者转诊更流畅,真正实现了分级诊疗,在疫情期间也切实解决了周围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以前,我和老伴看病都要倒两趟公交车去首钢医院,现在有什么病家门口就都能看了。”家住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的聂大爷今年71岁,对他来说,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像自己的另一个家,“这里的医生、护士都是我的亲人,有专科大夫解决难题,有签约家庭医生管理我的健康,从挂号看病到慢病康复,社区都能完成,看病我就首选社区。”

家门口就能看专家号

步入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醒目的楼层指示牌展示了中心齐全的医疗配置,这里不仅设有全科诊疗、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外科、预防保健科、康复科、口腔科、中医科、针灸按摩理疗等多个诊室,还配置了输液室、B超室、健康小屋、中药房等。

星期一早上930分,聂大爷走进位于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层的慢性病诊室,见到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全科医生高乃红。聂大爷患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从2017年开始,他就在社区开降压药和降糖药,本周一又到了他开药的日子。

“高大夫,咱们有几个礼拜没见啦,您帮我看看,我这血压、血糖指标都不错吧。”一见面,聂大爷就给老朋友递上了自己近几周的“作业”——一张A4纸上,整整齐齐地用表格记录着每天早中晚的血压、心率,以及胰岛素的用量。

“老聂来啦,快坐下,我看看您血压和血糖控制得怎么样。”高医生戴着口罩,露出一双弯弯的笑眼,她边说边接过聂大爷的“作业”,同时从电脑系统中调取出聂大爷的健康档案以及在首钢医院的所有就诊记录,包括化验结果、辅助检查报告等内容,仔细浏览过每一项就诊记录后,高医生细心地问,“我看您记录的指标都没什么问题,您上个月在咱社区看过内分泌科龚主任的专家号,龚主任的医嘱里说您现在用的药都挺对症的,您这些天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舒服?”

“我挺好的,没什么不舒服。”聂大爷笑着说,“龚主任和您一样,看病看得特细,也爱帮我做算术题。”聂大爷口中的“算术题”,其实就是计算好开药的剂量、每天的用量,再根据这些数,帮他推算出下一次最佳的复诊开药时间。“这不,算准了让我今天来嘛。”

高医生拿出纸和笔,也开始帮聂大爷仔细做起“算术题”:“您现在每次胰岛素的用量是22个单位,这些日子您如果感觉挺正常的,没什么不舒服,那咱们可以适当减两个单位,我看您血压也控制得挺好,降压药也可以适当减到一次半片,咱们这周先试试,有什么不舒服您可以随时微信联系我,晚上12点之前我都在……”写好用药的注意事项后,高医生又在纸上写好下一次开药的时间。做这样的“笔记”,也早已成了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这张纸您收好。”

“谢谢高大夫,这样就一目了然了!”聂大爷连声道谢。

因为下属的社区医疗机构都隶属于医院,构成天然的紧密型医联体。不仅内分泌、心血管、肿瘤、骨科等专家下沉到社区,首钢医院还将患者需求较大的口腔科、风湿免疫科、中医科、按摩康复等学科下沉,每周都有专家出诊。

65岁的李先生咽喉里长了一块口腔溃疡,他跑遍了各大医院的口腔科、耳鼻喉科,做了各种检查,半年的时间都不见好转,溃疡的面积反倒越来越大了。“这口腔溃疡在我喉咙里有花生豆那么大了,一吞东西就疼,吃什么都不香……”李先生说,一次无意间的谈话,让自己的家庭医生警觉起来,“您这有可能不是单纯的口腔溃疡,有没有其他的症状?”

听了医生的话,李先生才想起来自己还出现过腰疼的症状,“我们中心今天正好有风湿免疫科的专家坐诊,您去找专家看看吧。”当天上午,为李先生接诊的是首钢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主任医师王宽婷。在了解到李先生的症状后,王主任为李先生做了一系列的检查,最终确认李先生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免疫系统的问题导致了口腔溃疡。“我怎么也没想到,口腔里的病,竟然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更没想到专家在家门口就帮我解决了!”李先生高兴地说。

急症转诊更流畅

聂大爷临走前,拿出了老伴儿的医保卡,对高乃红医生说:“大夫,我家老刘的药也还要麻烦您……”

“刘阿姨现在怎么样呀?腿好了吗?”高医生说着,拿起刘阿姨的医保卡,对着电脑操作起来。

“腿好多了,能下地走了,就是前阵子腹泻,又麻烦陈新主任帮忙转诊到首钢医院看的。你们都太好了!”聂大爷言语中满是感激。

这事儿要从两周前说起。一天夜里,刘阿姨开始出现腹泻,服药之后也不见好转,急得聂大爷一宿没睡,第二天早上8时就给社区中心主任陈新拨去了电话。

“小新,你阿姨从昨天夜里就开始腹泻,我给她吃了药也一直不见好,你说她这骨折的腿还没好,怎么又出毛病了……”聂大爷说着,语气中透着焦急,“我一个人带她去医院也不方便,实在不好意思麻烦你……”原来,聂大爷和刘阿姨唯一的女儿前两年去世了,留下老两口相依为命。

“您别着急,刘阿姨身体不好,您一个人照顾她,可别累坏了身子。我们中心和首钢医院搭建了双向转诊平台,我这就帮您预约挂号……”电话另一头,陈新已经来到社区中心上班,她一边耐心安慰着聂大爷,一边打开电脑,在中心双向转诊系统内,找到辖区签约老人的信息,为刘阿姨预约了当天上午首钢医院消化内科的号源。从登陆转诊系统、查找患者信息,到选择“上转预约服务”、打印转诊单,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分钟。

“聂叔叔,已经帮您挂好预约号了,您也别再跑一趟中心领转诊单了,您手机上应当收到了一条短信,您可以拿着手机凭此条短信直接到首钢医院门诊大厅16号窗口取号。”陈新说着,又在手机上帮老两口约好了车,“阿姨腿不好,我帮您叫了车,一会儿就到楼下接您们。”

十几分钟后,聂大爷搀着老伴儿坐上车,两人被送到首钢医院。

到了医院,老两口没排队,直接走“绿色通道”取了号,来到消化内科诊室。“叔叔阿姨你们别担心,咱们先给阿姨做个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腹泻。”接诊医生一边询问刘阿姨的病情,一边为她开具检查单。因为医院和社区间资源、信息的互通互联,接诊医生已经通过电脑里的信息平台,看过刘阿姨在社区的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到阿姨的病史,这使医患之间的沟通更顺畅。

一小时后,检查报告出来了,结果显示,刘阿姨得了慢性肠胃炎。“阿姨应该是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平时要注意保暖,少吃油腻的食物。我给您先开7天治疗的药,咱们先吃着看看,一周之后还不好转的话,再去社区复诊,阿姨这次的就诊信息在社区也能查到。社区医生就能开到这些药,省得您再往医院跑了。”医生耐心嘱咐道。老两口不知道,说这句话的时候,刘阿姨的就诊信息又通过系统平台转回了社区,为日后复诊提供了便利。

“从预约转诊、取号,到看病、化验,再到出结果、拿药,这病看得太顺畅了,我和老伴儿10点钟就回家了。”聂大爷感慨道,“疫情开始后,很多二三级医院完全实行预约制,我们老年人不会用网络操作挂号,现在有了转诊系统,我们有什么急症都能及时看上病,真是太方便了。”

医患“粘合度”增加

正如聂大爷所说,疫情期间,许多老年患者就诊挂号时遇到了同样的困扰。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方便患者到三级医院就医,充分利用首钢医院与中心搭建的双向转诊平台,为患者预约首钢医院相关科室号源,为辖区签约老人提供上转预约服务。近两个月内,有121名像聂大爷和刘阿姨这样的患者通过信息平台完成上转,切实感受到这种就诊方式的便捷。

此外,在疫情期间,社区中心家医团队为辖区内65岁以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签约老年慢性病患者、失能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上门送医送药”服务。知道聂大爷家里只有老两口互相照顾,社区中心还给聂大爷送去了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

对于中心医生护士的帮助,聂大爷很是感谢。“您的闺女不在身边了,我们就是您的儿女,您有寻医问药的事,尽管找我们。”家医团队的这句话,让聂大爷的眼眶湿润了。

“金顶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属于首钢医院,中心的诊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上级医院的支持。紧密型医联体在这次疫情期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的双向转诊为分级诊疗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中心主任陈新说,她深刻地体会到,紧密型医联体更好地推动了分级诊疗的落地,增加了医患的粘合度,让每一位患者就诊时最先想到的就是社区,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庭医生。


编辑:徐慧瑶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