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助力,技术帮忙!这样防疫居民更安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赵喜斌 张硕

2020-02-26 08:53


城事


进入 新闻调查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广安门外305号院,小区各楼使用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居民进楼时,不得不摘掉口罩才能识别。但因人脸识别器的摄像头安装角度较低,居民不得不用手去扶一下识别器。

摘掉口罩、用手触摸都让居民认为有很大安全隐患,他们也向社区不断提出建议。几天后,各楼门前都贴上了一张新的通告“非常时期减少接触,此门常开。”

管理细节的改变,让居民舒心多了。

在疫情防控期间,许多社区都用了高招儿。不论新老小区,很多都在居民的助力下,完成了封闭化管理。同时,也有社区开发出微信小程序,以此方式让居民线上体温打卡,解决了因统计体温而带来的人员紧张问题,也避免了入户登记体温带来的接触风险。

居民助力 老旧小区完成封闭管理

记者走访了一些小区的出入口。新小区均有物业管理,且规划较为全面,平时也有保安值守,此时除了会有快递、外卖堆放等待领取的情况,并无更多异常。

如花市枣苑社区,小区里1600多户居民人数不少,但合理的规划让社区封闭比较顺利地实现,平时常开东西南北四个门,居民们凭借实名登记的门禁系统出入。

1月30日这里开始实行更严格的封闭化管理时,北门西门暂时封闭,社区集中力量在东、南门设岗24小时值班,保证每个进出者都能排查、登记。

“平时管理就比较严格,”居委会主任刘丹说,“严格管理之后,有居民认为给他们出行造成了一些不便,但很快我们社区的服务跟上了,出行不方便我们可以帮忙送菜到家,向大家宣传防疫知识,居民也理解了我们的做法。”

经历这种严格封闭的管理过程,让居民们更有安全感,“他们更信任社区了,这对以后开展各种社区工作都有帮助。”

而丰台区的玉林里一带,包括东里、西里等,是一个有着近30年历史、面积相当大的居民区,沿途记者观察,除了个别小出入口贴出通知临时封闭,其余出入口均有工作人员值守。

在临二环路的出入口,有社区工作人员测量体温、记录来访人员。

恰逢一个送外卖的小伙子到来,按特殊时期的管理方式,外卖不许进入社区。但小伙子拿出手机给工作人员看,收外卖的人行动不便无法自己出来取。于是,工作人员记录下楼号房间号、给送外卖小伙子测体温、记录联系方式后,让他进入了小区。“快送快出,如果有情况我们会联系你。”

位于广渠门外的忠实里小区有20栋居民楼,数量并不算多,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属于单位家属院,且小区建设较早,相当“开放”,四通八达。“一栋楼就好像一个独立的小区。”社区纪委书记李琳这些天都没回家,一边忙封闭一边忙消杀。

这样的老社区在北京相当常见,封闭起来也很困难,“有居民说过希望封闭化管理,但是人力物力都是问题,我们不敢想。”但在特殊时期,凭借志愿者、退休老党员们的责任心,45个人分别在15个出入口站岗。

如此顺利且全面地实现了小区封闭,让李琳也有些意外。她回想了一下封闭的情况,“小区封闭化管理,会给居民们更多安全感。特殊时期我们能做到这样的管理水平,但如果日常也要实现这样的管理水平的话,还是得依靠产权单位多出力配合,或是能有专业部门牵头组织这项工作。”

技术帮忙 居民通过小程序完成测温打卡

“体温36.7度。”天通北苑第一社区居民李雪银将体温通过微信小程序上报至社区。在她看来,这种方式既简单又避免了面对面入户调查带来的风险。

天通苑地区返京人员陆续增加,每名返京人员都需要在家中隔离14天,并需要每天向社区报告体温,每天监测居民体温就需要投入很多人力。“每个社区都有超过千名的返京人员。”天北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副科长许慧颖表示,返京人员陆续增加,通过入户或电话的方式调查已经变得更加困难。

在一次会议中,对于社区采集居民测温数据的需求,昌平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和北京市回天社区公益基金会提出可以通过设计小程序的方式,让居民网上进行测温打卡。

2月4日开始,昌平区天北街道所辖的天通北苑第一社区、天通西苑第二社区、天通西苑第四社区的居民开始第一次通过“回天有我”小程序中的“进京人员每日健康打卡”完成进京人员每日健康状况监测。

志愿者刘女士每日在“回天有我”线上平台进行内容编辑、发布公告,并协助社区进行疫情防控信息数据统计分析。每天早中晚,她都在社区微信群中提醒居民进行测温,数据会在当天通过表格方式呈现。“速度很快一目了然,一下子就知道每个人的体温情况。小程序自动生成表格,人员姓名、联系方式、体温等信息一应俱全,如有人员异常,我们就会立即联系社区反馈。”

记者体验发现,在输入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信息后就可以进行线上打卡,仅需几十秒即可完成。

在许慧颖看来,线上平台的使用和社会力量的支援,为天通北苑第一社区等多个社区防控疫情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有效解决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大大提高返京人员健康状况随访的工作效率,大比例降低由于工作人员与返京人员接触带来的风险。“编辑健康打卡信息的同时,小程序也发布抗疫公告、通知、贴士等内容,团结居民居家隔离,传播正能量。”

细节改进 人脸识别位置太低暂时停用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也有一些细节做法正在改进。

如广安门外305号院,此前,这个小区各楼使用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此时居民们走到楼门口,却不得不摘掉口罩才能识别。而且由于人脸识别器的摄像头安装角度较低,还得用手去扶一下识别器。据居民们介绍,其摄像头角度低,是考虑到孩子们个头矮,如果角度高了便无法拍摄到他们。日常情况下,有些居民买菜购物归来,两只手都占着,便要弯腰用脸部对准摄像头,“回到家还得给它鞠个躬。”

而现在人们都戴口罩,小区入口处已有排查,“还得摘掉口罩、用手去摸这个机器,我觉得不卫生也没必要。”一位女士说。在居民们的建议下,几天后,各楼门前都贴上了一张新的通告“非常时期减少接触,此门常开。”这让过往居民感觉方便了不少。“如果有特殊的需要,再启动刷脸模式。”一位物业工作人员说。

另外在一些临街的、相对独立的居民楼前,排查工作并不太细致。如玉林里4号楼前,开始几天无人专门在此值守,这是因为这栋居民楼是单位宿舍,且与整个社区有围墙分离。从上周开始,已有社区工作人员站岗。临街楼不少都有类似的情况,记者在采访沿途见到不少临街楼,均已有人值守。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