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治污的“夜常态”:24小时无缝衔接 一夜走出5万步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骆倩雯、胡铁湘

2019-12-25 21:20


城事

冬季的19时30分,夜幕已深。刘京磊准时从朝阳门桥走去。他是东城区生态环境局聘请的巡查员,每天夜里负责巡查监管扬尘问题。

污染排放不分白天黑夜,巡查执法也要24小时不放松。

夜间巡查,贯穿整宿

从朝阳门桥到万国城小区,再从东二环边上到体育馆路,这是刘京磊负责的区域,每天夜里他都要在这来回走,边走边看。12个小时下来,这一夜轻轻松松走出5万多步。

昨晚一上班,刘京磊先走到东二环辅路富华大厦西侧的绿地,蹲在绿地上,一块一块地看土块是否都已经苫盖。这是他近期夜间巡查发现的问题,冬季里不少草地都秃噜皮了,一块块的土裸露出来,赶上大风天一吹,就是一大扬尘问题隐患。

“大块小块的都苫盖上了,这下就踏实了。”看到街道已经用绿色的密闭网盖在了土块上,还用钉子钉得死死的,刘京磊放心地走向下一个目的地。夜间巡查时,刘京磊重点巡查夜里有没有施工工地,有没有拉渣土的,有没有出现道路遗撒问题,有没有裸露的土块等,一旦发现问题,都要拍下来,反馈到“东城环保巡查”APP上,待街道第一时间去解决。

东城区空气质量改善督查调度中心督查巡查组二组组长蒋伟介绍,东直门区域在整个东城区里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施工工地比较多,裸露的地块也比较多,想提升空气质量,只能从细节一点一点地抠,所以斑秃绿地造成的扬尘污染也不能放过,都要求巡查员及时上报。而在东城区的交道口交东小区、崇外小区、东花市小区等,也都采取了苫盖斑秃绿地防扬尘污染的措施。

像刘京磊这样的夜间巡查员,东城区一共有40多人,还有60多人是白天的巡查员。除了流动盯防,还有像刘一这样在施工工地门前驻守的夜间巡查员。

在灯市口大街西口的西南角,有一个比较大的施工工地,夜间会断断续续施工。刘一每天夜里7点半开始就和两三名巡查员一起守在这儿,发现施工了,就紧盯着扬尘问题。工地没有动静,也会在周边到处走走看看,发现裸地没有苫盖的,第一时间拍图上传。

东城区空气质量改善督查调度中心督查巡查组一组组长魏焜表示,东城区重点的施工工地门口,都有巡查员整夜值守,白班夜班两班倒,确保24小时有人盯防。一天的巡查盯防下来,平均能发现一二百甚至二三百件扬尘问题。

今年9月,东城区成立了空气质量改善督查调度中心,结合全市的“一微克”行动,东城区生态环境局等多部门联合,使得东城区的监管和执法24小时不间断。“夜间执法是我们的特点,真的是贯穿整宿,和白天的巡查监管无缝衔接。”东城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董险峰说。

夜查大货,点位随机

除了扬尘,对重型柴油车的监管执法,也是夜间执法的一大特色。每天22时,大货车就可以进五环了,东城区对重型柴油车的监管也随之启动。

12月19日22时,朝阳门桥的西北和西南角,站满了检查人员。这里机动车流量大,是进出东城的“东大门”。桥头就有辆环保的移动勤务车,负责路检,晚上还经常有夜查。

不到23时,一辆白色货车开了过来,被检查人员拦下。“停车,踩油门。”检查人员把烟度快速检测仪伸到了排气管口。随着尾气排出,检测仪屏幕上的最大数值变成了1.25。“尾气超标了,超过1就超过了排放标准。”东城区生态环境局机动车排放管理一站站长李智向司机说道。

李智告诉记者,对东城区来说,晚上才有重型柴油车进来,所以夜查的点位基本设在桥区、连接线、主要路口等地,但地点都不固定,也没有规律可循,可能今天在这,明天就去别的地儿了。

“司机都走熟了,如果有定点,司机一下就知道了,我们都是以‘打游击’的方式应对。”李智说,有时也会根据具体街道的需求来设定,如果一段时间内某个街道的空气质量下滑了,那么就开展针对性地夜查。

柴油车进城的高峰期是每天的22时至凌晨2时左右,夜查的时间也是重点突击这4个小时。只要柴油车路过,逢车必查。如果司机“逃跑”,那也不用担心,执法记录仪拍下的画面,执法人员回去会调出记录,找到车牌号,再进行入户检查。

除了夜查,白天的流动检查也必不可少。针对公交车、邮政车、旅游车等,执法人员会在白天的时候入户检查,定期到车辆停放地,检查尾气排放情况。

今年截至12月18日,东城区生态环境局与公安交管部门通过路检和入户检查,共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6.8万余辆,处罚超标车11677辆次。

夜间巡查执法,已成为东城治污的常态。自督查中心成立至12月24日,100多天里共出动巡查人员7500多人次,发现扬尘问题9817处,其中夜间巡查发现1492处,均立即通过“东城环保巡查”APP发往各街道(地区),要求其24小时内整改完毕并进行复查。


编辑:蔡文清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