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独立自主才能行稳致远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王毅

2021-11-22 14:06 语音播报


学习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从民族复兴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总结了百年历史积累下来的十条经验。十条经验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十条经验中多条经验关乎中国共产党的独创性、自主性,比如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开拓创新等。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辟中国独特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精神品质。从中国共产党创立来看,新文化运动时期涌入中国的思潮纷纭繁杂,早期革命先驱经过不断比较、反复实验,在众多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独立自主敢为天下先思想实践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在初创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知道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进行革命的重要性。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革命指明了方向。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基本如此。

革命纲领清楚了,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偏颇。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力量小,实力弱,理论准备也不充分,所以必须争取外援。中共二大决定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这个决定给初生的共产党争取了外援,但一定程度上又在组织上掣肘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发展。

往后看,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不争领导权,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影响。在国民党“围追堵剿”下,中国共产党被逼上梁山,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从农村包围城市,走出一条不同于苏俄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对此,斯大林毫不理解,他曾言,“毛泽东是独特的人,独特的共产党人。他在农村活动,避开城市,对城市没有兴趣。”而正是这种不同于苏俄革命的“独特”革命道路,成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对的情况,又如同革命之初,一切都是新的。当时一位外国记者问周恩来中国现在最缺什么,周恩来不假思索回答说缺经验。诚如周恩来所说,此时的中国共产党面对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思想、理论准备,甚至缺乏起码的经验。这种情况下,在革命问题上始终独立自主、坚持创新的毛泽东也不得不说,我们要老老实实学习苏联。当时的中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基本上照抄照搬苏联模式。

追求独立自主的毛泽东对此并不满意,他后来批评说,“不管人家的文章正确不正确,中国人都听,都奉行,总是苏联第一。”独立自主意识潜在毛泽东内心深处,一旦有机会,他就会突破苏联模式,而苏共二十大提供了破除对苏联的迷信、开启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契机。尽管探索充满了曲折艰辛,但也取得了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伴随着这些积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当中国敞开双臂迎接世界先进科技、先进文化时,邓小平始终保持一种以中国为基点的自觉与清醒。他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在这种思路引导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实际出发,学习外国经验又不囿于外国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不囿于本本,实事求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积极进取,锐意改革,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而这些都是在中国人坚持独立创新下取得的。新时代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在建设主体上,坚持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在发展道路上,继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问题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发展道路与模式是多样的,每个国家都要独立自主进行建设,世界因不同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而绚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依据自己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决定。”如今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始承担更大的担当与责任,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绽放出巨大活力与生机。

《决议》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便是独立自主、创新自立的意识,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相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独创性的道路,坚持独立自主,我们会越走越宽广,行稳致远!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编辑:丁梓欣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