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防疫策略,轮不到每天死两千人的美国来批评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雨馨

2022-01-27 19:58


锐评


继抛出“中国怎么不欢庆武汉封城纪念日”等奇葩论调后,长期抹黑中国抗疫的《纽约时报》近日又刊发了一篇号称由美国防疫专家撰写的文章,宣扬“中国的清零政策才是在制造疫情”。这篇“雄文”先在美国网络上翻了车,不少美国网民惊呼:“这是我疫情以来读过的最愚蠢的文章了。”

该文的论调是,中国没有放任疫情扩散,所以无法形成群体免疫,因此应该向全球疫情第一的美国好好学学“躺平”——这样的“无脑”逻辑,我们倒也不陌生。事实上,自疫情发生以来,各国抗疫策略一直存在差异,而不同的选择也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如,在一些人吹嘘为“更聪明”的美式抗疫下,全美新冠肺炎累计确诊7000多万例,累计死亡超过87万例。讽刺的是,本国变异毒株越是加速流行,抗疫失败越是难以扭转,一些人越是看中国的积极抗疫不顺眼,越是亢奋地抨击中国的“动态清零”策略。所谓“奥密克戎变异株致死率很低,中国严格的防疫政策反而可能拉低免疫水平”“世界一旦开放,中国的处境就会非常尴尬”,“学者”“智库”左右开弓,“论文”“研究”层出不穷,说来说去就是打击别人以强行挽尊。

然而,这样苍白的洗地管用吗?奥密克戎又真的“温和”吗?世卫组织和公共卫生专家多次澄清,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相反“它会让人们住院并死亡”,而其速度惊人的传播也让多国医疗系统不堪重负。仍以美国为例,在奥密克戎侵袭下,美国的疫情地图红得发紫、紫到发黑,截至本周一,美国七天平均新冠死亡人数逾2100人,再创去年德尔塔毒株暴发以来的新高。此时此刻一些人还在“丧事喜办”、自欺欺人,良知何在?

很显然,高呼以消极抗疫达成群体免疫者如今根本难以自圆其说。无论是认为变异毒株温和到“不用管”,还是认为变异毒株厉害到“管不了”,种种抨击“动态清零”的论调,种种对中国防疫政策的恶意歪曲,根上都是夹带私货、自私自利。想靠这套话术忽悠中国“抄作业”,放开大规模感染,还有比这更缺德的操作吗?

中国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防疫模式?说白了很简单,像美国这样日均两千多人的生命代价,我们绝不可能接受。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再低,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结果都是可怕的。再低的重症率,不管“防”,只管“治”,势必带来医疗资源的疯狂挤兑。此前有科研团队做过研究,假如中国放弃入境隔离、非药物社区干预等措施,可能导致每天新增确诊病例数十万、新增重症逾万例,对于医疗资源并不充裕的中国来说,这绝对意味着灾难。

美国疾控中心曾发布过粗略统计,全美新冠死亡病例里老年人占近八成。因此,放弃积极抗疫、放弃动态清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将老弱病残等群体置于严重危险之中,这些群体,在西方某些冷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眼中也许是可以舍弃的,但对于相善其群、看重其家的中国人来说,他们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鲜活的生命,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是我们的老父老母幼儿亲朋。“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都绝不放弃。”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是以为民谋福为己任的党和政府的铿锵宣言,也是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性质、政党宗旨、政府理念的鲜明宣示。


谁挽救了生命、哪个国家更安全,人人心里有杆秤。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源头预防是性价比最高的策略,“动态清零”的成效也已在过去两年得到检验。对于别人的聒噪和喧哗,我们应该有基本的自信,对于未来抗疫,我们也应该坚持科学与理性。


编辑:崔文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