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接龙捐床捐被,温情里是责任与信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何若

2022-01-18 15:30 语音播报


锐评

疫情突发,博雅西园小区实施封控管理,数十名物业工作人员无法回家。这大冷天的,晚上如何休息成了大问题。“折叠床、被褥,我家有”“放门口了,拿去用,不用还”……居民听闻消息,深夜在微信群里接龙捐物资,一条条信息如冬日暖阳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人人尽心,人人出力,从“深夜接龙”的故事我们看不出惶恐、焦躁,大伙表现出的是风雨同舟的情谊,携手闯关的信心。于抗疫持久战而言,这一点弥足珍贵,是我们击退疫情的强大底气。

暖在寻常处,爱在细微中。博雅西园小区的暖心故事并非这一例。疫情发生后,街道社区组织工作人员提供物资配送服务,针对特殊人群提供一对一专人服务;小区周边商户自发行动起来,拉微信群实时对接居民生活物资需求……举目所见,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下沉干部,守望相助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时刻都在为社区乃至这座城市“供暖”。

人心最难得,人心也最宝贵。同心同向、守望相助,为人解困的同时也会形成“反哺效应”。正如博雅西园小区的居民所言,物业工作人员一直辛苦忙碌,如今他们遇到事了我们也要出把力。这启示我们,当一个个疑问难题都得到了及时回应,当一袋袋生活物资被送到家门口,激扬汇聚起的便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澎湃力量。由此也不难看出,“深夜接龙”的场景,更是一则“双向奔赴”的故事。

再进一步讲,有了并肩抗疫的经历,人们的共情能力也在生长。过去许多人对身处一线的各类工作人员的付出往往习焉不察,现在大伙对“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有了更深的体悟;以往一些人会盯着行程轨迹对确诊病例评头论足,如今对多元个体大家展现出的更多是理解包容……等等这些,都是让人欣喜的变化。眼下,疫情反复,每个人都不免焦躁、烦闷。但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共情传递温情,就能共建共享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

疫情终会过去,但这一过程磨练出的责任感、精气神不会消散。将守望相助、同心同向的抗疫精神,融入急公好义、古道热肠的城市品格,我们这座城市的治理能力与文明水位都会“更上一层楼”。


编辑:晁星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