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刷量”?清朗网络空间尤需严打黑产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关末

2021-12-06 18:56


锐评

“承接刷赞”“包上热门”“涨粉增评”……近日,微博平台对卖粉、冲量、恶意关注等营销行为进行集中打击整顿。据站方公布,目前已对近两万个违规账号依规采取关停处置。

网络时代,数据是热度最为直观的表现,但可以“批量制造”的特性,也让其成了黑产泛滥的重灾区。只要肯砸钱买粉,没有优质内容产出的博主,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大V”;只要“好评”到位,没有消费者真实体验的商品,也能一夜之间成为“网红爆款”;只要打分够高,再怎么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也能被制作方吹成“顶级IP”……网络水军无处不在,刷量控评花招迭出,真真假假难以分辨。而随着相关黑产逐渐规模化,作假成本也愈发低廉,几块钱就能买到数百个粉丝,还有商家推出“套餐”,转发、评论指定内容“量大优惠”。更时有水军“跑错场子”“乱开黄腔”,将可笑的流量生意曝光于众。

水军遍地、买卖成风,这是对网络生态和市场秩序的直接破坏,更可能带偏舆论走向。眼下,社交媒体上的热评、热转、热搜榜单等,很大程度上是网友们接收信息、观测舆论的窗口。在不少社会热点事件中,一些明显偏激乃至荒谬的观点,很容易通过社交媒体的现行机制占据整个网站的推荐位置,浑然成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当一切皆可“刷”,很多客观事实、理性声音就会被淹没在流量的汪洋大海中。倘若任其发展,最终污染的可能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

打击“刷量”等网络黑产,必须多措并举、重拳出击。此前,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重点强调要打击虚假信息、虚假流量等违法违规行为。在笔者看来,在具体执行中,既要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做到对号也对人,严防黑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要倒逼平台主动担责,不断优化产品功能,升级管理策略。比如,低级机器水军容易屏蔽,“真人团队”兴风作浪又该如何筛检?很多违规账号本身是网站会员、活跃用户,如何舍弃眼前小利真正做到“一视同仁”?这些问题都需要网络平台进一步厘清,绝不能放不下靠畸形流量多赚的那三五斗。

今天的互联网不仅是真实世界的镜像反映,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另一空间,真实、有序理应成为一种常态。禁言封号走出了第一步,期待各方继续动真格、出实招,让网友们有更好的“冲浪体验”,也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发现美好、记录感动、助力思考的平台。


编辑:崔文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